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风云路
作者:沐子新生 | 分类:其他 | 字数:154.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02章 惊现古墓
刚走进教室,师妹单红霞在后面喊,“师兄。”
谷宇回头看着他,笑呵呵的问道,“刚来?”
单红霞说,“来了一会了,在外面打了个电话。”
两人找地方坐下后,单红霞低头靠近谷宇说,“师哥,谢谢你。”
谷宇一愣,忽然想起来了,笑道,“你老爸升职了?”
单红霞兴奋的点点头,“你现在隔这么远都不关心江州的事吧?节后宣布,副市长。”
谷宇说,“恭喜,恭喜。”
单红霞嘿嘿一笑,“我老爸说要请你吃饭,让我给你带话呢。”
谷宇说,“吃饭就不用了,有时间一起坐坐喝茶聊聊天就行。”
一上午谷宇都在教室认真听课,手机放在静音模式,中间休息的时候看了一下,有几个未接电话,但都不是很要紧的事,所以也就没立即回复。
再次上课的时候,谷宇将手机放在了桌上,临近中午快要下课的时候,副县长卢兵打来电话。
没有急事,卢兵不会这个时候给自己打电话,于是谷宇低下头,轻声说,“卢副县长,我正在上课,有事吗?”
那头的卢兵“喔”的一声,“我忘了你在上课了,我待会再给你打。”没等谷宇说话就挂掉了。
电话接完,也下课了,谷宇收拾好东西,快步走出教室,给卢兵回了过去。
那头的卢兵很快接通,“谷县长,下课了?”
谷宇“嗯”的一声,“你说。”
卢兵说,“开发区发现古墓,在御山脚下。今天施工队往下挖土的时候,挖掘到一块古代陶片,开始没引起重视,又往下挖了挖,结果出来好多碎片,工地负责人不敢确定,让停止施工了,我把文物局的同志叫去了,虽然不是很专业,但判断应该是古墓。我向朱书记做了汇报,他让我跟你联系,看能不能请省文物部门的专家来做个鉴定?”
谷宇说,“好,我尽快联系,你们一定要保护好现场。”
卢兵说,“现场已经被封锁,我跟翁局长说了,派警察保护。”
谷宇说,“好。”
虽然目前尚未可知古墓属于哪个年代,但是谷宇知道,对古墓的挖掘和保护国家有着明确的规定,挖掘人员必须征得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批准,取得挖掘执照后方可进行。
古墓属于文物保护范畴,涉及国家文化遗产,需要相关部门进行专业处置,以确保不会对古墓造成任何损害,同时也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此类事件从中谋取非法利益。
古墓没被发现之前,被埋在地下无人知晓,但一旦被发现,现在是信息社会,消息会传播很快,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一些不法分子便会铤而走险,这样的案件国内已经发生多起。
谷宇不敢轻视,立即拨打了胡敏的电话,简单说明了情况,胡敏动作很快,报告了金小岩。金小岩分管文化厅,倒不用谷宇费什么周折。
十分钟后胡敏回电话让谷宇马上赶到省政府。
谷宇没顾上吃午餐,赶到金小岩办公室时,看到有两位陌生人在场,经金小岩介绍,其中一位不到五十的中年妇女是文化厅厅长何熙敏,另一位年龄稍大,快六十的样子,是文化厅下属的文物馆馆长,也是一位知名的考古学家陈尚垠。
金小岩严肃道,“谷宇同志,你把发现古墓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谷宇规矩的说道,“好的。”
谷宇把工业园区内的施工情况,发现古墓的地理位置介绍了一遍。
陈尚垠听了以后,沉吟片刻,慢条斯理的说,“根据谷宇同志的介绍,结合我对金泽县历史情况的一些了解,古墓很可能是唐代的,因为金泽以前在其他地方也有小规模的发现。至于具体是哪个年代,需要实地考察才能确定。”
何熙敏强调,“古墓中的文物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不可复制,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一定要注意保护。”
陈尚垠说,“考古工作者到了现场后会划定文物保护区,不过因为被耕地覆盖,只能通过挖掘一个小角,或者走访周边群众,来推测整个墓葬或者遗址的全貌,难免会有误差。划定保护区存在现实困难,在对地下文化遗产了解有限的情况下,强行划成保护区,会激化各方面的矛盾。所以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也要借助公安部门的力量。”
“我刚才听谷宇同志讲那个地方在县城郊区的山脚下,人员稀少,地理位置偏僻,文物工作者不可能整天前往巡查,且盗墓分子都很聪明,和文物执法人员会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经常趁夜间作案。针对这些问题,可以聘请野外文物保护区周边的思想觉悟较高的同志,担任文物保护员。因为他们生活在那里,对周边的环境非常熟悉,只要周边稍有异常,立刻会引起他们的警觉,让犯罪分子没有落脚点,无机可乘。”
金小岩说,“请公安部门配合,加强日常巡查,防微杜渐。现在不知道面积有多大,文物遗存数量有多少、分布区域是怎样,所以管理难度比较大。每天必须到管护地段遗址上巡视检查,要采取蹲点守候和面上普遍巡查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巡查过程中万无一失。”
第302章 惊现古墓
“对发现盗挖古墓盗窃文物的犯罪分子一定要严厉打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严、从快处理,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简单的商议之后,金小岩看着何熙敏说,“何厅长,考古工作组何时能出发。”
何熙敏说,“越快越好,我们马上安排,陈馆长,有问题吗?”她转头看向陈尚垠。
陈尚垠果断的说,“没问题,我回去立即组织人手,准备工具,没有特殊情况明天一早出发。”
金小岩说,“那好,谷宇同志,明天你亲自陪同考古队去金泽。”
谷宇坚定的说,“没问题。”
从金小岩办公室出来,谷宇和何熙敏陈尚垠交换了联系方式,并和陈尚垠约定好第二天早上见面的时间地点后,返回了党校。
匆忙吃了点饭,赶到李贯平办公室时,李贯平和师妹单红霞已经在等他。
三人就六平县试点的县域经济发展方案进行了总结评估。
李贯平说,“从目前来看,总体是顺利的,效果也是显着的,而且金泽县在六平县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进行了调整,突出了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更能激发出经济发展潜力。”
“但是,有关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例如宅基地的确权问题,有不少家庭子女离开了农村,老人又不在了,信息如何搜集整理,不能过于粗线条造成漏洞,但又不能过于刻板。我们有些地方有些部门闹了很多笑话,要求各种各样的证明,证明我妈就是我妈。也有的老人行动不便,但为了验证是其本人,让家属把老人抬到现场。”
“完善政策的同时,更要重视我们的行政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执法的方式,好的政策需要有好的队伍去推动和执行,但现在的情况是,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有差距,必须加强建设和培养。”
交流一下午后,谷宇和李贯平约定六月份对金泽县的规划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
临时决定要返回金泽,谷宇和陈忠堂试着联系了一下,结果陈忠堂也是临时陪着熊德福去了京城,不过,陈忠堂倒是告诉了他一个消息,熊德福计划五月份去扬城市和淮都市调研。
回到家,正碰上何歆推着婴儿车在小区里散步,谷宇停好车后,走了过去。
两人谈到去金泽的事,何歆说,“还是等到媛媛放暑假再说吧,赵雪雁每周都有夜班,一个人不方便,谷芳现在工作忙了,又谈了男朋友,怕也没时间接媛媛。”
谷宇说,“那也行,那就再等一个多月,等媛媛放假了一起带过去。”
何歆关心的问道,“修路的事你约了陈忠堂了吗?”
谷宇说,“他陪熊德福去京城了。”
何歆“喔?”的一声,“这个时候去京城?”
谷宇疑惑的问道,“你听说什么了?”
何歆笑了笑,“我听说他们内部在争起来了,青山省委书记罗子民和熊德福本是一条线的,但两人之间也是争得你死我活。”
谷宇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何歆说,“两人相比反而是熊德福不利,表面上看来了江南,经济大省。”
谷宇说,“不过我看熊德福来了以后还是挺低调的,没传说中那么强硬,干部调整也没多大动静。”
何歆说,“都是聪明人,再怎么样,活都要靠下面的人去做,换太多了,队伍不稳也是麻烦。”
谷宇赞同道,“是的,就现在这种局面也挺好,大家集中精力把工作做好,他脸上也有光。”
何歆说,“我有种预感,你们修路的事不用去找,熊德福去淮都之前,省交通厅会批复淮都提出的方案,而且还会拨资金下去。”
谷宇纳闷,“为什么?”
何歆直截了当的说,“周家形势微妙,周宇成必须尽快做出成绩,熊德福也有失宠趋势,最能看出变化的就是修路,江南的高速这几年是发展最差的。”
两个人聊到六点多,谷宇母亲叫吃饭了才回去。
第二天,省文物馆馆长陈尚垠亲自带队,四男两女一行人来到金泽。
一到县委招待所,卢兵就让县文物局的同志将挖掘出来的陶片拿来给陈尚垠过目,却不料,陈尚垠一看,两眼就发光,很是激动,“我的判断是对的,这是唐代的陶瓷制品。”
谷宇听了之后也是很兴奋,如果真能挖掘出一批文物,在工业园区边上修建一个文物馆也是很有意义的。
中午在县委招待所简单用餐后,稍事休息,下午两点,在谷宇、卢兵的陪同下,来到工业园区古墓发现现场。
陈尚垠一到古墓现场就带着考古人员认真勘察起来,并用仪器对地下的墓葬群进行探测,结果更让他欣喜。他对谷宇说,“看来这里的墓葬群不小,我们先小范围的挖掘一下,然后再拟订下一步的计划。”
他介绍说,“唐代瓷器的制作与使用很普及,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其精细程度远远超越前代,在发展中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两大瓷窑系统。南方地区主要烧制青瓷,北方地区主要烧制白瓷。”
他说,“现在挖到的是唐三彩瓷器和青瓷。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代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兴盛,文化艺术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富有生活气息。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变化无穷,彩色斑斓。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一谈起唐代陶瓷,陈尚垠就滔滔不绝,收不住话匣子,边上的工作人员告诉谷宇,陈教授是国内研究唐代瓷器的权威。
陈尚垠又拿起几块青瓷碎片,自言自语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千峰翠色就是瓷窑中烧制出来的青瓷釉色,胎质细腻,釉层均匀,滋润光滑,如冰似玉,特别是其釉色如千峰翠色般碧绿迷人,赢得了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的深深喜爱。”
一直忙碌到下午六点半,天色渐暗,大家才返回县委招待所,晚上,朱小坤设宴招待陈尚垠一行。
饭桌上,陈尚垠仍然兴致勃勃的介绍唐代经济的繁荣和瓷器的发展,直到快结束,才布置随行人员拟订挖掘计划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