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一九八七
作者:那年我吃鸡 | 分类:都市 | 字数:111.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6章 偶遇(今日还是一万字,1/2,求订阅!)
第147章 偶遇(今日还是一万字,12,求订阅!)
赵平按照丁志远的吩咐,又加了两天火。
就当他以为还要继续加火时,丁志远却让他把过去这十多天扫的货,全部挂单卖出。
股民们知道后,反应各异。
那些近期跟着赵平扫货的股民,惊疑不定。
不少人都是在高位买进,赵平直接掀桌子砸盘,这不是要了他们的亲命么!
“赵西桑,赵西桑,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呀!”
“没意思,不想玩了。”
“赵西桑,你不想玩了也不需要都卖掉啊!”
“对呀,赵西桑,股票还能涨啊,你现在卖掉了多亏啊!”
“既然你觉得还能涨,我卖给伱怎么样?”
“赵西桑真会开玩笑,呵呵呵……。”
……
这些人把赵平围在中间,大有赵平不撤掉单子就誓不罢休的架势。
赵平坐在椅子上,任由周围的人唾沫横飞,语重心长,苦口婆心,也不为所动。
看到这一幕,那些持币观望的股民,不禁庆幸不已。
幸亏没有跟风买股票,否则今天不就砸手里了?
更多的是吃瓜群众,觉得今天没白来,搬着小马扎,磕着瓜子在旁边看起了热闹。
大家纷纷议论出手阔绰的赵西桑为什么要卖掉股票,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终于脑补出一个一致的结论。
那就是赵西桑别的生意肯定亏钱了,他需要卖掉股票来堵上窟窿。
赵平挂的卖出价跟昨天的买入价持平,一上午过去了,一手都没有成交。
下午,赵平在上午的报价基础上,降了5%。
一石激起千层浪,那帮原本惜售的人像是被挖了心肝儿一般,痛心疾首地向赵平陈说利害,劝他悬崖勒马,放弃幻想,坚持到底。
丁志远没有掺和其中,而是跟大部分吃瓜群众一样,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
看着那些情绪激动的股民,他突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不就是开发商降价搞促销续命,小区业主组团拉横幅“维权”嘛!
好魔幻啊!
开发商要是坚持降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自然是打了小的,炸出老的呗。
赵平保不齐会被扣上一个扰乱市场秩序罪吧?
哎呀妈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将来在回顾内地金融发展历程时,肯定落不下赵西桑这个大人物!
平儿要一战成名啊!
第二天,赵平依旧不听广大群众的劝阻,我行我素,而且比昨天更狠,挂的卖出价比昨天降了20%。
几支股票卖出价都快接近发行价了,比如延中实业,一股票面值50元,发行价54块钱,赵平挂的卖出价是55块5。
绝大部分跟风买进的股民,成交价都高于这个线。
最倒霉的是那些在60块以上价位买进的,妥妥的血亏!
这些人一个个的如丧考妣,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若不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们恨不得把赵平给生撕了。
赵平啥阵仗没见过,对周围投来的愤恨目光视而不见,翘着二郎腿悠闲地看着报纸。
结束了上午的“坐班”,赵平夹着皮包和报纸正要离开,这时一个营业部的工作人员拦住了他。
“赵西桑,赵西桑,请留步!我们领导想见你。”
“你们领导?”赵平故作惊讶,心里却对丁志远佩服得五体投地。
因为昨天晚上丁志远就提醒过他,今天很可能受到来自上面的干预。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真到了这一步,赵平还是有点小忐忑的。
不过,毕竟是在战场上见过血的,他面色如常地对工作人员点点头道:“那走吧。”
隔空跟丁志远对视一眼,他便跟着工作人员来到了领导的办公室。
“赵先生,你好你好!”领导是个中年男人,很热情地跟赵平握手问好,“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黄,是静安营业部的经理。”
“黄经理,你好。”赵平谨记丁志远的嘱咐,不卑不亢的同时,又要稍微显露出点不耐烦,于是直截了当问:“不知黄经理找我什么事情?”
“赵先生,请坐请坐。”黄经理做了个请的手势,“只耽误赵先生几分钟时间,了解下情况。”
赵平在沙发上坐下,把包放在手边,正襟危坐道:“黄经理,我是个当兵的,不喜欢兜圈子,你想了解什么情况?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赵先生,请喝茶。”黄经理笑呵呵道,“原来赵先生是退伍军人,难怪杀伐果断,做事毫不拖泥带水。”
见赵平面露不耐之色,他连忙道:“赵先生,是这么回事,我能问一下,你为什么突然要把股票出清吗?”
赵平哑然道:“黄经理,我卖我的股票,有什么问题吗?”
黄经理摆摆手笑道:“赵先生千万不要误会,你的股票都是在我们营业部进行的交易,完全合法合规。
赵先生,你是营业部成立以来最大的客户,我从上个星期就一直在关注你的动作。
第146章 偶遇(今日还是一万字,1/2,求订阅!) qbxsw.com
之前你都是不断地买进,今天突然卖出,搞得很多群众措手不及,都反映到我这里了。”
赵平哂笑道:“黄经理,我好像明白你的意思了。
我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在您这儿,只要人多会闹,就有理?”
黄经理被噎了一下,苦笑道:“赵先生,我绝不是这个意思。
不过,这事儿确实有点难办啊,群众们意见很大,我这个经理也不好当啊。”
赵平点点头道:“黄经理,人各有难处,我理解你的难处。
不瞒你说,买股票的钱是我跟战友们凑的。
人不多,一二百号吧,都是受过伤流过血,刚退伍的穷当兵的,很多生计没有着落。
我们听说股票赚钱,就把当兵期间的津贴、伤残补助、退伍补偿凑了凑。
最后凑了50来万,都让我买股票了。”
说到这,他语气悲愤道:“没想到股票这玩意儿光看着涨,全他妈的是虚的。
还不如国库券赚钱呢,所以我寻思着把股票卖了,买国库券,结果根本卖不掉!
黄经理,我一二百号人战友们都在等着分钱呢,你现在不让我卖,我理解你,但我战友们……。”
黄经理听到这,额头上直冒冷汗,连忙起身道:“赵先生,赵先生,您误会了,误会了!
我没有不让你卖,绝对没有!
你不要激动嘛,有话好好说,有话好好说!”
至于赵平这种行为算不算“非法集资”,他已经顾不上了。
人家一口一个一二百号人,而且都是见过血的老兵,他可是上海好男人,最怕血了,平时连只鸡都不敢杀!
营业部是工行的,他就是个臭打工的,干嘛要跟自己小命过不去?
但这事儿又不能不解决,毕竟赵平砸盘已经影响到了营业部的声誉。
黄经理在赵平身旁坐下,一脸诚恳道:“赵先生,你的顾虑我也理解,不过你不必过于担心。
这几家企业每年年底都会派发股息和红利,比银行存款还高呢。”
“是吗?”赵平一脸茫然,“能发多少?”
“股息加红利,平均有10%的收益。”黄经理语气愈发诚恳,“赵先生,我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这几支股票的价值都被严重低估了,我要是有钱,我早就下手了。”
赵平摇摇头道:“可我还是觉得买国库券更赚钱,至少能随时随地卖出去。”
黄经理痛心疾首道:“赵先生,如果是一个月以前,那我绝对不拦着你。
但现在做国库券生意的人太多了,收益真的不高。
可股票不一样啊,现在正好是抄底的好时机,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赵平装模作样地思考了一会儿,道:“黄经理,这事儿我自己做不了主,回去我跟战友们商量一下。”
“这是应该,应该的!”黄经理见赵平态度有所松动,不由得长舒了口气,亲自把赵平送出去。
回到宾馆,赵平直接来到丁志远房间,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
丁志远笑道:“你特么的威胁人都这么清新脱俗,我要是黄经理,当时肯定得吓尿裤子!”
他发誓,真的没教赵平怎么威胁人,只能说赵平在这方面有绝对的天赋。
赵平哼了哼道:“姓黄的敢拿群众威胁我……,呸,狗屁的群众,一群赌徒罢了。”
“是啊,赌徒。”丁志远点点头,严肃道:“平儿,记住这两个字,赌徒。
只要是赌,就有输赢,人不可能一辈子只赢不输。
所以,千万不要沉迷于股市,你要把股市当成一个工具,一个磨练场,而不是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赵平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问道:“哥,你是不是想让我以后炒股?”
丁志远不置可否道:“先别想那么远,明天你打算怎么办?”
“又考校我……。”赵平小声嘟囔了一句,“我回来的路上想过了,黄经理既然把话说到这份上了,那咱们就不能明着跟他对着干。
哥,你手里不是还有十几万的股票吗?
明儿看情况,若是别人不动,你就去挂单卖出。”
丁志远笑骂道:“你他娘的都指挥起我来了!”
赵平嘿嘿笑道:“哥,你不能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吧。
你这几天把那些股票过户给勇哥他们,不就是为了应对今天这个局面?”
丁志远眨巴眨巴眼道:“你他娘的在这等着我呢!行吧,我下午让他们把卖单挂出去。”
赵平道:“别去静安营业部,那里不少人见过你和我,我怕……。”
丁志远指了指他道:“平儿啊平儿,我今天才发现你他娘的心眼儿真多!
好,今天我就听你指挥,让李勇他们下午分头行动。”
说完,他就开始收拾行李。
赵平纳闷道:“哥,你干嘛?”
丁志远没好气道:“干嘛?跑路啊!”
赵平无语道:“没这个必要吧?”
“小心驶得万年船!”丁志远拍了拍他肩膀,“平儿啊,这里就交给你了。
记住了,少说多看,有什么事儿随时电话联系!”
下午,赵平刚到营业部,就被守候多时的工作人员请到了经理办公室。
十分钟后,巨量的卖单被从黑板上撤了下来。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群众”们不乐意了,好戏刚开始呢,怎么就不演了!
而真正的“赌徒”们,却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然而,经过这一次刺激,不少“赌徒”都打了退堂鼓,只是还欠缺一个契机。
一个小时后,一则流言突然在营业部大厅里流传开来……
半个小时前,陆续有人在别的证券柜台挂了十几万的卖单,卖出价比赵西桑的还低!
而此时,丁志远已经跑到了武进。
这一路上他把车开得飞快,从上海到武进,平时需要将近四个小时的路程,他只用了三个小时出头,腰都快颠散架了。
于是,他决定在武进歇一歇,吃点东西再赶路。
武进现在还是常州下面的一个县,是“苏南五虎”之一,改开以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是“苏南模式”的代表之一。
丁志远放慢车速,左右寻找吃饭的地方。
不过,道路两旁最多的是大大小小的工厂,有纺织厂、机械厂、PCB厂、塑料厂、家具厂、灯具厂、五金厂、雨伞厂、服装厂,等等。
令丁志远惊讶的是,几乎每家工厂门口都有货车在排队,显然生意不错。
找到一家还算干净的饭馆,进去后点了一荤一素两个菜。
因为过会儿还要开车,丁志远就没点啤酒,喝着自带的茶水。
此时未到饭点,饭馆里没几个人,除了丁志远外,只有靠窗的一桌坐着两个人,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发着牢骚。
这两人说话声不小,还不时爆点具有地方特色的粗口,丁志远想不听见都难。
在一旁听了一会儿,丁志远才知道,原来这俩哥们都是厂长,一个是色织厂厂长,一个是苎麻厂的厂长。
两人之所以凑在一起,是因为这对难兄难弟都遇到了出口订单取消的问题。
本来外贸公司承诺收购的产品,现在都堆在仓库里吃灰。
菜还没上来,闲着也是闲着,丁志远便隔着桌子问道:“二位大哥,你们没跟外贸公司签收购合同吗?”
两个厂长扭头看了丁志远一眼,那个苎麻厂的厂长没吱声,闷头干了一杯啤酒。
色织厂的厂长还算热情,苦笑道:“外贸公司都是大爷,不,祖宗爷爷。
合同签了又怎样?人家说不要,咱们这些小胳膊还能拧得过人家的大腿?”
当下的对外贸易实行的是收购制,也就是外贸公司垄断了进出口权。
后世做外贸生意,生产厂家和外商可以直接面对面沟通交流,外商提需求,生产企业满足需求,方便快捷。
但现在生产企业和外商之间却横亘着外贸公司这么一个怪胎,生产企业进口、出口都必须通过外贸公司进行。
比如,外贸企业用买断的方式从生产企业手中收购产品,然后再转售给国外的进口商。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外贸企业需要签订两个合同。
一个是与国内生产企业签订的收购合同,一个是与外商之间的买卖合同。
对于外商的买卖合同,外贸企业是万万不敢撕毁的,但对于跟国内生产企业签的合同,呵呵,外贸公司说撕就撕。
外商砍外贸公司的单,外贸公司屁都不敢放一个,至于打官司索赔,借给它十个胆都不敢!
但转过头来,外贸公司就拿国内生产企业撒气。
外忍内残,老传统了!
丁志远问:“外贸公司为什么要砍你们单子?”
“听说去年美国爆发什么股市风暴,股票跌到了姥姥家。
不止国内的纺织行业受到冲击,其他国家的纺织行业都没跑掉。”
丁志远正愁没话题拉关系呢,立刻拖着长长的尾音道:“哦……,是因为去年10月份的黑色星期一啊,难怪呢。”
色织厂厂长愣了一下,好奇问道:“什么黑色星期一?”
丁志远用对方能听懂的话,把“黑色星期一”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简单介绍了一遍。
虽然省略了很多细节,但丁志远凭着好口才,把一场股灾说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两位厂长哪听过这种曲折离奇的金融战争故事,初时觉得不可思议,但随着丁志远鞭辟入里的分析,他俩不时地点着头。
等丁志远讲完后,他俩意犹未尽道:“下面呢?”
“割……,割完了韭菜,自然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赚钱的就消化胜利果实,赔钱的回去舔舐伤口,准备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
色织厂的厂长热情邀请道:“小兄弟,你就一个人吧?不嫌弃的话,咱们拼桌坐,边吃边聊。”
“恭敬不如从命。”丁志远拿着保温杯来到他们这桌坐下。
寒暄过后,丁志远收到了两张名片。
热情的色织厂厂长大哥姓岳,叫岳顺民,苎麻厂的厂长叫纪英才。
看到岳顺民给自己倒酒,丁志远连忙婉拒道:“岳厂长,我开车,不喝酒。”
开车?
岳顺民和纪英才对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惊讶。
这家伙什么来头?
问一下,更新两章的话,哪个比较好?是凌晨和中午各一章,还是中午晚上七八点左右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