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启一九八七

作者:那年我吃鸡 | 分类:都市 | 字数:111.9万

第345章 抢时间

书名:重启一九八七 作者:那年我吃鸡 字数:3251 更新时间:2025-02-11 02:13:08

丁志远却倒吸了口凉气:“你让港大和中大的学生当前台?这不是暴殄天物吗?”

真不怪他如此失态,这就好比在内地,一家私企的前台招的都是清、北、南、复等Top10名校的毕业生。

大家听说了不会夸这家私企多牛逼,只会大骂它暴殄天物,浪费资源。

甚至会骂这些名校学生不自爱、不自重,为了钱连脸都不要了!

类似地还有清、北的博士应聘小学老师、街道办事员,比985本科生当前台的性质更恶劣。

因为在人们朴素的观念里,博士的任务是钻研技术,努力做学问,至少也要在大学里教书育人。

而不是去街道办事处打杂,或者去小学里教儿童。

虽然这些观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丁志远并不觉得人们批评错了。

当越来越多的资源无法配置到最合适的位置上时,就说明这个社会的运行机制出现了严重问题。

“港大、中大怎么了?”胡一鸣哑然道,“谁不是从底层一步步做起来的?”

“那也不能从前台做起吧?”丁志远本身不怎么在乎学历,但还是觉得胡一鸣有些过分了。

胡一鸣笑着道:“丁先生可能不太了解前台这份工作,其实前台非常锻炼人的。

前台工作看似不起眼,但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接听电话,签收快件,订餐送水,迎送宾客,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事。

如果连这些琐事都能做好,那别的事情就更不在话下了。”

丁志远笑着摇摇头:“虽然听起来有道理,不过在内地我干不出这种事情来。”

胡一鸣道:“现在不行,用不了多久,大学生多了,自然就有了。”

丁志远一想也对,同时开始反思,告诫自己不能带着固有观念去看待问题。

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句话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要落在实处。

丁志远发现兴记总部的职员都挺正常的,身上没有黑涩会的气息。

胡一鸣似乎知道丁志远在想什么,笑着解释道:“90%的职员都是新招聘的,留用的不多。”

丁志远感慨道:“大刀阔斧,阻力肯定不小吧。”

“是不小,不过都已经过去了。”胡一鸣轻飘飘的一句话,只有他自己知道,这里面不知道隐藏了多少勾心斗角和腥风血雨。

参观了一圈后,来到胡一鸣的办公室,有些话得关起门来说。

丁志远看着墙上胡一鸣跟麦肯锡顾问团队的合影,问道:“麦肯锡的人都撤走了?”

“还留了一个顾问小组,给我当参谋。”胡一鸣站在旁边也看着这副大合照。

丁志远指着照片上一个人,一脸玩味道:“这女人是谁?”

“麦肯锡的一个职员。”胡一鸣面不改色道,“我跟她不熟。”

“我研究过行为心理学。”丁志远手指头戳在胡一鸣和那个女人之间,“如果是两个关系一般的男女站在一起,出于本能,女人会下意识地作出防备的姿态。

但你看她脚尖的朝向,身体的倾斜方向,以及手臂跟你的距离。

尤其她的头往你这边侧了一下,虽然幅度不大,但这个角度,可以很方便地观察到你的表情。

这些都说明她对你不仅没有任何防备,而且不经意间流露出亲密的姿态。

你别告诉我,你跟这女人不熟。”

胡一鸣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一阵青,有那么一刹那,他都想杀人灭口了。

这人太可怕了!

丁志远哈哈一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只是让我没想到的是,胡先生也难过美人关。”

胡一鸣仰天长叹道:“醉酒误事啊。”

丁志远撇撇嘴道:“少拿醉酒当挡箭牌,如果伱没这个心思,也不会喝醉。”

胡一鸣被怼得哑口无言。

丁志远把脸凑到照片上仔细看了看,点点头道:“你眼光确实不错。”

胡一鸣咳了咳道:“过会儿我把照片摘下来,真不该挂在这。”

丁志远笑道:“麦肯锡的改组方案我看了,不愧是麦肯锡。

拿出来的都是精品,只要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兴记就立起来了。”

胡一鸣苦笑道:“知易行难,无论多好的方案,如果落实不下去,还不如不做。”

丁志远道:“再难也要做下去,你走到现在还有退路吗?”

他这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胡一鸣在兴记内部得罪了很多人,如果兴记这次改组不成功,这些势力必然会反扑。

可以说,胡一鸣现在是背水一战,不成功便成仁。

第二层是胡一鸣拿了他的钱,如果让他的钱打了水漂,他也饶不了胡一鸣。

胡一鸣自然不会听不懂这两层意思,郑重地点点头道:“丁先生,请你放心,胡某是不会退的。”

“那最好!”丁志远笑了笑,“还是那句话,我们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

但不一样的是,如果船漏水了,我随时都能跳船。

你这个一船之长,能跳船逃生吗?”

胡一鸣摇摇头:“想跳也跳不了。”

丁志远道:“今后有什么需要,你尽管开口。”

胡一鸣道:“还真有件事想听听你的意见,兴记以前只有建筑公司,没有地产公司。

我在想是新成立一家地产公司,还是干脆收购一家现成的。”

丁志远道:“有现成的当然是收购现成的,破船还有三千钉呢,总比你从头开始强吧。”

胡一鸣道:“我看中一家地产公司,这两年因为地产市场不景气,一连两个项目都赔了钱,有些撑不下去了。

不过就是要价有点高,我拿不定主意。”

“具体是什么情况,有资料吗?”

“有,我找找。”

丁志远接过资料后看起来,这是一家名叫嘉益的地产公司,规模不大,将将算得上中型房企。

总资产十七亿五千万港元,负债率却高达90%,净资产只有不到两亿港元。

光每月还银行的贷款利息就将近1500万港元,财务状况非常糟糕。

不过嘉益手上还是有不少好东西的,包括两个在售项目,受过去两年地产市场下行影响,销售率不到30%,这是嘉益财务恶化的主要原因。

除了建成项目外,嘉益还有一些储备土地,既有从政府那批租的土地,也有收购旧楼整理出来的土地。

杂七杂八加起来,也有八九万平方米。

以目前香江的地价来算,光这些储备土地价值至少10个亿。

这点储备土地自然还不到新鸿基等头部地产公司储备面积的零头,但对于兴记而言,正好可以拿来练手。

“多少钱?”如果资料属实,丁志远觉得可以拿下这家地产公司。

胡一鸣道:“5亿港元,差不多是净资产的两倍,再加上债务,差不多20亿港元了。”

丁志远道:“评估一个公司的价值,不能只看净资产,还要看这家公司对于兴记的价值。

我刚才看过了,这十几个亿的债务,基本上都是用于买地皮、开发项目。

两个在售项目、将近十万平米的储备土地,只需要20亿港元,不算贵。”

“那就拿下来?”

“拿下!对了,兴记收购多少旧楼了?”

麦肯锡为兴记量身定做的改组方案中,兴记的战略定位是“一引二翼一助推”四大板块格局。

即,以地产开发为引擎,物业和代建为两翼,租赁业务为助推。

所以,胡一鸣非常重视地产开发这一块业务,亲自盯着。

而旧楼收购关乎兴记能否顺利挤进地产行业,他更是上心。

“已经收购了3栋旧楼,还有6栋正在谈。

旧楼地段好是好,就是太费钱。”

“成本高赚得也多啊。”丁志远不在意地笑笑,“既然有3栋旧楼了,那就赶紧找人做设计方案,然后向港府申请拆旧建新。”

胡一鸣道:“在做了,有一栋楼的申请已经批了,等收购了嘉益后,最迟年底前就能动工。”

从1984年到1997年,是香江地产的大牛市。

这一轮大牛市又分为三次升浪,一次高过一次。

第一次是85-89年,第二次是91-94年,第三次是95-97年。

去年英国佬想要花1200多亿港元建机场,却没有提前跟那边打招呼,那边知道后十分生气和震惊。

英国佬确实不安好心,港府财政有不少钱,但英国佬带不走,所以干脆就崽卖爷田,临走前把这笔钱突击花完了事。

这件事双方还在扯皮,但丁志远知道这件事今年解决了。

只要修建新机场的消息公布,香江的楼市必然上涨。

丁志远在心里算了一下时间,道:“加快速度,最好把开发周期控制在一年半以内,每个项目两年内一定要完成销售。”

胡一鸣诧异道:“是不是太急了?”

丁志远道:“97年马上要到了,还不知道那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从现在到97年正好6年时间,顺利的话能完成3轮开发。

今年尽量多收旧楼,不要怕花钱,能收多少就收多少。

嘉益别再去拍地了,把手头上的储备土地开发完,然后专心搞旧楼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