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双龙传

作者:天下无二汪 | 分类:历史 | 字数:59.7万

第143章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书名:大宋双龙传 作者:天下无二汪 字数:2380 更新时间:2025-02-23 02:12:14

从小学会察言观色的李师师,自然能分辨出男人眼中的淫邪之色。

此刻看李诚眼中清明,她心里很是开心,不枉自已亲自下帖邀请。

“自成兄,请到这边饮茶!”

“叨扰诗诗姐姐”。

李诚就坡下驴,跟着佳人到茶几旁坐下,李师师亲手调的茶汤,这大宋朝能喝到嘴的屈指可数。

“师师尝阅自成兄的大作,仰慕的紧,听闻自成兄入了太学,本该登门拜访,唉!又恐给兄招来物议。

故此相请来樊楼一叙,甚是失礼……”

李诚是服气了,果然每一个“成功人士”都不是浪得虚名,必有过人之处。

李师师这话说的极其熨帖,李诚都觉得如果自己是罗贯中本中,这时候都会立马成为师师的忠实拥趸之一。

可惜他不是啊!穿越者岂会在意这个。

“师师姐姐太客气了,听闻姐姐相召,自成喜不自胜,略备薄礼,不甚值钱,方便姐姐梳妆”。

李诚轻描淡写的把玉匣顺着茶几推到李师师面前,好像真就是些金银首饰之类。

李师师一开始真没在意,自打“赵乙”(赵佶化名)成了入幕之宾,抬手打赏个价值十万八万贯的礼物,她早就麻木了。

不说视金银如粪土,起码也不再像年幼时,一枚铜板还要到处藏的窘迫。

“可是东海水晶?”

师师小姐故作惊喜之色,这是给送礼人的面子,就跟后世“谢谢大哥送的鲜花”一样。

“是也不是,姐姐打开一看就明白!”

“如此,师师失礼了!”

李师师打开玉匣,烛光下镜框镜架金银宝石的彩光,并未引起她的注目,反而是巴掌大的一面“水晶镜”,照的人纤毫毕现。

“啊!”

一声没压抑住的惊呼出口,身旁的大丫鬟蕙儿,今年才十五,五岁时就跟在诗诗身旁,亦妹亦女的身份。

这丫头极其忠心,听闻有异立马跑了过来。

“姐姐?”

“没事、没事!”

李师师在樊楼什么样的贵物没见过?天下供养一家的皇家珍宝她都不甚稀奇。

自住的三楼卧房,随便摆在桌上不起眼的物件,拿出去都是千贯起。

镜子并不稀奇,宋代的铜镜研磨技艺已经非常高明,虽然比不上后世精磨抛光的水平,但也相差不多。

但是这种照人如此清晰的水晶镜,别说见过,听都没听说过。

“自成兄,此物太过贵重,还请收回,师师岂能夺人所爱”。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李师师又不是傻子,不知道李诚目的,岂敢收此“异宝”。

万一这李诚提出个“过分”的要求,咳咳!陪他一夜无所谓,又不会少块肉,她是怕他想通过自己找“赵乙”要官。

如果李诚知道这女人居然是这么想的,嘿嘿!来场“友谊炮”也未尝不可。

可惜可惜!

“此物虽然绝世奇珍,堪称无价之宝,但是宝剑赠英雄,宝镜自然送佳人!

师师姐姐勿需多想,这是某的一份心意”。

“所求为何?”

“望姐姐多多美言即可!”

都是成年人,都不傻,不必说的太明显,懂的都懂。

李师师团扇遮唇,嘻嘻一笑,撩人心弦。

“自成兄可有新作?前一阵子传到汴梁的《破阵子》,官,咳咳,官员和太学生都是赞不绝口”。

“姐姐过誉,正好某有一首新诗,搏姐姐一笑!”

“哦!又有大作?蕙儿笔墨伺候!”

“是!”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

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

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

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

何须耕织忙”。

李诚写完,厚脸微红,心里不住的念叨,曹雪芹大师勿怪啊!没法子,拍皇帝马屁还要不着痕迹,这首很贴切。

李师师口中吟哦一番,觉得唯有“十里稻花香”这句算是佳句,其他只能算是工整而已。

李诚既然出手了,自然不会就弄一首,反正不要脸了,干脆抄个痛快。

他请蕙儿把墨迹未干,产自益州的“粉笺纸”移开,到一旁晾干,他是识货的,就这一张纸就值一陌。

“师师小姐,这首词是专门为你写的”。

“哦?谢谢自成兄!”

李诚狼毫笔沾满香墨,略一沉吟,立马笔走龙蛇,又是一首“新词”。

《一剪梅·樊楼赠李行首》

雨打梨花深闭门,

孤负青春,

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

花下销魂,

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

千点啼痕,

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

行也思君,

坐也思君。

好吧!唐伯虎的词,抄一抄又能咋滴?这是描绘一个多情女子思念情郎的“闺怨词”,绝对应景。

李诚最后一笔写完,身旁的李师师已经痴了,不知道触动了她那一根心弦,转身到了琴台旁,纤指拨弄丝弦,叮咚悦耳。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

好吧,词牌名的曲调是统一的,这可不是后世用来吟诵,而是大宋真正的“流行歌曲”,是用来唱的!

(就如同用《孤勇者》为词牌,曲子子不变,大家凭本事填词,“战吗、战啊!”我改成“睡吗,睡啊!”《蛄蛹者》哈哈哈哈!)

虽然宋代词牌唱起来,有点像“豫剧”的感觉,但是也看是谁唱的。

李师师声音宛转悠扬、如泣如诉、沁人心脾,说一句余音绕梁毫不夸张。

一曲唱罢,李诚立马习惯性的鼓掌,结果闹了误会,李师师以为他也要一展歌喉,立马叮叮咚咚的弹起了《临江仙》。

李诚《三国演义》开篇的这首词,在汴梁早就成了热门“歌曲”。

文人相聚、三杯下肚,合唱“一壶浊酒喜相逢”已经成了时尚、时尚、最时尚。

咳咳!这《临江仙》的调子,李诚并不陌生,在海州和“同窗”们也没少唱和。

但是今天他不知道那根弦搭错了,居然没按照谱来,开口就是杨洪基老师的版本。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也许是这暧昧的环境,也许是勾起小舅当年混迹KTV、夜总会的兴致,这可是他保留曲目。

为此他还偷偷花钱请专业老师练过,有几分功底,这现代男中音音色,温暖内敛、雄厚丰满、柔韧舒展。

岂是九百年前只图跟上调,以吐字清晰为佳,古典式词牌唱法可聘美的。

换了旁人,估计能直接把琴砸了,这特么太不靠谱了,弹个鸡毛。

但是人家师师姐姐可是这个时代,数一数二的音乐大家,稍一停顿就找到了调子,从生涩到流畅,后面居然和李诚配合的天衣无缝。

这是高手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