记忆的碎片
作者:月影儿 | 分类:其他 | 字数:36.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十六章
眼前的女子十分面善,像在哪里见过。
她头戴荆钗,身着布裙,臂挎竹篮,像是刚从田里回来。若不是众鬼吏伏地跪拜,口称菩萨,孙悟空还以为她是个农家女子。
孙悟空陡然想起数天前,自己曾在灵山见过地藏菩萨一面。当时菩萨也是这副装扮,在一众头戴宝冠,身披璎珞的神佛当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偏殿不大,陈设简单,一条方案,两个蒲团,案上设有笔砚,侧旁摆满经书,倒像是间禅房。
落座后,菩萨开始生火煎茶。
起初,猴王还坐得端端正正,过得片刻,便开始东张西望起来。
“菩萨凡间庙宇无数,香火极盛,怎么吃住如此简陋?”
在孙悟空看来,庙宇越多,香火越盛,菩萨神佛就过得越滋润。
菩萨但笑不语,目光温婉如潺潺流水,与世无争。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能许下如此宏愿之人,又岂会贪图人间富贵?孙悟空突然『毛』脸一红:“老孙惭愧。”
菩萨再次笑了。她将新采的茶叶投入釜中,问道:“大圣可知玄奘为何西行?”
“藐视佛法。”孙悟空依稀记得和尚对自己说过,他在佛祖讲经的时候打了个盹。
菩萨轻轻摇头:“西行之路乃是玄奘执意要走,并非受到惩罚。”
孙悟空讶然。
菩萨缓缓说道:“释尊涅盘之时,对众弟子道:‘我所度之众生,皆已度尽,尚未度之众生,皆已作了得度的因缘。尔等只需随我教法而行,我便与尔等同在。’
众弟子听后满心欢喜,唯有阿难陀面『露』忧愁。释尊问他为何如此,他伏拜在地道:‘佛陀,我昨夜梦见七件怪事,心中恐慌 ,不得解脱。’
释尊问他所梦何事,阿难陀道:‘我梦见地面江河断流,烈焰焚烧;天空太阳陨殁,星辰黯淡;比丘法衣褴褛,脚踏荆棘;林间山猪肆虐,菩提断根;谷底大象弃子,尸虫噬狮……’
阿难陀每说一梦,释尊眼中便增添几分忧伤。
‘阿难陀,你的梦暗示着众比丘互相嫉害,不畏因果,弃戒恋俗,贩卖如来,就好比澄清净水化为炼狱,天人慧眼蒙蔽污尘,实乃我大法之不幸!阿难陀,你需牢记,大树扎根再深,枝叶再茂,一旦被白蚁蛀空,便会轻易折断。外道不能坏我正/法,唯有众弟子自甘堕落,自坏我法!’
释尊闭上双眼,似在平复内心的悲愤。片刻后,释尊问道:‘阿难陀,你的第七个梦是什么?’
‘我梦见自己头顶须弥,身轻如燕。’
释尊脸上终于浮现一丝笑意:‘阿难陀,诸大比丘,诸天人民,唯有你能承教启经,将正/法永传后世。’”
正说话间,釜中茶水开始沸腾,起初似鱼儿吐泡,汩汩有声,继而如涌泉连珠,腾波鼓浪,最后白雾袅袅,满室馨香。
菩萨用木勺盛起茶汤,满满装了三碗。孙悟空也不客气,端起一碗仰头便喝。
苦砺在舌尖蔓延,猴王忍不住咂了咂嘴,皱起眉头。
一语成谶!
西行以来,孙悟空见过无数庙宇,会过无数僧侣,他们贪图供养,废弃修行,依附权贵,结党犯恶,置屋蓄奴,愚弄百姓,无不一一印证了阿难陀的梦境,印证了佛陀的推测。
他忽然对阿难陀起了兴趣。
“菩萨可知阿难陀现在何处?”
“你见过他。”地藏菩萨吹去碗中浮沫,意味深长的笑道:“他是释尊最器重的徒弟,法号金蝉。”
孙悟空瞪大眼睛。
就在这时,一个软软糯糯的童声传来:“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为世人寻求解脱之法,然而世人求佛拜佛,却心中无佛,如此一来就好比饥饿之人伸手乞食,病急之人胡『乱』投医,纵有缓和,也不能长久。阿难陀之所以会在遮天会上走神,不是因为他轻慢佛法,而是他看到了芸芸众生。”
谛听光着脚丫跑进禅房,端起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汤,慢慢喝了几口,而后捧着茶碗暖手。
“你知道三藏法师为什么这么受女孩喜欢么?在他还是阿难陀的时候,就因为长相俊秀,举止温和,惹来无数麻烦。有个叫摩登伽女的姑娘为了嫁他,甘愿剃发出家呢!阿难陀的一生伴随着嫉妒、批评,甚至诽谤,佛陀为他不知『操』碎了多少心!”
孙悟空端碗的手猛地一抖,差点被茶水呛到。
尊者,你这么八卦真的好么?
问及六儿的身世,谛听的神态变了,他正襟危坐,两手搭在膝上,一字一顿道:“六儿因你而生,亦因你而灭,他便是你,你便是他。”
“老孙听不明白,还请尊者开示。”
“我且问你,六儿是何时诞生的?”
“山火熄灭,草木成灰之时。”
“草木成灰,意味着你心已死,六儿诞生,意味着希望不灭。他是你守护花果山的执念,也是你不得不摒弃的自我。你自称跳出三界外,却仍徘徊因果中,这一路走来,有哪件事情是你真正想做、愿做的?”
孙悟空听了,竟不知是喜是悲。
他之所以上天,是因为太白金星的游说;他之所以大闹蟠桃会,是因为七仙女的蔑视;他之所以带上金箍,护送玄奘西行,是因为有人告诉他这样可以洗清罪孽,得成正果。
长久以来,他总是随波逐流,顺应因果,却从未想过自己要做什么。
天劫过后,最怕的就是绝望,六儿在绝境中诞生,并顽强存活下来,无异于在众猴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当猴儿们盼天施舍、自怨自艾时,六儿尝试凿渠蓄水,开垦荒地;当猴儿们渐渐淡忘自己,把自己当成传说时,六儿却总在盼望自己归来。
而自己,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义薄云天,恣意逍遥的齐天大圣了。
“六儿能感你所感,思你所思,自然知道你的遭遇。”
谛听的话将孙悟空的思绪拉了回来。
“六儿能察千里,能窥人心,然他要窥探的却是佛子之心。他想助你解脱,却又无力与佛对抗,若非与你同象同音,如何『迷』『惑』诸佛,窥得金箍秘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玄奘有,六儿有,唯你齐天大圣没有。”
孙悟空默然。良久才道:“你所说的佛与我所见的佛,似乎不是同一人。”
“佛的另一面是魔。”
说完最后一句,谛听仿佛耗尽全部气力,现出幼兽形态,倒在菩萨怀中。
菩萨轻抚谛听头上微卷的鬃『毛』,像在哄它入睡。
难怪在五指山下,佛对金蝉子说:“佛法无边,回头是岸。”
金蝉子却答:“我已在岸上,无须回头。”
告别前,孙悟空问菩萨道:“倘若地狱不空,菩萨岂不永远成不了佛?”
菩萨道:“倘若西行无路,大圣岂不永远是魔?”
孙悟空道:“西行路在脚下。”
菩萨答:“地狱本就是空。”
语毕,二人相视而笑。
出得地府,孙悟空驾云慢腾腾飞着。
他取出玉符,清了清嗓子,问道:“兄弟,在干嘛呢?”
隔空对话,总觉得有点奇怪。
玉符那头传来簌簌风声,隐约伴着凤鸣。紧接着,哪吒的声音悠悠传来,语气十分轻松:“上树喂鱼。”
“喂鱼不到河边,你上树干嘛?”
“一时半会说不清楚,等你得空了,自己来看。”
“……”孙悟空有些恼火,“那日在天庭,你为何对我爱理不理?”
“我早就不在天庭了,我们有见过么?”
又是一阵沉默。孙悟空道:“兄弟,看来你有麻烦了。”
“麻烦越大,越有趣。”
孙悟空会心一笑。响指一弹,筋斗云在空中绕了个弯,往西边飞去。
古道旁,青石边。篝火已灭,青烟袅袅。
孙悟空按下云头,掺起和尚,顺便踹了八戒一脚。
八戒猛地惊醒,抓起钉耙,大叫:“有妖怪!”
沙和尚也跟着跳了起来,高举铁铲团团『乱』转,“妖怪在哪?妖怪在哪?”
彼时东方吐白,旭日东升,山川大地渐渐明朗。
孙悟空手搭凉棚,眺望前方。
花果山上的猴儿已经学会了自救,齐天大圣也已成为传说,如今的他只是一个行者,剩下的路,他将为自己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