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妃:陛下请自重
作者:闺蜜是我天使 | 分类:古言 | 字数:79.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一十章 凯旋而归
皇帝凯旋,班师回朝。
捷报自边境一路传入京师,万众齐颂,更是在萧逸回京这一天早早等在主城路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像一锅沸腾的水,纷纷扒着头往城门外看,都不想错过那声势浩大的场面。
凯旋的仪仗是早在出征时便已经备下的,算是图个好意头,以期待战争的胜利和国泰民安。
“快看!”
有眼尖的先瞥见了打头阵的将士,骑在高头大马上,意气风发,紧接着便见着皇帝的仪仗逶迤而来,锣鼓唢呐之声不绝于耳。
众人连忙跪下,嘴里高声呼喊着皇上万岁万岁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更有几个好事的虽然是跪在地上,却忍不住抬起头来想要看一看他们英明神武的帝王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步辇四周透风,仅用轻纱遮盖,偏有一阵风吹来,正掀起帘子一角,露出上位者的明黄色衣襟和他身边一位巧笑倩兮的女子。
那女子仅仅是看一眼便足以叫人终生难以忘却,唇红齿白,眉若远山,嘴角隐隐带着笑意,眉间透露着王者之姿,却又并不傲气,看着亲和无比,世间再难找出来如此绝色的美人。
“皇上身边这位……是北梁女子?”
跪在他身边的一位当铺老板赶紧戳了戳身边的男子,小声提醒,“你胡说什么,这可是咱们的皇后娘娘。”
他的话叫身边的人都惊叹不已,原来这位就是传说中的皇后娘娘。
仪仗一路进了皇城,臣子们早已与两侧跪拜迎接皇上的到来。
步辇在玉阶下停住,萧逸先下来,转身便扶着沈玉华,“小心,别绊着了。”
仿佛他不是什么銮盛的皇帝,只是要紧自家的娘子的普通男人。
萧逸一路扶着沈玉华的手上了玉阶,安置沈玉华坐下,这才转过身来对着玉阶两侧的大臣们道,“都起来吧。”
下面乌泱泱一堆人起身,高声呼喊,“臣恭喜皇上大捷!”
“嗯,”击退了北梁,萧逸心里自然是十分欢喜的,“朕在外作战,这自然也离不开众位卿家在内的帮扶,当然——”萧逸转身看了看身后的沈玉华,“也离不开皇后的操劳,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哈哈哈……”
大部分人都在纷纷应和萧逸,却也有几个面面相觑,随后出列,“皇上,皇后娘娘如今身怀有孕,乃是国家根本,此次去前线实在是凶险,岂非拿肚子里的太子当做儿戏?”
这句话看似是在说沈玉华没有安心在后宫养胎,但在座各位都是朝堂上的老狐狸,自然知道还有后面的话,无非是抛砖引玉。
“臣听说之前太皇太后娘娘下了懿旨,将皇后禁足在宫中。”
“若是太皇太后娘娘真的将皇后娘娘禁足,但皇后依旧私自出宫,岂不是对太皇太后的大不敬吗?”
“皇后娘娘如此,如何为天下做表率?难道天下妇人皆要违背公婆的意思,不遵守三从四德吗?”
“如此,还请皇上切不可偏袒。”
底下人你一言我一语,似乎已经给沈玉华定了罪一样,直接将萧逸推到了悬崖边上,毫无退路可言。
只是萧逸还未说话,便听见一道沉稳有力的声音,“几位爱卿不知道这是哪里听来的闲言碎语,哀家的确是为了皇后腹中的孙儿着想,让她多休息,但并未有禁足一说啊。”
众人闻言纷纷转头,果然见着太皇太后不紧不慢地从殿内出来,她虽是上了年纪,但还没有老糊涂,怎么能看着这些人欺负自己的孩子们。
听见太皇太后都如此说了,臣子们也只好赶快改口,“是,兴许是臣等听错了……”
“哀家并未将皇后禁足,并且皇后前去寻找皇上也是哀家许可的,爱卿可有意见吗?难不成哀家做什么事情还需要先问过众卿家?”
“这……”那位大臣羞愧的低下头去,“这自然是不用,太皇太后实在是太抬举臣等了。”
话说到此,太皇太后颔首,递给了萧逸一个颜色。
萧逸适时地接住了,清了清嗓子,“这朝堂朕也许久没有清理过了,才会让有些人失了自己为官为臣的本分,胆子是越发大了,如今倒是插手管起皇后的事情来了,莫不是手伸的太长了些。”
他说着话,眼睛睨着眼前的人,那大臣已经低着头,身子不住地发抖,他已经心里清楚,朝堂对皇后娘娘置喙颇多早就引起皇上的不满,如今要杀鸡儆猴,只怕自己就是那只出头鸟。
“齐爱卿,”
果然,那大臣仿佛惊弓之鸟一般,身子抖得越发厉害,连声音也打着颤,“臣……臣在……”
“去吧,”萧逸双手背后,声音清冷,“这两个月你便不用上朝了,回去好好想想,自己的职责究竟在何处。”
还好,只是两个月。
他在心里松了口气,可额上早已经是冷汗涔涔,不敢再多呆一刻,立刻谢了恩便赶紧退下了。
有了这样的先例,余下的几个人自然不敢再多说话,纷纷敛了气息。
皇后娘娘不顾危险,怀着身孕去前线寻皇上,如此郎情妾意,天作之合的一段佳话顿时在京师之中流传开来,说的有鼻子有眼,仿佛众人亲眼见到,就连茶楼里的说书先生,也是将这个故事分成好几部分,足足说了两天。
再加上之前皇上还是王爷时,狩猎遇险,便是皇后娘娘亲自去将皇上找回来的。
一时间沈玉华倒是成了人人称赞的对象,只感慨本朝能有皇后娘娘实在是三生有幸。
这样大的事情沈宴辞不可能不知道,没几日便也寄来了书信以表恭喜之意,只是沈玉华和萧逸自然明白这次的事情若是没有沈宴辞插手也不会如此难办,对他的狼子野心倒是不置可否。
按照约定,作为战败一方的北梁不日便要派质子前来銮盛,名义上是促进两国结盟,可实际上便是銮盛的人质,以免北梁蠢蠢欲动再挑起什么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