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狐婿
作者:士心本尊 | 分类:武侠 | 字数:126.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2章 斋心法术
“咣,咣——”
“大人张榜,布告乡民,今日大开南门,乡亲可往东山谷祭祀亲友……”
“听说今日要给谷内死鬼立碑?”
“不错,榜文上说‘辰时开门,巳时立碑’……”
辰时放药结束,一行公人身披蓑衣,手持铜锣,巡街吆喝,告知众民‘知县新令’。
沿街避雨的百姓老少交口而谈。
有人称赞官家,有人聊说鬼谷。
南城槐花巷。
杨万山、华明渊并肩撑伞往巷尾走。
刚敲开刘府大门,却被阿九阻挡在外。
她明眸清亮分顾杨、华二人道:“今日我家不待客,两位公子请回吧。”
杨万山略诧异,疑惑问:“莫非世才兄要悟学?”
阿九隔着半开家门微笑说:“我公子不修学,今日闭门乃是‘斋心’。”
“万山公子书香门第,应该知道。小奴就不班门弄斧。”
此言一出,杨华两位各有神态。
华明渊更添疑惑,杨万山则陡然明白。
他眼眸烁烁问:“不知世才‘斋心’几日?我等何时能来?”
阿九思说:“尚不明确,少则三日,多则六日,公子你若有急事,可先告知我,我会适时相告公子。”
“倒无急事。”
杨万山转顾华清道:“明渊想向令公子求教学问,我则代内兄相请世才一同出城立碑。这两件事都不如他的事大。”
“娘子可以斋后再告知世才兄,告辞。”
“嗯,小奴就不多送了。”
阿九款款一礼后把门关上,交代福伯两句便回后院。
刘府门外,小巷。
华明渊好奇问万山:“她所言‘斋心’是为何意?可是‘戒欲补心’之意?我闻佛门有‘坐禅斋心之法’,二者可相同?”
“明渊说对了,但二者各不相同。”
杨万山回顾巷尾,笑谈道:“九娘子所言‘斋心’,乃是指‘心斋’,也算是‘戒欲补心’,但与佛道斋戒不同。”
“【心斋】出自《庄子·内篇》书,后世佛道将其化用,作为一门养育道心,消除烦恼的法术。”
“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而明大道,谓之心斋。”
“我儒门用做心斋法,是为了使心灵纯一,祛除杂念,澡雪精神,从而容纳更多学问,领悟更多妙理。”
“不入真学之人,不可做‘心斋’。不得正心之人,不能行‘斋法’。”
“妄行此法术,也不得其妙。只是图费心力而已。”
“我父每月都会择日‘做心斋’。”
“行斋戒之时,心神虚空,忘却诸般,近乎于神游,但神气合一,外物不可搅扰。”
“世才今日‘斋心’,大概是一样的。”
“他已‘明德正心’,确可以行此斋法……”
“我料他这几日内不会见外客,你要求见,须多等几日。”
华清听他讲述一堆‘心斋’,但还是一知半解,觉得好似在听玄门讲道一般。
这大大超出他所理解的‘儒术’。
出槐花巷,杨万山见华兄疑惑未解,知道他一时不能理解,简言归总之前的话。
“明渊未入真学,不知真学之妙,儒术通玄亦如道法。”
“你这么想就明白了,心斋就是一种静心之法。”
“静心,就好比打扫心房,把房屋里的杂物都搬出去。如此得一身心空静,空静之后方能容纳更多‘新学’。”
“小生懂了,多谢仁兄指点。”
华清听后有所明白,今日虽没见到刘世才,却让他大有收获。
从中窥见‘真学之玄妙’,心中求学之志更坚定了。
正如万山所言,刘彦今日做心斋,正是为了容纳更多学问。
因为,今晚相君要向他传授《君心化龙》。
此为司徒心学总集,所涉及学问非常庞杂,一门绝学之中,包含了千卷万册书。
想把这些都收入身窍,一定要收拾心房,使心思‘虚而待物’,方能全部收容。
否则身心空间不够,则不能容纳。
相君传授再多也无法装入自身,白得一番受教。
所以昨晚在东湖水府,相君先教他‘心斋’。
说:“心斋之法,乃《君心化龙》入门心术,世才你已得正心,可以使用此心学法术。”
“先前胥兄传授你‘成仁之术’,你心窍应该很充实,需要化充实为空虚,空虚才能容物。”
“明天回身后,只管搬空心思,打扫出一间空房以待收纳我门绝学。”
刘彦听从指点,今早魂儿归身便开始做准备。
吃完早饭吩咐家人不见外客,自己则闭于书屋。
先持令牌听惊雷,摒除杂念,而后依照法门,使心境纯一【心观鼻之息,神观心之气】。
如此‘神气合一’就进入了‘心斋’境界。
其实,相君所传《斋心术》,与山君所传《书屋观》,极其的相似。
两者对于心境要求,近乎一致。
以至于刘彦踏入‘斋境’之后,看到了身窍书屋。
但不同的是,观想书屋时,他心神处于书屋内。
而进入‘心斋境’后,他却立身于书屋之外。
这很奇妙。
此时,他神思立身于心境虚空,眼望那书屋思量起来。
“《书屋观想法》是在‘心中虚无之地盖一栋房子’,‘书屋’脱胎于‘心境’,心境就如内在天地,自身城池……”
“山君说《书屋观》乃儒道合一法门,应该是借道家观想与儒家心斋。”
“相君让我今日回来收拾心房,虚而待物……”
“可书屋中所存,都是我积攒下来的学问,不能轻弃。”
“即便是那些不得真意之书,也能为我文骨筑基……”
“倒不如对书屋进行加盖,在书屋之上增添两层空间,将书屋观想成‘经阁’。”
“诸子在天之灵,于天地虚空造一座‘经香阁’,存放往圣之绝学,传授给在世大儒。”
“我等向学之人,也应该于心境起一座‘尊经阁’,以存自身真学,海纳诸子百家,这才是以身载道,以身载学。”
“不错,可以一试!”
刘彦灵光一闪,心神敲定。
开始思量‘如何建造自家经阁’,从脑中所见阁楼进行筛选、参照、借鉴、对比……
虽然很耗费神思,但他却乐此不疲。
不知不觉,外界过去一个时辰。
处于斋境的他,对于要设立的‘经阁’,神思内有了一个笼统结构,似飘起一缕青烟,烟气之中显现阁楼形状。
刘彦能够举目望其形,感受这等奇妙,把所思‘经阁’寄托、暂存于神思之上。
接下来,他要搬空书屋所藏学问,然后拆掉此屋,将‘经阁’替换其位。
只见他把心神拉近书屋,对着拱手一礼,诚心道:“我将另外修设存经书阁,请众经众书出窍。”
此话言出法随。
书屋应声门窗大开!
屋内所存经书一册册、一本本飞出门窗,似一屋彩蝶涌出,遵照他心意所指,这边叠一摞,那边堆成籍。
《诗经》归一籍,《论语》归一部。
真学新学归一旁,旧学杂书归一旁,分布堆叠有序,可谓‘按部而搬’。
很快一千册身学搬空,书屋内空空无无。
刘彦通过目视,便能直接感知屋内。
他扬手凝文光,化作一炷香双手而持,礼敬书屋道:“此一敬,谢君替我存书,受此香后,就请解身入经阁。”
“我欲容四海之学,便要有更大存经之所。”
“请君易形载道。”
语落,手中香瞬间燃尽,作一片香烟涌入书屋,由内向外的笼罩包裹。
书屋渐渐的暗淡消减,解散于香烟雾气之中。
刘彦念头一动,神思头顶寄托的‘经阁’脱离他思想,飞落那片烟雾内,陡然拔高突破烟罩,升起六丈经阁之躯,雄伟竖立在眼前。
他一笑敛袖盘坐虚空,四周千卷身学环绕。
等经阁吸纳书屋之气后,开始遵照构思,细化其形结构,把灵巧之思,化入其中。
比如,经阁壁画中增添典故,一点点的塑造经阁六丈身躯。
其实这也是对他自身一种塑造。
此刻神思之外,其肉正襟危坐。
周身百窍倾吐正气,风气汇聚于头顶,包裹外浮的思想文境。
见其内一座经阁正慢慢显形,与他内中心境所造,如出一辙。
床帐外,阿九、沈玉娘、小月儿看得诧然,都不知公子现在是何等境地。
只觉得眼下公子如仙似道,诸般妙法显形。
“这是儒术吗?”
“是,公子不修道法,即便用符法,也是文光画符。”
“你我所见,属于儒术之中深层玄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