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美洲
作者:麦浪中的守望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167.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50章 兵指燕京
当太阳高高挂起的时候,清军大营已经被第一军攻下。
秦锐并没有在这里停留多长时间,率领第一军立即向北方进军。
而在这个时候,清军南下的大批主力军队刚刚抵达扬州。
在这里清军聚集了五十万大军,准备向镇江发起进攻。
清军的意图很明显,是要先将镇江攻下,然后将长江水道切断。
再进逼南京,这样明军的水面战舰作战的优势就会得到大幅的削弱。
清军此次南下大军的统帅是定远大将军、和硕简亲王济度,率贝勒巴尔楚浑、贝子务达海、都统噶达浑统兵征伐南京明军。
而就在清军准备开始渡江进攻镇江的时候,济度却收到了来自京城的急报。
天津卫被明军攻占,并且大批明军正在向京城进发。
此时燕京城虽然还有数万京营精锐驻守。
但此时明军击溃天津卫清军大营时展现出来的强大战力,让满清朝廷上上下下都十分惊慌。
他们没有想到天津卫大营驻守的三万多清军被明军一击而溃,连半天时间都没有坚持下来。
虽然燕京城内有着数万京营精锐驻守,可明军所展现出的强大火力实在让朝中的这些皇公贵族们心惊不已。
在满朝上下王公贵族们的鼓动下,顺治下令济度立即派兵回援京师。
同时让京畿附近各地的兵马火速前往京师勤王。
但此次南下征伐南京城,已经将各地的兵马抽调走了大半。
尤其是京畿附近的兵马,更是几乎被抽调一空。
在这样的情况下,满清朝廷上下最希望的就是济度能迅速赶回京师。
尽快将这批突然出现在京师附近的明军击溃。
而济度收到顺治的圣旨后,也只能立即照办。
但五十万大军哪有那么容易说走就走的。
只能将各路兵马分批调派,向京师进发。
但是他们来的时候多数是乘坐运河的兵船南下而来的。
现在想要快速返回,也只能乘坐兵船顺着大运河返回京师。
一批批清军开始乘船离开扬州。
而济度此时也心中十分烦闷,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统领大军作战的机会,如果这次能将明军一举击败,他一定会名垂青史的。
可没想到明军居然绕道海上,从天津卫登陆突袭京师,这让他大感扫兴。
另外几十万大军好不容易调集到扬州,正准备发起攻势,却被突然召回。
对于统率大军的济度来说,这可不是儿戏,说来就来,说走就能走的。
几十万大军来自各地,能将这些久经战阵的军队管理好就非常困难了。
而此时却又让这些大军再返回京师,必然会让大军的士气受到极大的打击。
而长江对岸的明军很有可能会在清军撤兵之后,对江北区域发起进攻。
等到京师之围被解之后,再想来击退明军,难度将会成倍增加。
想到这里,济度想到了一个办法。
将五十万大军分成两部,一部留守在长江北岸,阻止明军渡过长江。
另一部则迅速回援京师。
这样就能两全齐美,既解决了京师被围的燃眉之急,也能防止明军渡江之后进占大片江北地区。
正好济度还在发愁,五十万大军如果全部再北上的话,所需船只根本不够。
想到这里,济度立即下令,留下二十万大军驻守在长江北岸。
他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回援京师。
聚集在扬州城附近的五十万清军立即开拔。
而清军的一切动向都被传到了坐镇在镇江指挥的朱君洛这里。
在收到这些情报后,朱君洛大喜过望。
对于朱君洛来说,五十万大军对长江一线的复国军来说有关不小的压力,想要守住长江一线不被清军攻破,势必要经过一场恶战。
毕竟现在长江一线布防的复国只有四个野战军,十二万人的总兵力。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能守住防线就已经很不错了。
尤其是这次南下作战的可是清军的绝对主力。
这些清军中有着大批的满清八旗精锐,还有近十万蒙古八旗骑兵。
可以说,这次满清朝廷是把家底都掏了出来,就是为了能一战将明军消灭在长江一线。
但现在清军被调离大批北上,剩下的这二十万清军对复国军来说,就比较轻松了。
收到清军撤退的情报后,朱君洛就已经收到了秦锐传来的军报。
看来满清已经被秦锐率领的第一军吓到了。
既然如此,朱君洛此时已经不满足于守住长江一线,而是打算将战线继续向北推进。
朱君洛立即下令,各军留下一个师驻守在长江北岸,其余部队马上准备渡江作战。
很快,命令下达到各军,明军开始了紧急的出发前准备。
一天之后。
等北上的清军出发一天以后,长江南岸的明军立即向北岸驻守的清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在太平洋舰队的强大炮火支援下,北岸的清军防线被逐个突破。
而在燕京城外三十里处,秦锐率领的第一军也遇到了第一批前来阻拦他的清军。
这些清军清一色的骑兵,人数有一万余。
在第一军前进的途中,便迅速向第一军发起了突袭。
而秦锐早已经通过空中飞艇得知了这批清军骑兵部队的情报。
之所以还一直在行军,则是故意为了让对方向他发起进攻。
因为秦锐知道,想要将这批骑兵全歼,靠他第一军的几千骑兵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而对于主要作战力量是步兵的第一军来说,阵地战才是最好的作战方式。
于是秦锐在收到空中飞艇传来的情报后,便立即安排各部队布下了口袋阵。
等清军大批骑兵呼喊着冲向明军时。
却被第一军提前埋伏好的部队牢牢困在一处狭窄的盆地中。
这处盆地四周都是缓坡。
清军骑兵部队在冲来的时候,明军在低处,正是骑兵冲锋的最好时机。
但当铺天盖地的清军骑兵冲来的时候,却发现这处盆地之中,到处是明军提前设置好的陷阱和壕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