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小锦鲤,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作者:王锦鲤 | 分类:古言 | 字数:42.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1章 银子用光了!
常老三只能先答应下来,看着身边男人一个接一个的扔进马车上面的铁笼子里,而妇女和孩子哭得死去活来,他的心难受的要命,可是自己就是一个老百姓,也能为力!
常老三挤了半天才回到小锦宝面前,老常太太急得汗都下来了,看见常老三回来,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娘,别哭,事情办好了,城里咱们是不能待了,我花银子弄了一个批文,现在去郊外杨家村种地!”
老常太太听完脸色稍稍好转。
”娘,你看这亲戚暂时不能相认了,咱们快点离开这里,要是再晚点说不定会出啥事呢!“
”娘,大哥说的对,现在可是危急关头,咱们赶紧出城!“常老三把那张黄色的纸叠好,小心翼翼的揣进怀里。
既然儿子们都同意出城去杨家村,老常太太点头也同意出城。
陈杨柳的鞋子早磨破了,脚指头露在外面。
”大嫂,我不走了,鞋子都破成这样,总不能光着脚走路!“陈杨柳知道老常太太会骂自己矫性,但是家里根本就没给买鞋,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老常太太被事情闹得急得冷汗直流,听见陈杨柳的话,扭过头一看,鞋子的确破了,再仔细一看是自己的那双!
家里有银子,买一双鞋没问题,关键是城里不让留下,要是出点差错,后果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常大嫂看出老常太太的为难,想了一会儿,跑到自己的箱子里翻出一双红色的绣花鞋,拿出来递到陈杨柳的手里:“老二媳妇,这是我成亲的时候穿的鞋,现在给你了!”
陈杨柳接过鞋子张大嘴巴:“大嫂,这鞋我可不敢穿,你成亲就穿过一回儿,给我穿,你不心疼啊?”
常大嫂摇了摇头。
毛大凤接过话把:“二嫂,你穿吧,你脸大穿着也大!”
“是啊,大嫂,你比我高,脚也比我大呀!”陈杨柳把黑漆漆的脚蹬进绣花鞋里,整整大一个手指头。
她压根本就没听出毛大凤话里有话。
常大嫂急忙拿出一些旧布条塞到鞋子里,等忙乎完了,她额头上出了一层密密的汗珠子。
”陈杨柳,你别不识抬举,你要是不想走,就留在城里,没人拦你!“老常太太发话了,家里人都很生气。
陈杨柳吓得不敢吱声了,穿好鞋子跟在队伍的后面出了城。
常老大在前面拉车,常老三在后面推车,快到中午了,大太阳升起来了,哥俩浑身都被汗水打湿了。
”老大,找个地方歇息一下,老大媳妇,做饭吃吧,小锦宝饿了!“此刻的小锦宝依偎在她的怀里面,眨着黑色的眼眸,这一眨眼就眨进老常太太的心窝里。
常老大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把板车停好,老常太太抱着小锦宝下来,活动一下腿脚。
牡丹县城的郊外空气很好,正值春天,树叶都绿了,草也长出来了。
老常太太领着小锦宝走到长草的地方,”小锦宝,奶奶的小福宝,抓一把青草,念叨念叨,这霉运快点走吧!好的运气快来吧!“
小锦宝用白皙的小手抓了把青草:”奶奶,好运气来了!”
老常太太一惊,莫不是有啥好事情发生了?
正想着,迎面刮过一阵香风,地里忽然长出一株又一株秧苗,瞬间开花结果,一个接一个的西红柿长了出来,又大又红,上面还沾着露水。
老常太太一下子把小锦宝搂在怀里,“哎呦,奶的大孙女,你可救了全家人的命,咱老常家得救了!”
常老三一直跟在板车后面,看见常老大把板车停在路边,赶忙把一块石头垫在车轱辘上,一回头,猛地看见远处草地上,结了好多又大又圆的西红柿,瞬间张大嘴巴,站在原地呆住了。
常老三知道自己生的小锦宝是个小锦鲤,可是没有想到这么厉害?
“老三你别愣着了,快过来把柿子摘了,给大家伙吃啊!”老常太太这一喊,二壮和二旺跑的飞快,见到柿子乐得屁颠屁颠的。
毛大凤和常大嫂把西红柿全都摘下来,大的红的洗干净之后,给每个人两个,剩下稍微青一点结实的放在竹筐里,上面盖上青草保鲜。
几个半大小子把分到的西红柿吃得干干净净,这两个西红柿都不够他们塞牙缝的!
可是现在是逃荒,食物都是有数的,只要是人健康少吃一点没事的!
小锦宝用小嘴一口有一口咬着鲜嫩多汁的西红柿,眨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白皙的皮肤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的美丽动人。
大家简单的吃过饭后,打起精神朝着杨树村的方向走过去。
常老大一路打听着杨树村的方向,后面跟着一群人,看样子也是流民,一问才知道也是去杨树村的。
杨树村距离牡丹县城有三十几里路,得走上三天才能到。
“大哥,不是说杨树村在城郊外,怎么这么远的路啊!”常老三对衙役 说的话深信不疑。
“老三,你太相信那个衙役的话,条件好的村子能让流民安家吗?城郊都是官爷们常去游玩的地方,不会让流民出现在那里的!”
常老大拉着板车在前面走着,边走边回答老三的提问。
常老三听见大哥的回答,心里面不是滋味,这灾民走到哪里都招人烦,可是为了生存,咱也得努力生活才可以!
老常太太听见儿子们的对话,知道他们都是要强的主,脸上浮出一丝笑容。
身边的小锦宝有点昏昏欲睡,老常太太在她白皙的脸上亲了一口,扯了条被子盖在小锦宝的肚子上。
孩子小,最怕的是风吹到肚子上,醒了会肚子疼,把被子盖上就行了。
老常太太的眼睛一刻也离不开小锦宝,自家的大孙女越看越好看,不自觉的哼起了歌谣。
一路上朝着杨树村方向去的流民真不少,条件好的有一个驴车,老人和孩子坐在上面,省下不少力气。
陈杨柳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跟着,自从穿上红色的绣花鞋,心里那叫一个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