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女后,我的庄园能无限重置
作者:云疏 | 分类:古言 | 字数:42.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91章 猪肉
那狗娃他能不知道吗?从小就懒,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白瞎了人高马大的体型。
别说船厂暂时不招人,就算以后真的扩建,他也不会把这样的人介绍过去坑了郡公大人。
“你家孩子娘也去了有四年了,就没想着再说一个?我娘家有个侄女……”
这妇人话还没说完,刘长寿就加快了脚步:“婶子,天也不早了,家里还等着我拿来的肉下锅呢,先不说了……”
他也不等人回复,快步进了自家院子,关上了院门才松了一口气。
这里的动静很快惊动了里面的人。
“是长寿回来了?”
刘长寿笑着进屋:“是啊,娘,我回来了,今日厂里发了三斤肉半个猪心,让大丫煮了,给家里人添口荤腥。”
一听说有肉,家里老的小的都围了过来。
刘母抚掌道:“哎呦,这么大的肉,往年过年都没这福气吃呢。”
刘大丫也险些移不开眼:“爹,如今不年不节的,你们怎么又发肉了?”
“这是郡公特意叫人养的猪,这一批刚出栏,就给我们尝尝味道。”
“这么多肉,哪里只是尝尝味道……”刘大丫嘴里嘀咕着,很顺手就把肉接了过来:“爹,这么大块肉,不如切小半吃了,剩下的用盐细细腌了慢慢吃?”
“都听你的。”
刘大丫如今也就刚及笄的年纪,但家里家外一把抓,十分能干。
刘家也没有重男轻女的意思,毕竟现在的女人连皇帝都能当,谁家还敢轻慢了女儿。
刘大丫一边干活,一边对着来帮忙的刘长寿絮絮叨叨地说着:“说起来这个细盐,还是云安郡公弄出来的方子,从前那些盐不仅价贵,还带着苦味,里头还能筛出沙子石子,如今这种细盐不仅干净,味道也比从前的好……”
刘长寿点点头:“自打云安郡公来了扬州,我们的日子可比从前好太多了,我在去船厂之前,家里可是连粗盐都舍不得常吃,如今顿顿都有细盐吃,从前哪敢想啊……”
扬州本就是靠海的,裴颜当上刺史之后,就让人改良了盐的提炼方法,如今扬州的盐已经卖到了中原各地。
扬州的盐户也因此脱贫致富,对裴颜感恩戴德。
刘大丫腌好肉,拿起切下来的一小块:“爹,这猪肉您想如何吃?”
“我来之前特意去问过,若要简单些就埋在饭里煮,煮好之后切了吃是极香的,若能配上点酱油就更好了。”
“酱油家里正好有,那我们就按爹说的做。”
刘大丫手脚麻利,一边说着,一边利索地把肉洗净放到了锅里,再倒上米和水。
刘长寿也没闲着,帮忙烧起了火。
没一会,灶台上就冒出了一股扑鼻的香味。
刘大丫抽了抽鼻子惊喜地说道:“爹,您说的果然没错,这猪肉不臭,闻着还怪香的咧。”
刘长寿得意道:“郡公何时骗过我们,她说不臭就是不臭。”
“爹,这个肉既然这么好,不如我们自家也养头猪?如今家里吃食都够,就是馋口肉。”
“这倒可以,听说这猪只要半年就能宰杀,我们现在养等过年刚好能吃,只是你记得去济民医馆买一瓶碘伏来,否则猪仔就算阉了也活不成。”
济民医馆就是朝廷开办的医馆,在各州的主城都有开设,不仅治疑难杂症,还有各种便宜的药品卖,无数百姓因此受惠,在庶民阶层有着很高的声望。
刘长寿说起济民医馆,又想起了一事:“我在船厂听闻,朝廷弄出来一个叫牛痘的疫苗,听说能防治天花,在扬州济民医馆就能接种,你得了空就带着家里人去种了,这个可是云安郡公弄出来的,定然是有效的。”
刘大丫本身就对云安郡公无脑崇拜,一听是她弄出来的方子:“爹放心,我明日就带着弟弟妹妹都去,顺道把猪仔和碘伏买了……”
父女两个说话的时候,锅里的猪肉越来越香,顺着风飘到了左邻右舍的院里。
此时家家都在吃饭,闻着从刘家飘来的香味,自家的饭菜真就跟嚼蜡一样。
“长寿果然没骗我们,这肉闻着就是香,余家那个舒娘没福分啊,若是嫁给长寿,如今可就享福咯。”
这家的丈夫就着肉香味狠狠扒了两口饭,含糊道:“长寿刚被悔婚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那我哪知道那船厂是郡公大人做主,当初家家都不看好,说的也不只有我一个……”
“行了,这话家里说说也就是了,可不能去长寿面前说……”
此时刘长寿家里也煮好了饭,一家老小围在灶台前看着刘大丫把喷香的肉夹出来,切成薄薄的肉片。
刘长寿也用船厂打听过来的方法调好了酱汁。
一家人围到桌前,迫不及待地扒起了饭。
“真没想到这个猪肉会这么香,这沾了汤汁的饭都特别好吃。”
刘家的这块肉是块上好的五花肉,肥瘦相间,用来做白切肉是最好的,再蘸点酱油,真让人鲜掉了舌头。
“太好吃了。”他们都没怎么读过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种感觉,就算有满腹的赞扬也只能用这么一句话来表达。
一家人风卷残云般吃完了饭,摸着肚子走在院里消食。
刘长寿再次说起牛痘的事,刘父刘母也十分赞同:“既然是郡公大人弄出来的,那就去种。”
他们和刘长寿都是用从前的方法活下来的,就是主动去接触那些症状不严重的天花病人,可这种方法死亡率也不低。
刘长寿曾经有个弟弟就是没熬过来死的。
如今有更好的办法,他们当然要试试。
……
裴颜从船厂出来的时候,又遇上了船厂周边的人,这些人见到她,纷纷围了上来。
“大人,这是我们自家捉来的海货,给您尝尝鲜。”
这些人都是住在附近的盐户,自从裴颜给他们弄出了提炼精盐的方法,他们的日子已经好过了很多。
赶海时只要遇到她就会给她塞各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