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双龙传
作者:天下无二汪 | 分类:历史 | 字数:59.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81章 只争朝夕、炼铁炒铁
还别说,这一招还真打到王征的软肋上。
一方面敌人是己方的十五倍,人家三千,自己连两哨辅兵加上才二百人,量变引发质变;
一方面敌人千骑出动、甲胄齐全,机动力惊人,王征这边总共就二十几匹马骡,还是缴获的。
接到负责监控敌情的“哨骑”回报,三千多敌军已经渡过清川江,王征立马执行早就制定好的撤离计划。
“……放出信鸽后,各处劳工携带物资撤回皮岛,等待后方支援,敌人大军聚集铁山城,汇报完毕!”
王征面向朋帅抬起右胳膊,横在胸前,右拳拳心用力敲打左胸心脏处,同时脖子右拧行军礼。
朋哥起身肃立,右手并掌如刀,潇洒利落的抬肘,指尖贴右太阳穴,还以统帅特有的回礼。
“很好!请坐!”
朋哥面向所有军官,表情严肃。
“当面之敌不容小觑,这是一批为自己利益而战的高丽骑兵,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这一次也是红武军车营第一次投入战斗,三天之内组装好全部战车。
演练三日后,全军出击铁山城,干净彻底的把这支高丽军消灭!有没有信心?”
“保证完成任务!”
……
朋哥很高兴,敌人一支战力可观的骑兵,远离了柳京城老巢。
如果在这里全歼,也就意味着柳京城内守军失去全部的机动兵力,即使还能凑出三千兵马,估计是不可能再凑出千骑来。
战马可是稀缺资源,不是谁都玩得起的,辽南开展的烧刀子贸易快一年了,总共也没换来百匹马。
羊和奴隶倒是换了不少,如今沿着辽南海岸线,朋哥儿耳熟能详的海岛,一处处百户所被建立。
秦易统计总户数已经超过三千户、一万五千多人,对急速膨胀的“大金”来说,他们不缺奴隶,随便到契丹人境内转一圈,掳掠点人跟玩一样。
也正是有了人口,易哥儿上半年才能扩军十六哨八百多人,这还没算皮岛这边的两哨老兵加两哨新兵。
下半年即使大军出动,留下来的四个教导哨,一队练一哨,照样还能练出这么多兵来。
这就如同滚雪球一样,前期最费力,一旦形成规模,越往后越轻松。
只要这次在铁山城消灭这支骑兵,朋哥拿下柳京就会更轻松,今年先和高丽“划大同江而治”的计划就能大大提前。
时不我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霍东星不愧是二期生中,军备营里最强之人。
沿着烟台峰山腰流淌下来的溪流,被他带人拓宽整形,一连串十架大水车被水力驱动,日夜不停的旋转。
被水车带动的锻锤、钻头、石磨、风箱同样的日夜不息在运转。
散会后,任务都领了,各自去忙,朋哥兴冲冲跑去皮岛上的铁场,严格意义上说,这才是红武军真正的煤铁综合体。
铁场内烟雾蒸腾,炙热的气味呛人,朋哥儿毫不在意,干过铁匠的他,早就适应这种环境。
“朋帅,这是按照我师父给的图样建造的炼铁炉,这边是炒铁炉……”
霍哥儿扯着嗓门,大声的给朋帅介绍这些炉子的作用,朋哥儿微笑着连连点头。
其实那图纸就是自己画的,然后容哥儿在大明岛试了几次才成功复原。
因为本身大明岛那边没有铁矿,所以从莱芜大量购买便宜的生铁,直接回炉冶炼,炒成更优质的熟铁。
当然,莱芜监走私的“精铁”虽然价格昂贵、货量不多,容哥儿依然采购下来,通过水力锻锤再次锻打后,当成“工具钢”用。
看到这热火朝天的冶炼场景,朋哥就感谢小舅哪位已经想不起来名字的书友。
幸亏整了一本《天工开物》带着,要不然可咋办?
“……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铁矿石、煤和木炭都是从铁山郡加工好了运来。
现在那边停工了,这边储备还够用两个月的……”
熟悉全套流程的朋哥儿知道,这炼铁炉不是“蜂窝煤”炉子,只要点火着就最好不要停。
不然重新把这两三人高的炉子,再烧到化铁需要的温度,还要白白浪费大量燃料。
“开炉了,闲人回避!”
朋哥儿来的巧,正好碰到一次开炉放铁水,当班的匠师大声提醒炉边的人。
“……一炉载料二千余斤,化成铁水之后,从炉腰孔流出。
炉孔先用泥塞,十二时辰分六时,两个时辰出铁水一次,既出即叉泥塞,加料鼓风再熔……”
霍哥儿如数家珍,朋哥面上很是高兴,其实内心不甚唏嘘。
这不是后世那种电炉炼铁,一出就是一锅铁水,无他,温度不够,每次出铁水也就三四百斤而已,一天能出两千斤铁。
这要是放在现代,能把小铁厂老板笑死,裤衩赔掉都不够,但是在大宋,这已经非常先进了好不?
一天能出铁两千斤,一年就是七十三万斤,折算成现代计量单位年产量365吨,可怜至极,要知道后世年产十万吨以下的都叫小型钢铁厂。
徐州利国监铁工四千余,年产铁一百五十多万斤(770吨),在大宋排名第三。
而红武军皮岛上一个明代的炼铁炒铁联炉,年产量就相当于利国监的一半,这就是科技进步的力量。
别的不谈,光是一个水力鼓风机,就能取代专门负责鼓风的三四十人力,而且更加得力。
白亮炙热的铁水汩汩而下,顺着专门的引道流向两处。
“这边是浇铸的生铁物件,譬如实心弹和铁霰弹等,大头是流进炒铁炉的……”
同样炉火熊熊的炒铁炉用砖砌成鸡笼状,当班的四个匠人拿着柳木棍,站在炉旁正在“炒铁”。
霍东星领着朋帅走到边上,继续讲解:
“……污潮泥晒干舂成粉,筛成细末,均匀地撤在铁水上面,用柳棍猛搅。
柳棍每炒一次会燃掉二三寸,还要经常换新的,这样炒制后就是熟铁……”
两百多斤的铁水随着含碳量减少,熔点升高、温度下降后,渐渐粘结成亮红色的海绵状铁块。
匠师们趁未凝固前就将粘稠的铁水划开,分成十几斤的铁团,等冷却差不多时用铁钳夹出,送到旁边联动的水力锻台上。
负责这道工序的工匠,把暗红色的铁饼用铁钳夹入锻锤下,用不知疲倦的大锤不停地砸敲,随着匠师翻动,在火星四溅中渐渐成型。
杂质、铁渣纷纷掉落,这道工序过后,就是所谓的“精铁”。
在按照生产任务,打制甲片、刀枪、铳管等等。
可真不容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