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乡下妇的美好人生
作者:彼岸时光 | 分类:现言 | 字数:106.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2章 成了被扶贫的对象
“红旗肯定是要走的,只是不知道这个孩子最后她怎么交待,留在这里给你带着么?”
徐晓霜小声问道。
顾红旗在准备看书了,她老师告诉了她,很大可能明年就要恢复高考,要是有机会,她可以考一下,要是考上了,就可以再去读大学,大学毕业,那就会有工作了。
现在在这里,孩子可能是她的血脉依靠。且,孩子还小,还没能给她带来更多的麻烦。
但以后,她要上学,怎么带孩子?娘家又靠不住。学校不会同意你带着孩子去入学的。还有工作后,自己要是再婚恋这些。
徐晓霜都帮她愁。
当初她自己和林四婆商量后,就决定了要留下孩子。但现在,怎么搞?她要是走了,孩子怎么搞?
“晓霜,她说如果她考上了,她进城读书的话,也要带着我和孩子去。”
徐晓霜不知道她们怎么让程三哥去操作的。她们母子成了林四婆的儿媳妇和孙子。
但前提,儿子死了。
想来,这件事大队这边直接就给处理好了。可能程三哥在中间起了很大的作用。
“那你要跟着去吗?”
“我不想跟着去,她去读书,也没得收入,我们去了还要吃住。我就想,她先去读书,我还能动,我就带着孩子回四队去。到时她走孩子也一岁多了。断了奶了,就好带了。”
“等她读几年后看,她工作了要带孩子出去,我也看看到时的情况。也许,我以后还真的要麻烦你们。”
“没有什么好麻烦的,红旗把你当娘,我何尝不是?到了这里,你就是第一个帮我大忙的人。我记不得我娘是什么样子了,要是我娘还在,可能就是你这样的。”
一句话,把林四婆又给说哭了。但心却是安定了。
年轻时可能有些好强好胜,队里的人差不多都不互相待见。但到年老了,虽说不后悔,同样也是看不起队里的那些人。但总会觉得孤单。看着人家儿女绕膝,而自己总还是孤寡老人。
现在有了这个名义上的孙子,又有徐晓霜的这句话,林四婆现在是放心了。
等孩子醒了来,再吃了一次开水,和兰兰玩了一会儿,徐晓霜就带着兰兰回家了。接下来就是让程志新去公社接顾红旗。
顾红旗不只是买了自己要的书回来,还给徐晓霜带了一大包东西回来。
程志新差不多半夜才背着大包的东西回来,徐晓霜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些穿过的旧衣服,但都洗得干干净净。
“她说是她老师和同学的衣服。说是你可以穿,不要可以用来做布壳子。对了,这些你做的鞋垫子的钱。”
程志新又交给徐晓霜三十一块钱。
把钱收好,徐晓霜更急于收拾那些衣服。
虽说是别人穿过的,但每一件都比自己家里现在的强啊,第一不补丁,第二都是有点样式了,不会再是那种水桶腰,从头到下一样大的衣服。
那种衣服挂在徐晓霜这种小个子身上,更显得她瘦小。现在终于有点合身的衣服。
且,这些衣服都干干净净的,哪里不能穿了?
想想上辈子,自己也曾把自己的衣服捐给山区的人,现在只是换了一下,自己是被捐的人。
心态上,徐晓霜还是很能放得平的。她也不觉得这是别人施舍,只能算是物尽其用。
但对自己一家人来说,又是省了一大笔钱。里面还有棉衣棉裤,还有秋衣秋裤。这些在集上的供销社里还买都买不到呢。
最主要是里面放了一个小闹钟。
这下可好了,还有时间可以看。
程志新抱着老婆躺在床上,两人看着这个小闹钟:
“晓霜,你认得钟吗?”
“你不认得?”
程志新飘开了眼神,但却是轻轻的嗯了一声。
于是,徐晓霜又开始教夫认时间,并设定好闹钟。
第二天早上,程志新被那丁铃铃的声音给吓醒的时候,徐晓霜抬手按了一下,又睡过去了。
(啊啊啊,要说一下闹钟了,那种闹钟可能现在都没有了吧,铁壳的,那声音,不用电,不用电池,里面全齿轮的。一到点,那声音真的是魔音啊。非要把你闹起来了不可。)
天一放晴,小春这一季的农忙就来了,之前程志新他们挖出来的干田,现在还得重新耙过地。这样泥土才更细腻。
杨大爷每天来牵老牛去耙地。徐晓霜还是每天都会背一次草到田边去喂老牛。
田里没有和稻子后,队里的男孩子们就开始学着徐晓霜的办法弄泥鳅了。
每天都能看到有男孩子在围着田边转,看到有洞,有人就直接上手去挖洞。然后揪出一条长长的黄鳝或是泥鳅。
徐晓霜现在对吃泥鳅没有那么执着了。之前是家里没吃的,那多少都是吃肉啊。
但吃了那么多泥鳅后,现在有点腻了,真不想再吃。
喂了牛后,就赶紧回家,还是赶着把鞋垫子多做一些出来,这样才能买更多的肉和米吃。
而程志新没出工,就把山顶上的都给清理好了,用了两天,把干牛粪再一次把山顶上的土都给拌了一下。再和徐晓霜用了两天时间,又把所有的桑枝都种了下去。
早几天种的那些桑枝都能看得出来,全都活了。有桑枝上,都有发芽的样子了。
程志新每天出去割牛草都要去看一下。看着栽得整整齐齐长着嫩绿的叶子的桑枝,很是有成就感。
许站长本来说是半个月后来看看,但没有,是在桑苗送来后的快一个月时才来的。
他和黄技术员一起来,看到桑苗全都活了,还差几十株时,黄技术员高兴的说道:
“我回县里就让人给你们带下来。”
而许站长这次来,是给他们背了两个大包来,里面全是棉花:
“徐同志,今年的棉花不好买,听说是种棉的地方去年欠收了,这些,是我尽力了才搞到的。只有十斤。”
“谢谢,谢谢,还差多少钱,我给你补上。谢谢你费力了,你都买不到,我们就更买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