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姜月的古代田园生活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3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7章 同一个根发出来的枝条
不怪她如此兴奋。
昨日她去运河给服役的儿子送衣物的时候,可是听那些役夫对馒头赞不绝口,连她儿子都说十分可口,平生从没见过。
如今月娘要把这项吃食教给她,怎能不令人心动。
姜月看着柳老太太眸色沉沉的盯着大红娘,生怕她也如姜老太太一般,一个不如意就开骂。
要知道大红娘的年纪和姜老太太差不多,若是当着她一个小辈的面一把年纪还被婆婆削,不提大红娘如何下不来台,姜月自己恐怕都尴尬的恨不能隐身了。
忙从篮子里取出两个小馒头。
分给了两人,赶紧转移话题:“太奶和大奶奶也尝尝,看看喜不喜欢。”
“这样纯白面做的吃食,又做的这般好,谁能不喜欢呐!”
两人对这馒头也是好奇不已,慢慢的一口口吃下,柳老太太吃的格外舒心,微眯了眼睛:“这馒头好,软软的,像我这样牙口不好的老东西嚼不动蒸饼,有了这个也能多活两年。”
“阿娘真会说笑,我们家因家里的男丁多,农闲时候都去码头扛包,还能挣得一份辛苦钱,家里有些余钱尚不能放开了吃细粮,那些日子过得更苦的人家哪里又舍得呢。”
大红娘原本吃的还挺开心的,她家里尚能供养老头老太太每顿一个白面馒头,但是她娘家连温饱都成问题,家里的老父老母也上了年纪,牙口早已不好,若是能吃上一口这个白面馒头该有多好。
姜月眸光微动,看了大红娘一眼,见她面色没来得及藏好的一缕哀色,未免尴尬,只低了头装作没有瞧见。
依旧是一副温和的模样,轻言道:“这也不难,做馒头需要一味引子,不光白面能做成馒头,就是粗粮也能蒸制,不过口味差点罢了,若想俭省又好吃,只需多费功夫把粗粮磨的细细的,两样掺着一起蒸制,味儿也不差。”
“当真?”大红娘眼里迸发出夺目的光。
“什么当真。”恰在此时,族长和村长走了进来。
几人方才说话入神了些,连两人在门口下牛车的动静都没听见。
大红娘七嘴八舌的说清楚原委,族长和村长听到都很高兴,尤其是村长姜正新,生怕是姜月的孩子话,又和姜老太太反复确认几遍。
姜老太太示意姜月把带来的另一包馒头交给村长,又把篮子里零散的取了两个出来分给两人。
两人这几日也是听说过馒头的大名,忙不迭吃了起来,待得一个小小馒头吃完还意犹未尽。
族长摸了摸花白的胡子,笑道:“老头子我沾了月娘的光了。”
“太爷这样说可是折煞我了,这些时日多亏太爷和村长阿爷为我的事操心奔波,月娘心里很是感激。”
姜老太太不欲提起傅家人,大好的日子没得晦气,接过盖了章的和离书,知道另一份已然送回傅家,心事已了,这事就算翻篇了。
姜老太太看着兴奋的两人,声音沉沉:“这是我家挣钱的营生,丑话说在前头,我可不白教。”
“这是自然,就算是去学个手艺,做个学徒也得有份拜师礼,必不会让你们吃亏。”村长并无异色,姜来福家肯教已经很是厚道,若还想人家白教那也太不要脸了些。
姜老太太见村长一脸真诚,心里好受了些,刚开始赚钱就要把吃饭的碗分出去,换成谁心里都不会痛快。
但她一向看得开,既然这样做了,就索性大气点,没得出了力还讨不了好。
“我家也不需要什么束修,什么拜师礼,想从我家学手艺,男人需给我家砍柴挑水饲弄田地,不管啥脏活累活,反正给我家干上一个月的活就行,女的就帮我们蒸制馒头,也是一个月。”
村长大喜过望,不用拜师礼,村里贫苦的人家也能学会有个营生。
村长忙连连向姜老太太道谢,感谢她的慷慨。
姜老太太一把拉过姜月:“这都是我大孙女的主意,这孩子心软,我们家刚能填饱肚子,她就见不得别家吃糠咽菜,说我们姜家寨是同一个根发出来的枝条,要富裕一起富裕,有劲拧在一处去。”
族长的宗族荣誉感被老太太的话彻底激发了出来,脸庞通红,哈哈大笑:“好,说的好呐!”
姜月被老太太扯的踉跄了一下,这话可不是她说的。
避开了村长的作揖,声音淡淡:“我们家是诚心诚意的想教大家,若以后有什么流言还请村长帮着澄清。”
村长连连保证,表示以后若真有老鼠屎,他定然让它淹死在锅中,姜月被他的比喻恶心的够呛,但见村长一脸认真,族长也表示他也不是吃素的。
该有的态度有了,馒头也都送到,和村长说了第一批大概需要多少人,村里人报名后,名单由姜老太太亲自挑选,事情商定,两人垮着篮子别了众人就走了。
姜老太太带着姜月把剩下的半篮子馒头,一份份分送村里的贫户,有独自带着小孙子的孤寡老太太,有男人死了带着几个小儿的妇人家,还有姐弟相依为命的失祜之家。
顺便告诉这些家庭,他们家的馒头会教授给村里人,等村长通知的时候记得前去报名。
姜月这一路走来心里酸酸的,破败的房屋,褴褛的衣裳,营养不良的身体,无一不再无声诉说他们的不幸。
面对他们的感激姜月只觉得重俞千金,前世的她除了爷奶,她不愿把任何人的期望和命运背在身上,太沉重了。
这段时间以来,接触到的人,见到的事,时不时的都会让她的心为之一颤,苦,太苦了,这个时代的农人。
他们每天的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风调雨顺,付出的劳动能填饱肚子,就是这样朴素的愿望有时候也是奢求。
姜月挎着空篮子,扶着姜老太太走在回家的路上,乡间的泥巴路,低矮的泥巴院墙,有的甚至还用木头支着以防倒塌。
有的人家的院子索性是用篱笆围着的,院里的柿子高高悬挂,已经发红,几只母鸡在柿子树下咯咯叫着,虽然贫苦,但也是一派人间烟火。
她非圣母,所求的也不多。
只要不危急自己的性命,她愿意尽自己的努力让这个时代的农人好过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