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太子简直离谱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68.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三十章 提前安排援军
第225章 提前安排援军
北境,雁门关。
自蒙古五十万大军横陈关外二十里后,便不断派出小股军队前来雁门关叫阵。
最多一次派了十万军队带着投石器做先锋进攻,并佯装成后边大军要总攻之势。
成功引诱烽火台上弓弩手发出了三弓床弩和神臂弩的几波箭雨,蒙古大军丢下一地尸体一战即退。
烽火台上,雁门关士兵被投石器砸中的弓弩手也死伤不少。
蒙古大军试探完之后,改变了进攻策略。
一小股一小股的蒙古骑兵策马奔向大秦和蒙古国边境线远处。
大秦和蒙古漫长的边境线上,除了雁门关,还有一些防御薄弱的地方。
蒙古的小股骑兵攻进这些防御薄弱之地,开始在北境土地上各处村庄烧杀抢掠。
一时间,北境烽火四起,各处无城墙保护的百姓们四处逃亡躲藏。
晋阳王府正厅,晋阳王陈量正看着送来的太子信件。
世子陈雪风坐在下方,看见父王看完信件后便迫不及待的开口:
“父王,太子信里写了什么?”
陈量看了一眼世子,沉声道:“这信是十三拿给你的?”
“是的,父王。”陈雪风点头。
“太子这是早就有所准备了,他要晋阳城的士兵出城剿灭作乱的蒙古骑兵。”陈量叹着气,眉头罕见的皱了起来。
“太子这命令...父王,那我们该怎么办?”陈雪风小心的开口问着。
一会后,陈量眉头舒展开:“出兵!”
陈雪风惊呼:“父王,出兵杀蒙古骑兵,我们和蒙古可汗那边岂不是再无回旋之地?”
陈量平静开口:“世事便是这般,总要取舍。”
“小风,父王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蒙古靠着五十万兵马,能否颠覆太子、颠覆大秦?”
陈雪风不屑的一笑:“父王,别说太子和大秦了,蒙古这五十万兵马,能否攻入雁门关都够呛。”
“那些进入北境的小股骑兵,没有了大型的攻城器械,形同孤魂野鬼罢了。”
陈量眼中闪过欣慰,他缓声道:“既是如此,那太子的命令,我们拿什么理由抗命不遵?”
“而且,父王有着深深的直觉,太子对这北境之战,早已胸有成竹。”
“十三那些人,以及三千黑甲军你也亲自看过了,和晋阳城的士兵相比如何?”
陈雪风明白了父王的意思,只是他眼中微微有些不甘:“父王,但是我军出城剿灭蒙古骑兵,必定会有伤亡。”
“太子明显是故意在削弱我晋阳城的实力。”
陈量眼神幽深,淡然道:“小风,古人语,吃亏是福。”
“晋阳城在北境太过显眼了,若不付出一些,又怎么打消太子的疑虑。”
“父王和蒙古可汗那边,一切都是利益所然,太子兴许也知道了。”
“这次太子让父王出兵,可谓一石三鸟,你可懂了?”
看到世子若有所思的点着头,陈量才继续说道:
“小风你记住,太子现在已经是龙入大海了。”
“当今格局,你不能只看北境一方之地。”
“恭王那边最近的动作很多,蒙古国内似乎和恭王的势力有很深的联系。”
“这也是父王最不齿恭王此人的一点。”
“若恭王想靠着勾结蒙古来反叛太子、推翻大秦,父王只能说恭王此人,毫无远见。”
“就算能成功又如何?无非为人徒做嫁衣,还成了千古罪人,何苦。”
陈量脸上微愠,看着世子郑重的说了下去:
“在父王看来,恭王绝不可能成功,因为他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太子本身的势力。”
陈雪风惊讶道:“父王,你说的是十三那些人?”
陈量轻轻点头:“恭王只着眼朝廷和军队,却不知太子暗中还隐藏着大批人手。”
“十三那些人和军队完全不同,却有比军队更严密的行事作风。”
“据父王估计,大秦各大重城都有这些人的存在,更别说京城了。”
“加上东厂、西厂还有军队,恭王凭什么斗的过太子?”
他最后叹道:“所以,只要太子、大秦不倒,我们做好自己足矣,晋阳城便永远是我们的晋阳城。”
陈雪风点头:“父王,小风明白了。”
“总的一句,既要有防人之心,又不能失去了晋阳城这立足之地。”
“坐看世间风云变幻,无论太子和恭王还是其他势力如何,晋阳城都巍然不动。”
陈量欣慰笑着,随后威严的朝门口喝着:“来人。”
“传我命令,晋阳城十万军,点出六万分为两军,世子担任总帅坐镇晋阳城指挥,两个小王爷分别带领一军,出城剿灭北境作乱蒙古骑兵。”
........
早朝,太和殿。
李远牧吊儿郎当的坐在圈椅上,轻佻的看着众文武百官:“诸位爱卿有事上奏。”
大殿众人面面相觑,良久都没人出声。
“张首辅,你上次说啥来着,什么京城四营出兵剿灭叛军,会让京城陷入危机?”
“本宫怎么好像听说四营已经平安归来,并以极小伤亡大胜土鸡瓦狗的叛军?”
太子阴阳怪气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矛头直指张千纶,许多人憋笑憋的一脸辛苦。
张千纶面上一片铁青,又不得不回答太子的话,他上前一步拱手,低沉的开口:
“老臣上次不过是因为殿下轻易动用京城大军,就事论事。”
“我大秦精锐对上叛军,自然无往不利,若不能大胜反而说不过去。”
张千纶内心在滴血,咬着牙缓缓说着。
李远牧轻轻一笑:“既然张首辅这么说了,那本宫倒不好意思领功了。”
“这次功劳都归京城四营的大军好了,等会六部进行依功奖赏。”
“不过若是下次京城周边有出现什么魑魅魍魉作乱,本宫还是要调用京营大军这就没问题了吧?”
张千纶有怒发不得,老夫说不可以,你是不是就不会动了?
他颓然应声:“殿下英明,自是可以。”
“哈哈哈~”李远牧大笑的声音传遍大殿,张狂无比。
以张千纶为首的文官集团憋屈不已,但丝毫不敢作声。
他们还记得上次太子冷酷的眼神,生怕被太子随意拉出去杀了,那才是冤枉。
而且张首辅都低头了,他们作死个什么劲。
武将队列这边许多人看向太子的眼神都热烈无比。
随着太子一次次的料敌先机和用兵如神,如今在军队中,太子威望不断提升,许多人更是盲目的崇拜着太子。
武将士兵需要什么?自然是建功立业,自然是杀敌如割草。
自三弓床弩和神臂弩普及京城四营后,他们在太子的身上,看到了这两种可能。
而且,是比武相帝在位时期,更有希望的可能。
既如此,怎能让他们不崇拜,怎能让他们不激动。
早朝继续有条不紊的进行,军神魏浩然和薛力两人,分别出来汇报了此次剿灭叛军的战功和伤亡。
随后便是六部相商分别对京城四营进行奖赏册封。
事情告一段落后,李远牧接着在圈椅上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蒙古国再次出兵,这次有五十万大军对峙雁门关。
大殿中哗然,文官集团小声讨论起来,武将队列则有些躁动。
接着,有武将按捺不住,纷纷出了队列,朝金台上出声,称要领兵前去北境支援。
李远牧双手下压,殿内顿时鸦雀无声,都看向太子。
“蒙古大军出兵五十万,对我大秦的确有威胁。”
“但在本宫看来,此刻还时机未到,暂不用出兵支援北境。”
“原因嘛,过些天诸位自然知晓。”
魏浩然忍不住了,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老臣认为,蒙古五十万大军压境,历来少有,我大秦不得不防啊。”
“战争瞬息万变,若五十万大军攻入北境,将是泼天大患。”
“老臣请殿下三思。”
李远牧眼神思索,一会后沉声开口:“魏将军此言,也不无道理。”
“既如此,行军支援之事,本宫便先做些安排。”
他看向武将队列,一名名武将顿时挺起胸膛,眼神炙热的和太子对视,仿佛在说,快选我快选我。
李远牧微笑,把刚才那几名出列请战的武将一一点了出来,又斟酌的点了几名,凑够了八名武将。
他开口道:“你八人,分为四组,退朝后到宣政殿领取太子令和调兵令。”
“两组前往豫州之地的洛邑城、邺城,配合着老丘城,分别组成一支五万的军队。”
“本宫要你们在豫州之地形成三军鼎立之势,静待本宫命令。”
“另外两组,前往齐鲁大地,一组去泰山郡,一组去枣庄城。”
“同样配合泉城,分别组成一支五万的军队,静等本宫命令。”
大殿中,八名武将面色激动的跪下应命,仿佛得了什么天大的赏赐。
李远牧笑着继续开口:“你八人别急,此次前往筹备军队,本宫会派出部分锦衣卫随行,以便第一时间和本宫通报军情和命令。”
“本宫还会让锦衣卫带上秘密武器,平时他们不会干涉军情,但若有必要时,会有本宫的手谕告知,你们可同意?”
八人皆欣然应下,脸色无丝毫不快。
李远牧满意的点头,让他们先退回了队列。
就在众文武百官都以为无事要退朝的时候,却见太子让人召来大量无名官员。
看着挤满大殿的官员,很多人一头雾水,因为这些官员的官服,俱是文官基层。
李远牧在这时朗声开口了:“诸位爱卿,本宫叫来的这些人可有谁认识的?”
大殿中,文武百官全部摇着头,不明所以。
“这些人,都是我朝廷的基层官员,同时,还对朝廷有着大功之臣。”
“你们且听听就知道了。”
李远牧对着大殿中的基层官员示意,让他们开口。
“下官贺明,为礼部主事六品官员,去年底,受太子命种植土豆十亩,今年三月初,收成三万余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