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乡下妇的美好人生
作者:彼岸时光 | 分类:现言 | 字数:106.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96章 再进城
想了一下,他就按独轮车的样式,改装了一下,还是只用了一个轮。只是两边各一个竹篮子。
这竹篮子编得一种收口的样式。编好了,徐晓霜又拿布把篮子里面给理了一层布,这样孩子就不怕被竹子伤到了孩子的皮肤。
而在两个把手的下面,也是如独轮车一样,有两根站脚,要是把车停下来,两个站脚加上轮子,就成了一个三角形,这也是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了。
徐晓霜试过手后,还算是满意。不能要求太高,这样能让自己带着孩子出个门就很好了。
再说,自己也不是要带孩子去很远的地方,大不了就是带着去铁花婶家和谷青雨的她们一起说说笑笑。
程建设的儿子其实也是在满月后才让大哥程卫国给取的名字,程卫国也是按他们程家的字辈给孩子取的名,说是以前没有按,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所以,就直接叫程远兵。
因为他是当兵的。他说要是以后他有了儿子,就叫程远军。这事让谷青雨笑话了张梅好久。
张梅有一周去了县城程卫国那里回来,谷青雨就直接打趣她:
“可是把远军带回来了?”
张梅当时还没反应过来,后来反应过来脸暴红,追着要打谷青雨。
后来说给徐晓霜听,徐晓霜也是笑惨了,直言别以为谷青雨不会开玩笑,她开起来还真的让人接不住。
丁乡长再一次来,就是带着一份稿子来的。
这稿子是让徐晓霜到时上台后讲的。
徐晓霜接过来一看,顿了一下问道:
“丁大哥,你看过这稿子么?”
徐晓霜会认得字,丁乡长是知道的,听她问,还以为是有不认得的字,也上前看看说道:
“我看过呀。还行。”
徐晓霜笑道:
“我觉得不行啊,你想想,我就是一个农妇,这上面说的话,都是官面的话,好像我是个当官的去汇报工作一样。我觉得这些话,不太附合我这个身份去说啊。到时来参加会的人可多了,人家肯定有人要说的。”
确实啊,那稿子上,洋洋洒洒一大半篇,都在歌功颂德。说实话,这些话单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放到自己这么一个农妇来讲,就地位角色就有问题了。
徐晓霜是知道他们现在开会讲会,都是会先是一通口号这些,但也不是这种语气啊。
徐晓霜当着丁乡长就念了一下,丁乡长听着确实不是那么个味。也觉得不对了。
乡里的那个秘书都是帮领导写稿习惯了的套路,套用在徐晓霜这里,肯定是不合用了。
徐晓霜想了一下指着后面的两段说道:
“这样吧,我也留下来,这前面的,我就不说。到时,我就只做个自我介绍,然后就说说养蚕的事就行。反正也是让我去说养蚕的事。你说呢?”
其实,丁乡长现在是对徐晓霜有些刮目相看。
上次黎县长就说过,徐晓霜这个女子不错,头脑清晰,知道轻重,且言谈举止完全不像一个农妇。
也是县长接触过上面的人,直接就知道农家人和有文化的人的区别,所以,一与徐晓霜交谈后,就感觉到了徐晓霜的不同。
而许站长是完全觉得徐晓霜就是一个朋友。也没特别的觉得与普通农妇不同。
丁乡长现在就完全感觉出来了县长的那个说话。
要是普通的妇女,拿着稿子可能连声说的就是谢谢,但徐晓霜还是从中间找出不足。
话说,那个秘书,还据说是从市里下来锻炼的青年人才呢。他写过的稿子也不少了,但徐晓霜提出的意见,丁乡长都无法反驳。
“要得,你到时不要害怕就是,让你上台讲两句,你就按你的思路讲几句就是。”
“怕我倒是不怕,不过,到时我们去可能有点儿麻烦,我得叫上志新一起去,孩子得吃奶,还得有人照顾。”
徐晓霜觉得,以前怀在肚子里时走哪里还一直子就走了。现在可不行,大包小包,就抱两小家伙就很费事了。
丁乡长伸手抱起老大,笑道:
“都说了要带两个孩子去的,我前天礼拜天我回县里,我跟我们家老朱说了一声,老朱高兴得很,说了等你们带孩子去她看看。不然,她当一回干娘还没看到过两个小儿子呢。”
丁乡长还笑道:
“我妈也高兴,我妈说的,遇到一对又胞胎是福气。我认这对干儿子是我的福气。”
徐晓霜笑道:
“那好,到时我们就都去。”
冬月,也就是对一年的一些工作做总结的日子到了。
县里召开的全年工作总结大会,和表彰大会也就开始了。
徐晓霜一家是前一天下午就跟着丁乡长进了城。
家里就交给铁花婶帮着看着一下。知道她们要走,后来林四婆和顾红旗也到他们家来住下,说是晚上就好看一下家里的三个小的和老的。
而徐晓霜他们为了方便带孩子,程志新会想办法,就直接把做的那个独轮车上装孩子的两个篮子取下来,然后一个上面加了一个提的手柄。
这样,两个孩子就可以装进篮子里用提着走,又方便又好带。
徐晓霜背了一个包里,装了孩子的换洗的衣服和尿布,得去一天,明天下午才能回来,所以还得多准备一些。
程志新一手提一个儿子,徐晓霜背上一个包。两人就跟着丁乡长到了他们家。
丁家在县城里住的是一个像四合院的院子。
里面住了三家人。其中一家人只有一个老年人,另一家也是有老有小。但人最多的,还是丁家人。
丁乡长的爱人朱大姐是邮政局上班的,丁乡长的父亲也是退伍的老兵。母亲倒是一个农村出身的农家妇女。所以,对徐晓霜还很是亲切的。
丁乡长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放学回来看到家里多了两个弟弟,都高兴得不得了。
老大十二岁了,是个女儿,就伸手来抱。徐晓霜也帮她抱起来了老大,老二八岁,是个儿子,也想抱,奶奶不许他抱。说他手上力小,抱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