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神兵世界之圣战

作者:焚天蝎帝 | 分类:玄幻 | 字数:65.3万

第200章 古代时期!悠久的历史长河!迁都北京,仁宣致治

书名:神兵世界之圣战 作者:焚天蝎帝 字数:3257 更新时间:2025-01-23 02:05:23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在应天府(南京)登基称帝。

而且因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曾在此当过皇帝,所以朱棣对定都南京始终有骨鲠在喉之感。

元朝灭亡后,残余势力在蒙古草原一带建立了“北元政权,威胁着明朝北部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明太祖朱元璋时,将朱棣分封在北平,负责人承担北方的防卫。

之后,朱棣在南京即帝位后,就改北平为北京。

由于北京是朱棣的“龙兴之地”,若是将都城设在北京,不仅有利于加强北方防务,而且还能使朱棣的政治形象有所提升。

经过一番权衡,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将南京作为陪都。

“如今北方边塞空虚,北元势力有机可乘,这实在是让朕担心。”朱棣皱眉神色严肃认真,始终有种不放心的感觉。

“那就只能加派军队去驻守边境了。”一名大臣道。

“可是没有人比朕更懂得对方的防务了。”朱棣继续说道。

“可是应天府距北方边塞遥远,陛下来回奔波并不现实啊!”

“其实朕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呢?”大臣追问。

“朕想迁都北方。”朱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大臣也是点点头表示赞同,“北京是陛下的龙兴之地,如果立为都城大有好处。”

“但是北方经济一时恐怕难以支撑日后的大量消耗,困难着实不小。”大臣说出了其中的困难之处。

“嗯。”闻言朱棣微微颔首道,“这的确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长此以往很不现实。”

“要是把江南富户、山西富商以及各地流民迁往北平,应该能多少解决一些问题。”朱棣想了一会,说出了一个建议。

“还有开挖新河,打通南北漕运,要保证江南物资能够随时供应北方。”

“陛下,您所说的这认为很好。有此决心,迁都指日可待!”

“好!迁都后,京师雄据中原,更有君临天下的气势!”朱棣如此说着,立马下令付出行动。

“皇帝有令,京中的富户必须迁去北平。”

“啊?”

富户们见到了告示,无一例外的感到震惊、诧异不已,

随后,没过多久,一大批富商、富户、流民,全部迁往北平地区。

明成祖朱棣,还下诏在北平建造皇宫与城垣。

经过几年的发展,北平逐渐变得繁荣昌盛起来。

永乐十八年,即1421年,明成祖朱棣下诏正式迁都,改应天府为南京,改北平为北京。

明成祖朱棣先让大批富商、富户和流民到北京地区,使他们充实当地的经济。

之后下诏在北京营建皇宫(紫禁城)和城墙。

为了保障京师地区的物资供应,明成祖朱棣还开通了南北漕运,使江南的物资能够顺利运到北京。

一切准备完毕后,力排众议的明成祖朱棣,下令迁都北京。

自迁都北京后,明朝的北方防务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北京也从此成功的变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某一天。

燕王府内。

“王爷,您怎么那么高兴啊?”

“哈哈!”朱棣大笑着道,“那是因为我做了一个好梦。”

朱棣随后将自己梦见的,给说了出来。

“我梦见父皇把一块大圭赏赐给了我,还让我把它传给子孙后代。”

“嗯,这可是个非常吉祥的梦呀!”

“谁说不是呢?”朱棣微微颔首,“大圭可是代表着权力的象征,所以才让人开心。”

就在这时,燕王府的奴婢走了进来,并且神色恭敬贺喜的开口,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您的孙子出生了!”

“什么?这是真的吗?”闻言朱棣大感激动,连忙拉着一旁的妻子,两人一起前往看孙子。

没错,刚刚一直跟朱棣的人,正是他的妻子徐妙云,同样也是以后的徐皇后。

徐妙云,乃是明朝开国功臣、中山武宁王徐达长女。

她自小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有着“女诸生”的美誉。

片刻之后。

朱棣怀中抱着自己的孙子,一脸慈祥的看着,满脸的笑容藏也藏不住。

“嗯,这孩子满脸英气,在将来一定不同凡响啊!”

“既然这样,就叫做朱瞻基吧。”

之后,朱棣当上皇帝后,就将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立为太子,朱瞻基立为皇太孙。

而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同样也是无可厚非的,他本来就是长子,太子之位是他的理所应当。

朱高炽仁厚、儒雅且很喜欢研读诗书。

他凭借着豁达、宽容的心胸和,杰出的处事才能,最终赢得了许多朝臣的尊重。

太子时期,朱高炽平常会有大量的时间,去研读诗书。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朱高炽正在认真的研读诗书。

朱棣去世后,朱高炽继位,即明仁宗!

朱高炽双手背于身后,抬头看着天空开口道。

“先皇为打江山,使得许多无辜的人遭受牵连。”

“现在,朕要为那些无辜的人平反。”

“陛下仁厚,这实在是我大明朝的福气啊!”一名大臣拱手,夸赞的说道。

紧接着,朱高炽还停止了朝廷采办黄金和珍珠的活动,这为朝廷节省了不少开支。

“黄金、珍珠,这些哪样都比不上好书!”朱高炽在心中如此想着,又再次开始研读诗书。

在登基后,朱高炽首先为那些在“靖难之役”中受到牵连的大臣平反。

如此,大大的缓和了统治阶层内的矛盾。

在位期间,他任用贤臣,鼓励直谏,慎重司法,废除肉刑,又改革科举制度,平衡了南北方录取比例。

此外,还积极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实行灾荒赈济,使得百姓生产生活逐渐趋于安定下来。

可惜的是,朱高炽在位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

当朱高炽病逝后,长子朱瞻基继位,即明宣宗!

朱瞻基他同样的继承了明仁宗,自己父亲朱高炽“仁政爱民”的思想。

还广开言路、慎用刑罚,重用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臣武将,严惩贪官污吏。

除此之外,又兴修水利,积极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屡次减免赋税。

从而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明宣宗朱瞻基,他不负祖父朱棣的悉心培养,最终成为了能文能武、治国有道的明君。

在明宣宗即位之初,参与过“靖难之役”的两位叔父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想要谋夺皇位的意图最为明显。

朝堂上。

“报!”

“陛下,汉王朱高煦在乐安起兵谋反了!”

闻言坐在龙椅上的明宣宗朱瞻基,旋即缓缓开口问询。

“汉王谋反一事,你认为该如何应对?”

张辅上前道:“陛下,臣愿领兵擒拿他!”

朱瞻基猛地从龙椅上站起来,左手握紧成拳,右手背于身后,再沉声道。

“朕刚刚即位不久,汉王就发动反叛,显然是想趁虚而入。”

“所以,朕决定要御驾亲征,以安人心,同样也让所有心怀不轨的小人,不敢在兴风作浪。”

说完后,朱瞻基同时也下定决心,要让他们不再如此,使得这种事不再次发生。

“陛下,您真是一代英主啊!”张辅夸赞道。

明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指挥若定,朱高煦对此惶恐畏惧,感到特别不安。

故而主动出城投降,这场叛乱被迅速平定了。

在这之后,明宣宗朱瞻基重用能臣贤才,与民休息,使得国家日趋稳定繁荣。

叛乱平定,御驾亲征回来的途中。

朱瞻基见到有百姓正在用耕牛耕田。

“停!”朱瞻基挥手示意停下,在他身后的张辅以及大军,接受到命令后,很快就停了下来,整齐划一。

随后,朱瞻基直接来到了那户人家处。

“老人家,朕能扶一扶你的犁吗?”朱瞻基走上前去,微笑着对百姓问道。

“啊?您是皇上?”闻言正在拉着犁用耕牛耕田的农民,面露诧异之色,对此很是震惊。

“别害怕,朕只是想体验一下农耕之劳,别无他意。”

“这……”

无奈只能让朱瞻基拭扶下。

朱瞻基在后面用力的犁地,可是黄牛却走的很慢,从而使得让他非常的劳累。

张辅见状走到黄牛的跟前,小声悄悄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牛哥,皇上在后面呢,您给点儿面子,走快一些行吗?”

只是黄牛又怎么能听懂呢?

一段时间后。

“呼呼~”

朱瞻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说道:“朕才扶了几下,就觉得腰酸背痛,农民百姓真辛苦啊!”

明宣宗体察农民劳作的不易,多次减免赋税,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大明万岁!”

“皇帝万岁!”

全国百姓们无不欢呼雀跃。

明仁宗、明宣宗,两代皇帝均宽仁爱民,重用能臣贤才,在他们的治理下,明朝政治清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稳定。

虽然他们父子在位期间,加在一起只有十一年的时间,但是在他们的治理下,明朝社会彻底走出动荡不安,呈现出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态势。

因此,被后世史称为“仁宣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