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作者:青红 | 分类:历史 | 字数:491.6万

第76章 宣宗大行

书名: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作者:青红 字数:2898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8:11

坤宁宫。

祖孙俩依偎在一起,神情落寞。

“皇奶奶,人死了,会去天上是吧?”小朱祁镇仰着小脸问。

“是呀,会变成星星,一闪一闪的,镇儿以后要是想父皇了,可以看星星。”张皇太后很难过,却不想让孙子太难过。

人啊,还是得有个念想。

小朱祁镇纠结道:“星星那么多,哪一颗才是父皇啊?”

张皇太后温声道:“最亮的那颗。”

“嗯。”小家伙儿开心了些。

张皇太后也挤出一丝笑容,但笑得苦涩。

……

天不亮,祖孙俩便起了床。

小朱祁镇披麻戴孝,跟着皇奶奶赶往乾清宫。

一进大殿,他就傻眼了,大眼睛里满是惊骇,脸色苍白,小身体颤抖。

十具貌美女子,面容狰狞、扭曲的尸体出现在他面前,残余的月光照在她们脸上,森白森白,格外渗人。

“盖上,快盖上……”张皇太后见孙子被吓着了,连忙捂着他的眼睛,吩咐太监盖上白布。

“镇儿不怕,不怕啊,她们是去陪你父皇去的。”张皇太后拍着孙子的背,轻声安慰着。

但小家伙儿还是止不住地颤抖,刚才那一幕,视觉冲击力太强了,给他心里留下了严重阴影。

张皇太后既心疼,又愤怒,责骂了一顿管事太监,拉着孙子暂时退出大殿,一个劲儿安慰着孙子。

许久,许久,小朱祁镇渐渐缓过来,脸色苍白道:“奶奶,她们都是被折磨死的吗?”

张皇太后无言以对。

为了保存尸体的完整性,殉葬妃子大多都吊死,亦或饮毒酒而亡,死前都会经历难以想象的痛苦。

许久,她苦涩道:“这是规矩。”

“规矩?”小朱祁镇颤声问,“谁定的规矩?”

“……太祖。”

小朱祁镇讷讷点头,又问:“她们不是自愿死的,对吧?”

张皇太后再次无言。

见此,小家伙儿也不再问了,情绪很低落,很难过。

他不是不知道殉葬要死人,但在他的认知里,这些殉葬的妃子应该是安详的离去,嘴角带着笑,和父皇幸福地去天上生活。

绝不是这种模样!

他的心在悸动,脑海中那残忍的画面挥之不去,让他又恐惧,又自责。

殉葬名单是他交给皇奶奶的,要不是他……

突然,他想到了什么,问道:“皇奶奶,不是三个吗?”

父皇写了四个,后来又划掉一个,这么简单的数学题他还是算得出来的。

4-1\u003d3√

4-1\u003d10×

“什么三个?”

“就是……”小朱祁镇想说出真相,但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没什么。”

张皇太后只当是孙子吓到了,一直安慰着。

小朱祁镇却在思考,到底哪里出了岔子。

皇奶奶没拆封,证明不是她做的,那小太监…估摸也不是,他应该不敢……小朱祁镇最后得出一个令他毛骨悚然结论:

——母后做的!

有了怀疑对象,再一想细节就合理多了。

比如:殉葬名单为什么多了信封包装。

比如:为什么母后为什么直到最后一刻,才将信封教给他。

再比如:母后为什么给了他名单之后,一直催促他,不给他拆封查看的机会。

一切豁然开朗,但他并没有破题后的喜悦,相反,这样的母后让他很害怕。

同时,他也很不理解,母后为什么要这么做,她们平时好像也没什么仇怨啊?

他隐约记得,算上母后,父皇一共十三位妃嫔,一下子就殉葬了十个……

小朱祁镇抬头问:“皇奶奶,殉葬的都有谁啊?”

顿了下,觉得这么问太麻烦,又改口问:“都谁没殉葬啊?”

张皇太后刚才看了个大概,回道:“你弟弟的母亲贤妃吴氏,还有已经出家的前皇后胡氏,以及你母后。”

“生了皇子的妃嫔不用殉葬是吧?”小朱祁镇问。

“是这样。”张皇太后有些奇怪,“镇儿你问这干嘛?”

“没什么。”小家伙儿摇摇头,不再言语,心道:一个生了龙子,一个出了家,也就是说,能殉葬都殉葬了。

张皇太后被孙子这么一问,也有些犯嘀咕:儿子怎么殉葬了这么多,他爹才殉葬了五个妃子,他直接翻了一倍。

转念一想,又释然了:是了,儿子还年轻,还不到四十岁,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想多些女人陪着,也无可厚非。

想到这儿,她又伤心起来,儿子年纪轻轻的就这么走了。

苍天无眼啊!

这时,腰缠白绫的孙氏走来。

张皇太后瞥了她一眼,没搭理她,小朱祁镇瞥了她一眼,也没搭理她。

孙氏有些气苦,恶婆婆不理她还情有可缘,儿子这是怎么了?

定是张老太给镇儿说什么了……孙氏深吸一口气,上前道,“镇儿,你要一路扶棺去景陵,路长且阻,母后给你带了你最爱吃的糕点。”

说着,递上迷你小食盒。

“不用了,我不饿。”小朱祁镇撇过头去,看也不看。

孙氏的手僵在半空,尴尬到了极点。

“镇儿你多少吃点儿……”

“不用,我都说我不饿了。”小家伙儿的声音有些大,也很生硬。

“那你…先带着,饿了再吃。”孙氏递到他手里。

小朱祁镇一撒手,食盒掉在地上,里面的精美糕点撒了一地。

他看也不看,转头道:“皇奶奶,我们去殿内吧,孙儿想再陪陪父皇。”

“嗯,好。”

祖孙俩一起走进内殿,独留孙氏呆立当场。

……

清早,宣德皇帝大行,群臣恸哭,一路送出京城。

小朱祁镇一路扶棺,前往景陵。

说是一路扶棺,可这么远的距离,莫说一个孩子,就是精壮男子也坚持不下来,小朱祁镇只是每隔一段路,下轿子扶会儿棺椁,绝大多时间都在轿子中度过。

这一路,他想了很多。

父皇英容不断在脑海中闪过,昔日教导重现。

“当你想不明白一件事时,先将它埋在心底,等以后你长大了、成熟了,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看待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大忠似奸,大奸似忠,事情的本质往往背道而驰。”

“有些人表面对你好,但实际上只是取悦你,为自己谋利;有些人表面跟你对着干,却是为了社稷万民,为了你的千秋之名。”

“不要把什么都表现在脸上,要藏在心里面,自己心里要有杆秤,不要光听别人说什么。”

“皇帝不是享福的,拼一世命,留万世名。”

……

这段路好长好长,似乎比他从记事起到现在,所有的经历加在一起都长。

走下轿子,他依旧是个孩子,依旧稚嫩,但这小小的身体,却散发一股着难言,且违和的气质。

亲眼看着父皇棺椁下葬,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哀哀痛哭,甚至没有流露出悲伤情绪。

他很冷静,冷静地看着……直到盖棺定论。

他昂起脸,仰望着湛蓝天空,用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轻声说:“父皇,您看着吧,儿臣定不会让您失望。”

他仰望着,望了好久好久,直到随行太监怯怯提醒,他才缓缓收回目光,再次踏上轿子。

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自轿中传出:“回宫!”

“起驾!”

随行太监尖细的声音中带着谄媚,传得好远好远……

(本卷完)

其实这一卷还有好多剧情要写,但怕宝子们说水,所以砍掉了一部分剧情,不然怎么也有上百章,其实青红一直在避免水文,从没有刻意水过,真的!

看了评论,这一卷最大的槽点就是朱瞻基死的突兀,但其实吧……确实突兀。

历史上的他,是个精力超级旺盛的人,直到去世前几个月,都没有任何驾崩的迹象,虽然青红可以让他生个病什么的,但又觉得那样很违和,不符合朱瞻基本来的人设。

还有就是三杨,不是青红黑他们,而是…他们真的不是影视剧中的那种伟光正形象,甚至算不上好人,实录、国榷白纸黑字都写着呢。

三杨之所以名声大,是因为他们是内阁的祖师爷,后面内阁为了政治正确,不遗余力的吹捧,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