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元年
作者:二两桃蹊 | 分类:古言 | 字数:89.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百一十六章 计谋(一)
“我有一次去找我爹爹玩儿。在书房之中,想给他一个惊喜。是走到书房外面的时候就见,严嵩一家,他跟他那从来没有露头的那个肥胖的儿子。哭天抹地的跪在我爹爹的眼前,只让我爹爹原谅,我当时吓得没敢进去。多多少少也知轻重。别在外面偷偷的听了一两句。就听我爹爹问道,怎敢如此陷害朝中大臣。后来却听他们说,也是逼不得已。希望我爹爹能够原谅他们一次。说是他们如果不这样做,死的到时候会是他们。可我爹爹拒不同意。只说等这几日朝堂,朝上见分晓,让陛下解决去。”
那时候还不是现在的陛下。还是前朝的陛下。谁也不知道前朝的陛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心性,年幼的王铮不知道。只见自己的爹爹说完之后。严首辅跟自己的儿子哭得更厉害了,一遍又一遍的磕头说,将整个身家性命都放在了王挣他爹的手中,日后万万不敢犯错。
如果不是被逼到无奈,如果不是被授意的话。他们是不可能这样的,甚至还对爹爹说道。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他们说做就能够做得了,如果没有上面的人的指引,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怎么可能会惹得上面的不快
“即便是尚书大人亲自的去告发于陛下面前。到时候尚书府,阖府这么多人,会是个什么下场呢?”
后来,后来爹爹妥协了。两个人走了之后没多久。尚书府就惨遭劫难。
所以王铮认为,这件事情一定跟严府关系。一定跟严嵩跟他那个好儿子有关系。所以才想上朝堂之上弄个明白。
毕竟爹爹这么多年也没有结过什么仇,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啊。这一趟去了巫苗。发现事情并没有他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巫苗的人,竟然在中原呆了这么久,做牵扯的事情一点儿都不少,而且,原来以为已经死去的就人很多的都已经活在世上。
就像王翦一家又莫名其妙的消失。王铮一而再,再而三的怀疑,这中间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们不知晓的,也不敢就此冒然的下,手或者是贸然的寻问,就怕在打草惊蛇,让后世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
而且越往下查,事情越深。所牵连的越广。让他们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王铮默默的叹气。“也许是我太不争气。但凡是王家有一个儿子活下来,或者说我托身为男子。也或许事情早早的就能了结,而不是像我这样一直拖到现在,却还没有任何的结果。”
彼时的靳望一而再,再而三的动心忍情,终于是忍不住了。
原本比邻而坐,如今却站了起来,只走到王峥的面前。
将人揽在了自己的怀中。将她的头轻轻的爱上了自己。“你已经做的很好了,整个王家都会以你为傲。将来有朝一日落见了老爷,不信你问问,你是王家最棒的孩子。从来不曾辜负任何人的期望。我不是跟你说大话。这若是放在别人的身上,都不会有你做的好,你想想啊,即便是男子。这三省六部也不是任人可挑选。陛下身边可信任的人,就这几十年来除了我还能有谁呢?况且陛下对我也没有那么的信任。不过这件事到底还是要怪你,你如果早对我说一些。这些年,我可能就会在岩严嵩身边多补一些人,多了解一下他的动向,可是现在很明显,他那边安插的缇骑呀。恐怕已经不为我们所控,要不然阿宝也不会这么长的时间得不到消息。回头回到宫中,我们一切可能又要重来。这不是白白的浪费了很多时间”。
靳望说完之后。甚至再次的停顿了一下,
“或许说我说的还是有失偏颇,这件事情本该不该怪你,其实该怪我。如果我早一点能够得到你的信任,早一点知晓此事。也不会这个样子了,源头还是在我这里,没有足够的让你能够完全的信任于我。不过现在好了,你莫要担心。我们既然有了目标,就好好的查下去,你也不会是单打独斗。我手里有那么多的缇骑可用,一个两个,不能信任的也就罢了。回头我们再安插一些可以信任的,也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你可信我,我一定会帮你把这件事情办好。或者说,我一定会把我们的事情办好”。
这一次的可信,不是犹疑的相问。而是十分的笃定。彼时见王铮默默地笑道。
“我说靳督主问问,信不信,什么时候,还用这帮笃定的语气了,您都这样说了,我敢不相信吗?”
至于他们所怀疑的首辅大人,为什么独独的放下了陆尚书。另外两个人可能都太过的明白。正是因为陆乘风,所以才放过陆府。
王大人对于陆府有着天大的恩情。所以,但凡是对王铮不利的事情。换一个传旨太监,虽然不能看出对王铮有没有益处。
当然,这也是朝臣们短视的原因之一。可是陆尚书,混迹朝堂这么多年,是一定会知晓的。
像王大人这样时,不常就得罪陛下的人,身边还是有一两个知根知底的,守在皇帝身边的太监为好。
之前的那些个传旨太监们,虽然陆尚书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回事儿,向来都对王铮礼遇有加。
从来没有跟王大人过不去,可是如今这新人而来。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就不好确定了。
而且,许许多多的官员推荐。这可是个不小的本事啊。
于王铮走后,朝堂有这么大的动向。可不是什么对王铮亲近之人,能够做得出来的,如果真的是亲自之人的话,是巴不得现在越安静越不出幺蛾子的好,这样陛下就会一直记得王大人的好。
所以,最新上来的传旨太监一定跟王铮不是一伙儿的。
所以,所以,少不得陆尚书,未曾从朝臣们一起结伴而行,一起上奏折。
这新进的传旨太监,心思太过的机敏,能够得到众朝臣这么多朝臣联名上书,可不是一件小事
所以由不得他这个老狐狸,在这里多替王争单望一下,毕竟承了那么大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