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自爆穿越,太平公主受辱
作者:五月余火 | 分类:历史 | 字数:24.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5章 分歧
倒也算识趣,李治满意的点头:“朕也不会让林邑国的百姓没有粮食吃,没有足够的稻种种植。而且朕也不会白要你们林邑国的稻种,朕会按照市价购买。”
“不止如此,若是你们林邑国尽心提供粮种,朕不吝赏赐。”
范德建听了终于放心了,躬身道:“多谢陛下体恤。”
许韶提醒道:“陛下,占城稻的种植方法或许会与我们大唐的水稻种植之法有不同的地方,臣以为可以让林邑国选些有经验的人来大唐指点一下。”
李治听了点头赞许道:“你想的十分周到,范德建,你可听到了?”
范德建连忙道:“陛下放心,我们林邑国肯定会挑选经验丰富的农人送来大唐听候差遣。”
李治满意的点头,转头吩咐道:“去政事堂宣旨,宣召宰相门觐见!”
早有内侍答应一声,然后一溜烟的去了。
太平公主挽着母后的胳膊,撒娇道:“父皇、母后,许韶找到了这么优良的稻种,让稻米的产量翻一番,能让天下多少百姓免成饿殍?这可是天大的功劳,要好好封赏他才是!”
李贤也点头道:“父皇、母后,妹妹说的是,许韶确实又立下了大功,该重赏!”
为什么是又呢?
李贤这才想起来,许韶刚刚踏入官场就被授予五品给事中,没过多久就立下大功被封为蓝田县侯,这还没两天呢又要被封赏!
而且凭心而论,这次许韶立下的功劳不比制造出火炮的功劳小!
毕竟新的稻种能让稻米的产量翻番,赞一句万家生佛都不为过。
这小子的升迁速度也太快了吧?
但是偏偏这些功劳又该好好的封赏!
武则天微微一笑:“能让稻米的产量翻一番,这样的大功劳,岂能不赏?”
“不过,陛下与本宫自然相信许韶所言不虚。”
“但是宰相们还有群臣却不会相信,更无法让江南的地方官和百姓们信服。”
“农桑乃是天下的根本,即便是陛下与本宫也不能强令江南全部贸然更换稻种,不然会引起骚乱的。”
“况且,林邑国是偏隅一方的小国,还不知道能提供多少稻种。”
“为了让群臣还有天下人信服,还是要先在江南各道试种。”
“等到结果出来之后,再封赏许韶,群臣也不会有异议。”
“许小子,可不要等的太心急。”
不得不说,武则天说的确实在理,就算她和皇帝毫无保留的相信许韶,群臣也不会相信,绝不会同意大规模改种占城稻,更不用说论功行赏了。
所以,先在各地试种是非常有必要的。
许韶笑道:“臣一点都不心急,其实臣也只是随口一说,占城稻本来就在那里,臣不敢居功。”
李治笑道:“虽然占城稻就在那里,但是你若不提出来,只怕再过几十年上百年也不会有人想到。所以,该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你不必推辞,等试种之后,朕定会封赏你的。”
那倒也是,历史上直到宋朝才开始大规模推广占城稻。
有时候一句话能让人们少走几百年的弯路!
想到这里,许韶也就坦然了,笑道:“那臣就等试种之后陛下的封赏了。”
过了没多久,裴炎、刘仁轨、郝处俊、崔知温四位宰相齐至紫宸殿觐见。
“臣等拜见陛下,拜见天后。”
一边见礼,四位宰相眼观六路。
太平公主和太子也在紫宸殿,这倒也不算让人意外。
旁边的黑小子是谁?不认识。
最让他们惊异的是,许韶竟然又在紫宸殿!
一个个小小五品给事中,怎么总是蒙皇帝召见?
最重要的是,一走进紫宸殿,他们就感受到了大殿内欢快的气氛,陛下和天后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显然心情大好。
不知道,许韶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竟然让陛下龙颜大悦?
李治笑道:“许韶发现了林邑国的水稻一年两熟,而且抗寒抗旱,若是我们大唐引种这种优良的水稻,那就意味着江南的稻米产量能翻一番还多!此乃国之盛事,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四个宰相听了微微一愣,怎么突然蹦出来这么一件事,许韶这家伙真是一点都不消停啊!
崔知温沉吟道:“陛下,林邑国的水土与我大唐不同,他们那儿的水稻能一年两熟,引起到江南,还能一年两熟吗?”
许韶笑道:“当然能!”
他回答的十分肯定,开什么玩笑,这可是经过历史验证的事,他自然有十足的把握。
崔知温微微一笑:“小许大人是江南人吗?去过林邑国吗?小许大人为何如此的肯定?”
他既是质疑许韶,同时又在试探许韶的来历,实在是许韶的来历太神秘了,没有任何的蛛丝马迹。
为何如此的肯定?
这一点他还真没法解释,许韶索性不解释了:“我就是如此的肯定!”
裴炎恭声道:“陛下、天后,许大人年纪轻轻,一没有去过江南,二没有去过林邑国,不过是听说了林邑国水稻一年两熟就想引进林邑国的水稻,这未免太想当然了!”
崔知温笑道:“陛下、天后,不是老臣倚老卖老,实在是许韶所言毫无根据,让人无法信服。”
刘仁轨出列,沉吟道:“陛下,臣以为兹事体大,不可不慎!”
“许大人所言未尝没有道理,江南的水土气候应该和林邑国相差不多,林邑国的稻种未必就不能在江南存活生长。”
“臣以为可以先试种,倘若成功了,确定林邑国的水稻在江南也能一年两熟,再大规模的推广,届时江南稻米的产量将直接翻番,这对百姓,对朝廷都是极大的善事。”
“倘若试种失败了,损失也不大。”
崔知温沉声道:“陛下,两国气候相差巨大,林邑国的水稻即便是能在江南存活生长,也不可能一年两熟,只会如江南的水稻一般一年两熟。”
“试种水稻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徒劳无功,何苦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