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257.7万

第六百七十七章 狠人干狠事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 字数:3550 更新时间:2024-11-16 17:37:25

正月十六。

一早大臣们便又齐聚,这是在头年腊月那次匆忙的朝议之后,大臣第一次有机会再见到皇帝,也是重新有机会在皇帝面前针砭时弊。

刘健和李东阳会面时,就一直在等佀钟出现,找佀钟说个明白。

但户部那边,却没有佀钟的身影,佀钟这次的称病仍旧没结束,大概佀钟也意识到自己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年后第一次朝议便选择回避。

陆完作为户部右侍郎,却显得很风光,一群人围着他,有的看似是在跟陆完谈及户部中事,但在一些人看来,这就是一群蝇营狗苟的小人,是在巴结陆完,他们并没有身为儒臣的原则……

众人并没有进得去奉天门。

皇帝没来,最后只是由陈宽过来传来:“诸位臣僚,先回了吧。陛下躬体仍有小恙,只能先延缓朝议之事,过几天,待到耕藉时,陛下自会临朝。”

大臣面面相觑。

本来以为朱佑樘身体已经痊愈了,一切能恢复旧制,趁着张周人不在京城,他们可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跟皇帝修复关系。

谁知……

林瀚走过去问道:“陛下龙体究竟如何?太医院那边……可有何说法?”

陈宽笑着道:“林部堂,有些话您不该问的。陛下最近都是在调养,并无大恙,还望诸位臣僚不要妄加猜测。”

……

……

众大臣散去。

不同的官员,都要回各自的衙门,有零散凑到一起说什么的,但基本上也都逃不出一些细枝末叶的小事,在这种公开场合,倒是没人会去谈大事。

刘健、李东阳往内阁值房,与众人所走的路不同。

程敏政早早借口往翰林院去,也不与他们同行。

“接下来,应该把张廷勉给调回来。”刘健道,“有他在,至少朝野中不会有人兴风作浪。”

李东阳问道:“这是要制约上听处那几人?”

刘健瞥了李东阳一眼后,很自然点点头。

李东阳道:“年前涉及到于乔那件事,让本不该在朝中露脸的上听处,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年后很多事的处置和决断上,陛下都有意倾向于上听处,也是该想办法扼制其独揽朝纲。但光是让英国公回来,只怕不会有太大功效。”

“除此外,你还有良策?”刘健皱眉问道。

李东阳想了想,却又摇摇头,显然想扼制皇帝所信任的衙门,这是很难的。

就好像他们也一直拿张周没办法一样。

刘健看着远处道:“还记得曾跟你说过的?”

“哪一件事?”李东阳一时似乎并不知刘健所指。

刘健道:“能制衡张秉宽的,或只有那些世代的王公贵胄,从言官参劾这条路上走,显然已行不通,张秉宽与一般佞臣不同。”

“那倒是。”李东阳叹道,“张秉宽最利害的一点,就是他会为朝廷做事,有时候做事的能力,令人不得不重视。奈何这也是他的缺点吧,任何时候,会做事的人,往往都不得好下场。”

“你说什么?”刘健瞄过去。

李东阳苦笑道:“直说罢了。难道这朝野中,不也正是会做事的,最容易得罪人?或如中堂你所言,那些王公贵胄是最容不下他的。可又有几人有胆量与张秉宽相争呢?一个深得陛下信任的权臣,哪怕有时显得并无棱角,但也没人敢碰,谁也不知那棱角是否会对自己展开……”

刘健沉默。

李东阳道:“即便我们想让张廷勉回来,怕也并非易事,张廷勉锐气不在,且还有其子孙的顾虑,就怕他回来之后,会再跟张秉宽沆瀣一气。”

刘健继续沉默。

“所以,我想的是……要不要……这件事由我们来做?”李东阳似乎已明白刘健的意图。

之前二人曾商议过“物理铲除”这条途径的。

刘健摆摆手道:“你我文儒,不必想那些事,他们内部的斗争,做到如何的份上,都是能理解的,唯独我们自己做事,要恪守规矩。否则,少了个张秉宽,还有如今不少深得陛下信任之人,诸如王琼、陆完之流,到那时又该如何应付?”

李东阳道:“也是,有张秉宽在,这些人倒也还安分守己。若是张秉宽不在,更难震慑他们。”

刘健道:“之前我们放任张秉宽,更多是误以为他羽翼未丰,或是觉得,他从朝中六部很难找出盟友和党羽。但未曾想,他从一些不起眼的官吏中,挑选出一些可造之才,成为他的左膀右臂。如今他羽翼丰满,我们既然无法正面与他相抗,还是应以剪除他羽翼为主。”

李东阳点头道:“就算他再小心翼翼,也没法避免旁人贪赃枉法。一个刘宇,就是最好的体现,他想以此来震慑身边人,却未曾想,很多人会因此而与他貌合神离……看来是该好好筹划一番。”

“旁的先不说。”

刘健道,“想办法,找人陈述张廷勉的辛劳,先把他带回来,朝中那些武勋中,能与张秉宽有实力正面抗衡的,也只有张廷勉一人。”

“嗯。”

这次李东阳也同意了刘健的观点,点头道:“这就找人去。不过也该让人通知到张廷勉,也让他不断奏请,陛下宽仁,或会体谅于他。”

……

……

港口。

深夜,张周披着一件衣服,在有暖气的房间里,坐在桌前,点着烛火去处理手头上的公文。

分三种。

一种是皇帝直接发过来,找他问策的……相当于他是司礼监掌印兼内阁大臣,因为他所给的意见,皇帝基本会完全采纳,甚至连司礼监都无权干涉。

第二种是兵部正式的公文,也有涉及到辽东军务的。

第三种就是港口的事务,看起来第三件事最小,但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张周便要以一人之力来当一座新型城市的家。

夜深人静时。

崔莺提着灯笼,把热茶给换上,张周抬头对她一笑,崔莺也有些羞赧坐下来,就坐在张周案桌的对面,换上茶水,再把茶倒出来,然后再帮张周把一份份的公文递过来,再把处理好的整齐摞起来。

看起来没帮上什么忙,但却会让张周的案桌看上去更整齐。

“什么时辰了?”张周问道。

崔莺道:“三更天了……”

说话之间,崔莺还在帮张周研墨,这也是她的日常工作。

本来很早就休息的闺中之女,因为跟了张周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成为一个夜猫子,而她似乎也开始适应半夜睡觉的习惯。

“肚子有些饿了,帮我拿一些吃的过来。”张周道。

“嗯。”

崔莺起身。

此时的她,多了几分期许。

因为在下厨这件事上,她是比较擅长的,毕竟崔莺只是崔元同父异母的妹妹,她的童年可不是只经历什么诗词歌赋、女红针织,她还要接触到不少日常杂事。

每次帮张周准备夜宵时,会让她有种成就感。

毕竟张周在外,很多时候都是风餐露宿,对于饮食什么的并没什么追求,而她的存在,就给张周改善了伙食。

连张周自己都觉得,正因为纳了崔莺,自己人在港口这边也是没什么忧愁,就算每天看起来是事务不断,甚至经常要熬夜出去视察,但一个月下来居然还长胖了。

人稍微一胖,就更适应安逸的生活,张周隐隐觉得,留在港口也没什么不好,不回京师,正好能躲个清闲。

……

……

半夜,孙上器知道张周没睡,还是过来做了打搅之人。

张周在崔莺相助之下,整理了衣服,又与同样为夜猫子的王明珊,一起到了接待客人的厅堂内。

孙上器引路带来一人,正是如今在朝中开始有呼风唤雨能力的杨鹏。

杨鹏先对张周施礼道:“咱家明日就要动身回京,本打算明日一早再来辞行,但知晓先生到如今尚未就寝,只好先来打扰。有些事也好提前说清楚,不必在人前谈事。”

说着,还往孙上器那边瞅一眼,大概的意思是,你在这里碍事了。

“嗯。”张周点头。

孙上器也很识趣退下。

等厅堂内只剩下张周和杨鹏之后,杨鹏才道:“咱家能得陛下拔擢,到今日的位子上,公爷您也是相助良多,此番回京之后,以咱家所知的情况,东厂内要进行改变。”

张周道:“对此,杨公公不必与我商议。”

“不商议不妥。”杨鹏道,“公爷您该知晓,东厂在李璋李公公的打理之下,做事愈发张狂,跟头些年有些不同了。张狂有张狂的好,能震慑人心。陛下此番是想让东厂有所收敛,连带锦衣卫也要收敛其事。”

“嗯。”张周再点头,表示同意这观点。

“可朝中很多人,吃硬不吃软,光是以怀柔之策,只怕难以赢得人心,所以咱家的意思,回去后也不能手下留情……可哪里该硬,哪里该软,还是需要您一点指点,这不在此处,也留了联系的地点……”

杨鹏笑眯眯说出这番话。

其实就是在提醒张周,以后他杨鹏可以帮忙做事,只要张周看不顺眼的,杨鹏能直接让其不好过。

问哪里该硬,其实就是间接相告,我不自行决定哪件事需要被强硬手段处置,我征求您的意见,等于说您指哪,我打哪。

张周道:“杨公公,你这么直接来问我,有些不合适吧?”

杨鹏笑道:“咱家是什么人,公爷您该清楚的。咱家绝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且咱家很清楚规矩,凡朝中事,涉及到东厂和锦衣卫的,一定跟您没什么牵扯。”

张周登时感觉到,杨鹏的手段可比李璋高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杨鹏能在李广这种奸臣手下混事,后来又能跳脱到他这边,甚至还能得到皇帝的信任。

不是他会巴结,而是他会见风使舵,更因为他“讲原则”,说白了就是一条合格的看门狗,他不像李璋那样有强烈的表现欲,反倒是会小心翼翼做事,也懂得拿钱办事的道理。

同样都是小人,杨鹏可说是独树一帜。

张周点点头道:“若真有事需要相助的话,还要劳烦杨公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