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一个反派的成长史

作者:会写书的猴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82.9万

第201章 入太庙

书名:一个反派的成长史 作者:会写书的猴子 字数:2200 更新时间:2025-02-07 02:08:28

面对李正的质询,杨历直接冷眼相待,

若是放在以前,凭借杨历这暴脾气肯定会跟李正好好掰扯掰扯。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杨剪一再嘱咐,无论如何不要和大臣们发生冲突,

隋阳能够稳坐中原霸主数百年,靠的不仅仅是武力,

还有这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穷酸文人政客,饶是杨家将士再勇猛,没有这些文弱书生,杨家也没底气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出兵打仗。

皇帝换谁都是坐,但真正支撑隋阳屹立百年不倒的,还是隋阳的文官集团和杨家一直以来的默契。

“右相可能误会了,哪有人谋反啊,只不过是先帝觉得做皇帝太累,才急召我父王入宫,禅位与我父王,杨将军只不过是凑巧回都,碰上了而已。”

这种话连三岁的小孩子都骗不了,更何况这话还出自上安第一纨绔齐世子的口,

大臣们纷纷出声呵斥,

“呸,一派胡言。”

“整个上安城都知道,你们父子今天要造反,现在说禅位,可笑。”

“没错,定是尔等早已谋划好的。”

“就算要禅位,也要陛下亲自下旨。”

看着大臣们你一言我一嘴的喋喋不休,齐世子眯着眼笑呵呵的问道:

“既然诸位大人知道我父子二人要造反,为何不来护驾啊?”

。。。

。。。。。。

全场瞬间一片寂静,这问题太刁钻了,这咋回答,

无论咋回答,都改变不了他们冷眼旁观,没有护驾的事实。

“或者说,其实诸位也早已不满先帝,支持我父王上位?”

齐世子适当地又添了一把火。

“胡说八道。”

“放屁。”

“。。。。。。”

看着情绪再次被挑拨起来的众臣,齐世子从龙案上拿起一道圣旨,然后递给身边的小太监。

“诸位,禅位诏书先帝早已拟好,还是先看过再骂也不迟。”

小太监急匆匆的捧着诏书,来到李正和秦斯两位左右宰相面前,将诏书举过头顶小心翼翼的说道:

“两位宰相请过目。”

小太监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隋阳历代宰相之职只有一位,到了本朝先是出了一个秦斯统御整个文官集团,巅峰时期差点撬动了皇帝的权柄,

恰巧李正横空出世,皇帝为了制衡秦斯,将宰相之职分为左右,秦斯的权利直接被分化出去了一半。

所以每次朝上朝下,不管是官员还是太监遇到这二位在一起,是最头疼的时候,

李正和秦斯看了一眼小太监手里的诏书,然后互视一眼后,李正开口道:

“左相先请。”

秦斯也没推脱,这个时候二人都清楚,不是为了那点颜面,就互相争斗的时候,

秦斯打开诏书直接眉头皱了起来,看着上面还没干涸的墨迹,说明陛下现在至少性命无忧,但诏书上确确实实盖着大印,做不了假。

将诏书递给李正,秦斯开口道:

“杨将军,亲王殿下,按照礼制,帝位禅让需要陛下亲自主持,还请亲王和杨将军允许我等见陛下一面。”

杨历和齐亲王还是没有说话,齐世子笑呵呵的一屁股坐在龙案下的台阶上,单手托着下巴说道:

“两位宰相,皇叔他老人家已经禅位了,诏书也下了,他老人既然不想见诸位,你们又何必非要执着呢。”

“齐世子,莫不是真的以为,仅仅一份诏书就能堵上这满朝文武和天下众生的悠悠之口?

隋阳掌兵的可不止杨家,东海还有五万水师,渤州有三万常备军,南州刺史张德福手下还有十万大军,

若是陛下不能亲自出面,你觉得这二十万大军能信服吗?”

李正看完手里的诏书,冷声质问道,

无论李正还是秦斯,他们在乎的不是皇位更迭,他们在乎的是隋阳会因此内乱,

隋阳和北明之战还没停息,北原就入侵中原,连续数年的举国之战,

早已让隋阳朝廷疲惫不堪,若是这个时候再来一场内战,

北明和安西会干出来点什么可想而知。

“一封诏书,当然不能堵上众人的嘴,如果加上左右两位宰相的话,整个隋阳还有几个人敢质疑?”

齐世子颇有深意的说道。

李正和秦斯冷笑以对,无论齐世子说这话是威胁也好,恐吓也罢。

做为当朝宰相,两个人宁死也绝不会助纣为虐。

“我父王这个人诸位也很清楚,对朝政可谓是一窍不通,

所以呢,等我父王登基后,宰相之职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李正和秦斯听完这句话毫无反应,齐亲王这种货色当了皇帝,两位宰相用屁股想都知道他能干出多少浑事,这宰相做不做自然也就没了什么意思。

“不过话说回来,内阁现在还缺一位首辅,司礼监缺一位监正,两位宰相就很适合这两个位置嘛。

反正我父王也不爱理朝政,以后这六部的奏章啥的就全都交由内阁拟票,首辅再将拟票交给我父王批红,然后交司礼监条旨如何?”

齐世子的话让李正秦斯和一众大臣眼皮狂跳,

宰相的权利大不大,大,但还没有大到左右皇权的地步,以往六部的尚书可以不通过宰相,直接面见皇帝奏请圣旨,

但若按照齐世子的话,将来六部有什么事情都需要先经过内阁,才能放到皇帝的面前,然后再由司礼监传达皇帝的旨意,

这意思也就是说,新帝会直接把权利放给内阁和司礼监,只要内阁首辅和司礼监监正同意,甚至不需要皇帝点头,一些可以影响国策的政令就可以下放实行。

这已经不叫放权了,要是内阁首辅和司礼监监正两个人联合起来,甚至可以随时换一位皇帝上位,齐世子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自己要把自己老子给架空。

李正和秦斯信不信,当然不信,除非齐亲王是个傻子,不然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但是当他们把目光看向坐在龙椅上傻乐的齐亲王后,不由的暗道:这位确实不怎么聪明。

似乎看出了两位宰相心中的摇摆,齐世子站起身继续道:

“对了,八百年前的大周王朝有这么一条规矩,朝臣可配享太庙,我挺喜欢的,不如咱们就按照大周旧制,许朝臣入太庙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