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边境旅者

作者:完了没名字用了 | 分类:科幻 | 字数:59.5万

第130章 大型飞行器

书名:边境旅者 作者:完了没名字用了 字数:2745 更新时间:2025-01-22 02:04:01

三月三日,U国上午,西部某处……

"3……2……1……开始!"

"升空!"

……

他们正在实验某种飞行器,借助电磁场飞行的飞行器!

这个构型已经提出来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可一直没有实现,拖了这么久总算拿出了较可靠的成品。

他们试的这个东西比较像秦岚之前试的等离子飞行器,但是,体型比她的那个要大得多,而且是圆盘形。

飞行效果还好,但是,他们实验的这一幕有全球直播的风险,因为他们忘记了什么,哦!他们实验的地方居然不禁卫星!

不过,这里没什么特别的,估计没有谁二十四小时观察着一个荒山吧?在U国这种地方比较多,根本不稀奇,这附近也没有实验室或军事基地,所以,他们也是挑过的,在这里实验可能更保险。

不知道什么想法哈,或者说什么心理状态,初试就上人。嗯……或者说,这不是初试?但不管如何,他们成功了!

他们将一支百人队伍带到近两百公里高度,然后,坠毁了!没有任何反转,而事故原因"或许"仅仅是因为一颗螺丝没有固定好……

整个实验持续了两个小时左右(不包括坠毁完整过程),而这一幕被c国卫星观察到时已经是末尾,也就是坠毁的部分过程。前段很难观察到,或者说很难用卫星的整合雷达观察,用可见光观察又不现实,毕竟能观察到就那么点,要二十四小时观察整个U国显然不能,只能将可见光观察分配到重要目标。

为什么前段难观察?因为隐身啊!为什么后面可以观察?因为它坠毁的时候与大气剧烈摩擦,热辐射太强烈了,比较容易被卫星红外观察系统观测到。

由红外系统观测到,再由其它系统配合,这才看到这个"不明飞行物"坠毁的画面。

为什么先前不用所有系统配合扫描?只能说,一切都要怪生产力不够吧!要是天上几百万颗卫星,那分出几十万颗来"左右乱看"也不是没有可能刚好扫到这里。

就算这一幕,那也给人不小的冲击!c国卫星观察的操作人员清楚的看到,里面被甩出的生物——人!

一两个人还没什么,几十个,近百个呢?这是什么概念?现在最强的航天飞机载人都没它五分之一多,不是说航天飞机总载重量不足,这里会有争议——但是,不能全部放人的,这点不用解释的,对吧?

这个"不明飞行物"里还甩出了各种"东西"比如:弹药、食品、枪支……

虽然卫星不能准确的观察这些东西的种类,但从体积和数量及下落速度来看,应该不轻!

这么小一个东西,真的能把这么多人和物资带到一百九十千米高吗?这怎么可能?燃料都不够的,难道他们还有各级加速器没有被发现?不像啊,这玩意儿不像符合气动学的形状啊。

观察到这些的人都忘了汇报了,太精彩,哦不,太震撼了,一百多人自杀式花式跳伞,你见过?

……

三月五日,上午八点整……

经过数度传递的情报到了秦岚这里,看到完整视频的她不知道怎么形容,这就是国外人口少的真相吗?

飞行高度达到一百九十千米左右,居然没有配备宇航服?以为那里的环境很亲民还是觉得人命还不比宇航服贵?要知道,像这样的经过专业训练的实验者,其成本肯定比衣服贵才是。

他们也没有给实验者穿戴合格的逃生装置,至少需要一个喷气背包之类的装备,否则出个意外就是连渣都难找。显然,他们好像被放弃了?不过,这跟她有什么屁关系呢?U国那边傻子好找,c国这边可不容易,要是知道这个项目之前死过一百多人,那你说什么也难招人了。

不过,他们的想法真的很有意思,不是么?

要是有一支百人的战甲队伍躲过了雷达并以静音状态避开近地观察哨,又以慢速避开卫星直接到敌后,那可真的够有意思的,像核电站这样的设施,或者补给中心,指挥部,这些目标哪个可以顶住啊?

没人在指挥部布置几千人吧?那样都不用打了,那么怕死肯定是别当兵了,直接进厂更安全点。

创意真棒!不过先前她也有类似想法,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而搁置了。那时候是想先带一两个人吧?

等等!这样的话……《摘星》是不是很L?好像是哈!

按照数据来看,理论上靠这种飞行器可以飞离地表三百千米到五百千米左右,这个高度早就达到了标准,完全可以以这样的平台建造一支舰队,先占住太空,扼住他们的命脉,谁不听话就灭谁。

可是,这点又有些不现实,原先她就有设想过,但是数据不合格。就算根据现在最新成果,那电量变换速率还是不达标。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飞行器根据电磁场变化调整电量的速度不达标。(这里是有特殊解释的,不能简单理解成充放电,真要那样就没意义了)

这有什么问题?

问题大了,要是变换速率要求不达标,那么就会限重,像现在的情况,她们的团队只能做到搭载几百公斤东西罢了,这可几乎是裸奔!要是算上其它东西,可能连一个重型炸弹都够呛,谁叫它技术要求多呢?技术要求多在实际的体现就是:设备多。设备多就占载重……

按照她的看法,U国飞行器肯定是电量变换速率不达标的,至于前面这么飞上去的?只能说他们运气真的好,嗯……好像也不能算好吧,要是几十千米出问题他们起码有救,这么高出问题,那即使有全套设备也够呛的,能不能活十个都两说。

不过也不能高看他们,或许他们还在第一代或第二代,还没有到第三代也有可能。

"变换速率……"秦岚说了句。

"啧……"

不是不想提升,只是被卡住了,不是说你传递越快就变换越快的,这个原先还受限于"生产速率"

这里所指的"生产速率"指的是电离空气或者直接剥离其它供体电子产生带电粒子的速度,这个是快不来的。(就是这里改进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就是,电荷守恒这个问题。

电荷守恒是必然的,那么,现在利用激励电场放电产生的电粒子或者用最新的供体材料直接产生带电粒子,怎么说呢……

电池及附属部分是静电屏蔽的,不受力,放电过程产生正负电粒子,守恒了,抛弃一部分,这是前面说的。

当然,也说了可能会用什么手段"存"起来,但是,材料的静电屏蔽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存量方面,确实比较尴尬 。

为什么说屏蔽能力影响存量呢?

首先哈,不得不承认,想要悬浮,需要大量的电荷,这点是没有疑问的。

那么现在这么多电量聚集在一个比较小的地方,还要求屏蔽他们的电场和外界的电场……那这……实在太为难人了。

所以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这种种情况,在预留安全余量的情况下在预留一定余量,所以它的存量就变得比较尴尬……这也影响了转换速率,可偏偏又不能改这里的余量。

也不知道他们那边有没有考虑这些?不过,看这摔的怎么惨,估计没有呢,要是考虑到了这层,那他们肯定可以想到电量变换速率的。由此又引入各种材料、各种激励电场强度、放电速度、及电粒子供体种类对其影响,这些都可以数据化,最后会整合成公式,每种影响因素分配一个系数,所有因素的代数式整合为一个公式……他们会想到的,对吧?

嗯……也难说,子非鱼嘛,或许这是他们另类的计划生育政策呢。

("先"跳过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