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文的地狱模式
作者:小玖玖啊 | 分类:悬疑 | 字数:71.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一十七章 升米恩斗米仇
第四天,县城其余乡镇一部分的人闻风而动,开始到这大石镇外面,一起讨要小团子制作的粥。
这个毕竟保证温饱,更何况还是免费的,不要白不要。
逐渐的,大石镇附近的粮食价格开始上涨,小团子的钱究竟有多少,吕玥媱也不清楚,但是估计供养一个县城的人,一个季度的钱,应该是够了。
这一次主要让人了解人心险恶。
这一天,吕玥媱做了东北大乱炖,风味独特,口感俱佳,小团子现在已经有了疲惫的感觉,不再是以前那般轻松的感觉。
因为,这一天,小团子开始深入访谈了,准备策划一下自己的策论。
聊天之后,才发现根本聊不到一起,身心俱疲。
第五天,差不多近一点的镇上的人都来了,小团子依旧是继续扩大了规模,甚至还扩建了救济唐。
吕玥媱尝试了一下纸包鱼,用的油纸,就是正常外面贩卖小零食会送的油纸,这个油纸不够大,逐渐的纸包鱼变成了烤鱼。
味道虽然有差别,但是只能这样了。
第六天,镇上的人,家里面并没有遭受到大雪攻击的家里面,都开始到了小团子的摊位面前,只要伪装技术过硬,都不是问题,小团子依旧是统一发放。
吕玥媱本来还想给小团子准备好吃的,但是小团子说,补过了,要是在这么吃下去的话,要留鼻血了,简单的做了一点的饺子。
第七天,镇上的人开始提出要求,生病了,再怎么需要救治,小团子答应了,毕竟生病看上去真的很难受。
吕玥媱这时候真的是恨铁不成钢,但还是给小团子准备了东北名菜,酸菜猪肉冻豆腐。
第八天到第十天,有人开始陆陆续续的要求棉服了,因为要是冻病了,到时候医药费还是要钱,还不如直接发棉服。
吕玥媱已经逐渐沉默了,开始巡视山林,看着自己嫁接的小树苗,可不能被这些风雪压垮。
第十二天,小团子开始分发棉服。
一时之间,整个成安县都是关于大善人陈公子的传说,什么天神下凡,来渡劫的。
吕玥媱听着都不好意思的那种,原本在几个种田世界磨练了这么久,吕玥媱以为自己已经有抵御这些花言巧语的能力,但还是高看了自己。
第十五天,县城里面,不贫困的人,开始出来领棉服,直到小团子撞见了,陈家两个有商有量一起来领棉服的两兄弟。
这时候的小团子才看到了这幅场景,幡然醒悟。
小团子没有见陈民田还有陈光春,直接断了棉服的供应。
至于小团子如何想得,吕玥媱不知道,只不过清楚的时候,小团子停了棉服的供应之后,“灾民”出现了大暴动。
“为什么不发棉服了?”
“果然这个陈公子,也是和其余的人一样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为了自己作秀!”
“和以前的那些贵公子一样,都是把穷人当成玩乐的游戏。”
“呵呵,都是为了给自己的仕途上面加一笔而已,一个个都没有想过真正的帮助人。”
……
在那一瞬间,所有人似乎忘记了小团子对他们的有求必应,对于安置难民这件事的上心。
只记得小团子停了棉服发放这一件事情。
甚至是直接暴乱,这些污言秽语,小团子在五岁之前都是听过这些话,但是这些好像比之前的更加难受。
真心对待的人,在反水的那一刻,好像真的很难受。
联想到小六子叔叔悄悄说的那些事情,小团子难以想象自己的娘亲究竟经过了多少的挣扎,才能保证现在的岁月静好,还能平和的相处?
难道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吗?
小团子站在远处被人紧紧的保护在了这边,想了很久,逐渐的开始有人拿着武器上来了。
最外面的那一层人护着小团子,“少爷,你先走。”
小团子骑上了马,然后深深的看着这外面的暴乱。
为了一件棉服,又或者是想要占小便宜,但是有没有占到的小心思?
明明不是灾民,却还是想来分一杯羹。
小团子似乎明白了什么,难怪一开始娘亲的表情那般的奇怪。
连续几天的好吃的,总感觉会有事情发生,原来是一直都知道,只不过他什么都不明白罢了。
吕玥媱听到外面传出来的消息,气的直接拍碎了一张桌子。
她没有参与这件事的人,听到这些话,都会感到难以置信,但是小团子好像接受能力很强。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吕玥媱在温泉山庄的门口看到了小团子。
“怎么了?”吕玥媱安慰道:“没事的,这一次就当成是教训。”
小团子的眼神坚毅,倒是没有任何挫败的样子,吕玥媱顿了顿,看样子没有受到挫折的样子啊!
“没事的,我一定会找出来一个办法的。”
吕玥媱顿了一下,还没死心啊!
“小团子,你知道有句话叫做升米恩,斗米仇吗?”
小团子愣住了,看着吕玥媱。
然后呆萌的摇了一下头。
“就是如果一个人饥饿的时候,你给了他一升米,他会记得你的恩情,但是如果你给了他一斗米,他会憎恨你。”
“为什么,明明给的东西更多了,为什么会有了仇恨?”
吕玥媱低头看着小团子,无论外面多么夸赞小团子,但是小团子始终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孩子。
“这句话,原话是斗米养恩,石米养仇。一升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
意思是如果你在危难的时候给人很小的帮助,人家会感激你。你持续这样下去,突然某次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帮忙,对方就会记恨你,并且记恨一辈子!”
小团子还是不太理解的摇摇头。
吕玥媱笑着摸着小团子的头。
“就好比接受救济的人,习惯了之后往往认为救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自然不会考虑自己去干点什么,靠自身的劳动来获得食物。
而你后来发现他已经恢复了劳动能力,你不救济他了,他就会对你记仇。
因为对方把爱心资助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