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假千金才是真首富
作者:安若茹 | 分类:现言 | 字数:51.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4章 还招人吗
温暖点点头,“爸,不好意思。最近一直都在忙,忘了跟您说。”
温老爹捂住胸口,张大了嘴,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他才缓过气来,“你,你怎么胆子就这么大呢!”
温暖心想:要是让他知道,她还打算贷上百万来,估计会立刻晕倒过去。
“爸,钱是拿来用的,这样才会钱生钱。您放心,我心中都有数,您就别想那么多了。”
“你买的地在哪?,什么时候盖?”温老爹也知道自己说什么也没用。
凡是她决定了要去做的,就没有人可以阻止,就像当年她说要跳级,要休学,再到不参加高考一样,谁说都不听,十头牛都拉不回的那种。
“离这不是很远,就在火车站附近,明天我带您去看。
大楼目前倒是没钱盖,不过我打算先盖一幢小楼房来我们自己住。这样下次小婉回来也有地方住,我们也不用老是窝在阁楼里,爬上爬下的,连进去都得弯腰低头。”
更主要的是再过几年,政策进一步完善,到时候土地的使用类别和使用年限都规定得死死的,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都卡得死死的。
她得趁这些还没出来之前,把自家要住的房子先圈出来给盖了。
反正这个不用怎么设计。只是她在考虑是盖成独幢的别墅好呢还是盖整的楼房好呢。
温老爹没有说话,转身进了小食店,然后弯躬着身爬上阁楼,从枕头底下把存折取出来,“这都是小食店攒下来的钱,你拿着。爸笨,帮不上什么忙,到时候我去帮忙挑泥担砖。”
温暖嘴上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接过了存折,“谢谢爸,”
“谢什么,帝这些钱都是你挣的。”温老爹摆摆手,往回走。
他一边走一边想:现店里的人手够了,可以不用自己了。要不重操旧业,再去工厂门口那摆摊去?
次日一开门,温老爹就敦促温暖赶紧带他去看地,连店里的早餐都顾不上。
温暖没去,于是就放下手头的事,和晓红交待了一下,然后就骑着摩托车载着温老爹左拐右后拐后,呼啸地直达目的地。
当温老板看到那一片一眼望无垠的地时,脚都站不稳,身体晃了晃。
知道是一回事,但亲眼看到又是一回事。
他颤抖地指着前面,“这,这一整片都是你买的?”
温暖自豪地笑着点头,“对,这一整片都是你女儿我的!不过其中有五十亩是标哥出的钱,我正考虑要不要把他这五十亩也接过来。”
“不,不,千万别!小暖,这么大的一片地,够你折腾了,不要再买了。”温老爹赶紧出声,生怕说慢了一会,温暖就又买了下来。
温暖摸了摸鼻子,“爸您那么紧张干嘛!您以为我是想买就买啊?更何况这地早在我名下。”
是的,这两百七十多亩地是以温暖个人的名义购进的。本来当时是想以“万象进出口贸易公司”的名义购入,但当国土资源的领导听了她的想法后,建议她以个人名义购置。房地产和进出口贸易公司的经营范围不一样,并在一起,不合适。
买地的时候,她有问过标哥是否要分开写地契,标哥说这都是她的想法,他是作为当哥的支持妹子的事业。
他也不懂这些,反正都一起干,直接入温暖的名,免得麻烦。他信她。
所以温暖最近在想房地产公司的名字,名字想好了,带上她预留的两万块,就可以去注册了。
当初注册进出口公司的时候,凡是能挣钱的她都做,除了买卖货物外,招工、中介、翻译等的活都接,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所以才会取名为“万象”。
时光任苒,不管是从温暖开始,还是从追梦开始。
从最初的惊惶到后来的平静,再到追梦。
前世今生,现实推着她不断奋进、努力,逐梦的脚步从不停下,坚勇一直是她的支点。坚持、勇敢和守正是她一直努力向前的本心。所以就叫“坚正”吧。
“小暖,小暖,你在想什么呢?”温老爹说了半天都没听到她的回答,不由地推了推她。
“哦,我刚在想这以后盖房子的名字。爸,您觉得叫‘坚正’怎样?对了,您刚才想跟我说什么来着?”
“我不懂这些,不过‘坚正’这两字听起来就是好的。我是想说,这地得要收拾,但我一个人收拾的话,可能得要收拾两三个月才能把这些荒草等整完,这会不会耽误你的进度?”
温暖就笑了,“爸,这您不用担心。到时候我找人整就好了。您看看我们把房子建在哪一处好?”
温老爹摇摇头,“这些你作主就是了,不用问我。你说你找好人了,找了谁,有几个人,多少钱一天?”
温暖就指着前面那一块已经堆了好些竹子木头,说道:“前面这一块,我会先搭两排大棚,这些已包了给标哥他们来做,我要求是一个月内完工。当中就包括收拾这些。
不过他们现在别的地方还有活干,大概要月底或下个月才能开工。”
“他们有多少人,是全包吗?还是只收拾搭棚架的这一块?”
“科哥手下的建筑工队大概有二三十人吧,他开给他们每人每天八块钱。爸,您问这干嘛?”
温老爹以从没过问过这些,就算是她告诉他,他最多是应一声,然后问她多少钱,钱够不够。
温老爹搓着手,期期艾艾地说:“前段时间,你大友说写信过来,说今年收成不好,台风又多,地里没什么出息,日子艰难,问我知不知道哪有招工的,能不能介绍进厂?”
从他们家盖房子开始,每次回去,都有人向他打探,想跟他出来打工。
但温老爹本来就是女儿带出来的,小食店又是小本生意,也没认识几个人,再加上好几户人家的名声也不怎么好,所以就一直没应。
大友、大良他们这几家,他倒是想带,可人家好像没那个意思,于是他就没开口。
现在人家出声了,虽自家也困难,但能帮得上的他还是想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