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超凡农民

作者:岁月逃跑计划 | 分类:历史 | 字数:52.3万

第128章 打谷机

书名:超凡农民 作者:岁月逃跑计划 字数:3579 更新时间:2025-02-03 02:07:17

小村子的生活平静又有规划,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不知不觉,一个多月过去了。

秋收之际,乡下的风景更迷人了,大片大片金澄澄的稻田如同金色的锦绸,给大地换上了新装。

稻谷该割了,花生该拔了,玉米该折了,还有南瓜,红薯,芝麻,红豆,棉花……

放眼望去不仅仅是看到美景,更是看到了大丰收!

秋天,在无数文人骚客的笔下是萧瑟的,有着淡淡的忧伤。

因为秋后万物会进入凋零,寒冬也会随即到来,结合诗人各自不同的遭遇,悲秋就由此而来。

《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慨,可以说开启了文人悲秋的先河。

《燕歌行二首.其一》里咏道:“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萧瑟的秋天让她倍感愁苦。

《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人老病孤苦,壮志难酬,看到的秋景无疑是伤感的。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的: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同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冷清萧条,万物衰败的秋景,抒发了悲秋之叹。

此外还有: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豪竹哀丝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

有太多太多悲秋的诗句了,最后不得不谈谈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读这首诗的时候(严格来说是散曲),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秋日黄昏萧瑟图,枯藤,乌鸦,瘦马,夕阳,断肠人……

诗人把那种孤独、凄楚、愁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外还有秋后算账,秋后问斩这些成语,无不展现出一种肃杀的氛围。

关于悲秋的东西就暂且不提,现在,平安村的村民都沉浸在秋收的喜悦当中。

所谓“春种一粒粟”,等的不就是“秋收万颗子”吗?

还是刘禹锡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更能说出村民的心声。

这天下午,平安村一块叫做石磨田的田野上站着十几个村民。

他们团团围在一起,交头接耳的不知道在谈论何事,但能看得出他们脸上有些兴奋。

“到我了!到我了!”武大有吆喝着嗓子,看起来很着急。

“行行行,看你猴急猴急的。”武登峰摇头说道。

“当然急了,你都玩了多久了!”武大有激动的搓着双手,迫不及待的抓了一把稻谷。

原来,经过唐平和陈全,以及部分村民的日夜努力,平安村的第一台打谷机问世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台打谷机刚完工就被抬到田里进行实战检验。

现在村民们正围在一起谈论打谷机的事,有不少人等着亲手试一试这个新奇的东西。

唐平戴着草帽站在田里观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这打谷机已经实现稳定打谷的功能了。

“哈哈!这东西太好用了!谷子一下子就掉落到谷箱了。”武大有一边踩着打谷机,一边把稻谷伸进打谷机里。

辊筒转得飞快,武大有打了一把又一把的稻谷,农忙本来是辛苦的,但此时他玩得不亦乐乎。

打谷机有润滑油润滑,也不显得卡顿,当然这里的润滑油是用动物脂肪提炼的,跟以前所用的不一样,但对于普通的机械润滑完全够用。

加上陈全精湛的技术,可以说这台打谷机相当完美。

“好东西啊!这打谷机的速度比牛还快吧?”武聪明赞叹道。

“可不是嘛!赶着牛碾稻谷时,喉咙都要喊破了,那牲口还是慢悠悠的,一不开心还把牛屎拉到稻谷上,这打谷机就不一样了,打谷快还不用喂养,真是太实用啦!”一名村民附和道。

“咱们村子要是能多造几台就好了,等到来年双抢的时候也不用那么辛苦的跟老天爷抢时间。”

“是呀!特别是山窝那边的田地路途遥远,又没有合适的地方打谷,连牛车都进不去,光是挑稻谷回来就能跑断腿,有了这个家伙之后就不一样了,直接把谷子打包回来就好了。”

围观的村民们对打谷机给出好评,这可是这个世界的高科技了。

唐平笑着对大家说道:“还有一台在调试,不出意外的话明天就能投入使用,大家放心吧!以后咱们平安村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打谷机,而且更加的耐用。”

“真的吗?那真是太好啦!”

“唐平,还是你有办法,先是改进犁车,再到风谷机,最后到打谷机,这些东西对咱们乡下人来说都是宝贝啊!”

村民们一一列举了这些年唐平改造发明的农具,对每一件都有着极高的评价。

“好了!接下来谁想试一试打谷机?我要去担禾了。”武大有对众人笑道,随后用汗巾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总算是尽兴了。

“我来!我来!”一名村民挥手示意,总算到他了。

过了一把手瘾的村民也没一直在这里待着,农忙时节有很多活要干。

没多久,打谷机旁边只剩唐平和武聪明两人。

打谷机制造出来后自然要有人使用,武聪明自告奋勇的就留下来打谷。

武大有把村中妇女割好的稻谷挑到打谷机旁边让他打。

唐平留下来帮忙把打好的稻谷装进麻袋,武聪明累了就换着来。

“聪明叔,换我来吧。”唐平见武聪明气喘吁吁便开口说道。

看起来瘦瘦的武聪明笑道:“没事,你聪明叔能搞定。”

“聪明叔,歇会吧,这打稻谷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让我玩一下。”

“好吧!要注意安全,可别把手伸得太进去了。”

虽然东西是唐平设计出来的,但武聪明还是关心的提醒唐平,因为辊筒转得飞快,他怕唐平把手弄伤了。

“聪明叔您就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唐平拿起一把稻谷站在打谷机前,轻踩踏板,随后把稻谷伸进打谷机里,同时翻转着手里的稻秆。

武聪明看到唐平动作娴熟,暗叹自己瞎操心。

踩着的踏板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那种感觉好像是在给脚掌做一个按摩。

左脚踩累了就换右脚,右脚累了换左脚。

唐平觉得自己好像又回到了过去的小时候,那种农忙的热闹,很累,也很是怀念。

时间一点点过去,在唐平和武聪明的配合下,一袋袋谷子摆在田边,袋口用麻绳绑着。

临近收工的时候两人打出二十几袋粮食,差不多有两亩地的稻谷。

此时村中的妇女也不割稻谷了,把割好的稻捆堆放好后用油布盖起来,防止夜里下雨打湿稻谷。

这也是村里种出高产稻谷后才敢这样做。

以前没有高产作物的时候,村民们把割好的水稻挑回自家院子才放心。

那些妇女们忙完后,纷纷凑到打谷机旁,你一言我一语,轮流用上一遍打谷机后别提有多开心了。

有了村中妇女的接手,唐平自然不用打谷了,便回到村子里。

一路上看到许多村民挑着稻谷,扁担压得弯弯的,有节奏的上下甩动,这就是丰收的样子,沉甸甸的。

回到晒谷场的时候,又是另一个热闹的场景,一群人在忙着收稻谷,其中有不少孩子。

年纪大一点的孩子用谷耙(耥耙)把稻谷勾成堆,小一点的孩子拿着扫把扫。

更小的孩子负责帮忙撑着麻袋口,方便大人把稻谷装进袋里,这些小孩就比麻袋高一点点,那认真的样子实在很可爱。

乡下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不是温室的花朵,从小就要明白自力更生的道理,可以少做一点,但不能什么都不做。

“平哥!”正在帮忙收稻谷的武明朝唐平打招呼。

他和武亮合作,共同使用一种双人谷耙。

这种谷耙呈大T字型,制作非常简单,由一大一小两块木板钉制而成,小的是把手,然后再从底下的大木板两边穿上绳子,收谷神器就做好了。

使用的时候一个人拉着绳子,另一个人扶着手把,这种谷耙收谷的效率非常快,特别是在六月的时候更是展现出不俗的威力。

有句农谚说道:“六月晒谷老太哭。”

这里的老太指的是老人,老人为什么在六月晒谷的时候哭呢?

因为六七月份的天气阴晴不定,早上阳光明媚,家家户户把稻谷搬出来晒,可是刚晒好没多久,山角那边随时飘出一朵乌云。

这个时刻的天气像个淘气的小孩,等你收好稻谷后它就溜走了,太阳又阳光明媚。

没办法,又要再次把稻谷晒开,接着又有可能出现乌云。

如此反复,老人体力自然跟不上,想哭的心都有了,所以才有那句农谚。

六七月的雨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来得急,稍不留神就哗啦啦的下。

唐平的印象中那种很急的雨都是集中在下午一两点钟左右。

这个时间段的村民大多数都在歇息,突然空中冒出一大团乌云,负责翻谷和看天气的人立马扯着嗓子大声高呼:“收谷喔!落雨咯!”

闻声的村民纷纷火速从家里跑出来,老人,大人,小孩齐上阵,风风火火的对稻谷进行抢收。

那种紧张感真的如同上战场一样,顾不得天气闷热,顾不得劳累,心里只想着快点快点,别让雨淋湿了稻谷。

村民们互相帮助,有些人家人手少,收得慢,收得快的人家主动帮忙抢收。

六七月晒谷可以说很刺激,要会看天机才行,有不少胆子大的人碰到小朵的乌云就跟老天爷打赌,赌它不会下雨。

赌对的时候他们会嘲笑收谷的人胆子小,赌错的时候淋着雨一边收谷一边破口大骂,十分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