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草
作者:红迭 | 分类:历史 | 字数:83.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1章 受累了,马周
“王爷,这样合适吗?”
王蓉依旧觉得跟做梦一样。
“合适,而且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小王对兄台的学识,可谓信心十足。”
“兄台自己,难道还没小王的信心足吗?”
“大胆去做就是了。”
不管王蓉如何想。
李代已转身向后院走去。
在李代看来。
王蓉他们自己排练就好。
虚情假意的东西,李代看得已太多太多。
做他们几个人的看客。
在李代看来,那是在浪费生命。
当下,李代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思考整理。
比如是何人想要他死?
为何想要他死?
又是何人在豳州驿,对李代实施刺杀的。
现如今,李代一个答案也没找到。
哪有闲心,去看他们虚伪的表演。
更没有心情,去嘲弄任何人。
身边的刺客,还可以慢慢找,总能有所发现。
可老马是怎么回事?
老马的行为太过古怪,让李代困惑不已。
按理说,老马是李君羡的人才对。
经历过许多事情,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
可这次侍郎湖与王蓉的巧遇。
让李代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老马的身份立场来。
第一是王蓉此人出现的太过蹊跷。
自己出城闲逛,只有二马知晓。
来侍郎湖游玩,更是临时起意。
可自己前脚刚到,王蓉随后就到了。
这不得不让李代心生疑惑。
除非王蓉一直守着刺史府,跟着自己。
否则,就是有内鬼相帮相助,提供情报。
第二是老马发现王蓉行踪的过程,不同寻常。
前者还能用跟踪二字做解释。
可后者,用任何语言都不好辩解。
距离接近百步,有树木山石遮挡。
虽说车顶露出一角。
李代要不是因为视力好,他都很难看见。
老马又是如何发现的?
这让李代百思不得其解。
若说老马和世家本就有所勾连。
李代百分之一百不会相信。
若说没关系。
城内城外两次闲逛,都遇见了王蓉此人。
这又当作何解释?
用巧合吗?
借口也忒烂了。
他们之间到底是何关系?
李代仍是一头雾水。
也许只有时间,才能说明一切。
…………
李君羡带着柴龙去了剑南道,去了利州。
利州的都督是李孝常。
而李世民的亲儿子李代,就是被刘静的人,带去了利州。
李世民身为一名皇帝,或许会冷酷无情。
但身为一位父亲,也有柔情无数。
儿子自己可以不喜欢,但被别人偷走,却是不行。
怎么说,那也是帝王血脉,岂能让他人随意处置?
能救还是要救的,要杀也只有皇帝能杀。
别人,谁也不行!
今天的朝会很有意思。
好像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长会。
顽劣学生的家长,是李世民。
优秀学生的家长,还是李世民。
李代的军报,刚在朝堂上读完。
朝臣们便手捧两个,脚踩一个,大肆褒贬起来。
说得李世民的脸,是一半似火烧,一半被火烧。
左右对称,却是哭笑两边。
好在还有两个儿子争气,二比一,算是小胜。
李世民借坡下驴。
赶紧让中书省拟旨封赏,顺便把李佑撵出了长安。
…………
人沸马啸。
李代在车前,对前来送行的马周叮嘱道:
“土地的问题,先别动。”
“先把人口数,田亩数,确实的数字统计出来。”
“不论是奴隶、佃户还是流民。”
“把人收拢在手里,比干巴巴的土地强。”
“春耕在即。”
“让没有土地的人去开荒,让有地的人无人可用。”
“辅以政策,一边紧,一边松。”
“釜底抽薪,土地之事或可期待。”
马周点头应是。
“王爷,开荒真要实行三年免赋之策吗?”
李代点了点头。
“土地之利,必须合理分配,不可用强,只能使谋。”
“除却荒地,一亩土地只收一石粮。”
“不论是谁,政策不变。”
“士大夫也不行,豳州小爷就是天。”
“要告状,随他们去告好了。”
“马周,手工作坊和商业街建设,也是收拢人力的重要一环。”
“你可以把他们建在城内。”
“但大型交易市场,一定要建在城外。”
“豳州是南北交流要道,往来商人无数。”
“所以,兴商之事果然大有可为。”
这时,马周疑惑的问道:
“王爷,商业税是不是收的太高了?”
马周由此疑问,李代丝毫也不觉得意外。
唐朝的商业税收,不是不想多收些。
只是一直没有好的办法,杜绝瞒报漏报。
数量上对不上,只能以固定税率抽取。
这又造成,更大范围的偷税漏税。
商人报多少,算多少,朝廷记多少,收多少。
搞得商税一直半死不活,似有又无。
可豳州不一样。
李代只收过路费,服务费。
说穿了,就是有偿拦路,文明抢劫。
管你是南来的,还是北往的,一律十抽一。
不交就请回头,此路不通。
“不必担心,若有商人不服,让他们尽管找本王算账就是。”
“敢闹事者,但抓无妨。”
“多抓一些,小爷回来,正好有些事忙。”
李代挥手向鄂国公尉迟敬德告别。
“鄂国公,小王会想你的。”
鄂国公也挥手告别。
“王爷,回来送末将一辆房车。”
……
豳州城,是否能成为小长安呢?
李代心里也没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算一步。
历朝历代,都以为土地才是治国的关键。
李代却不这么看。
李代认为,人才是关键。
比如工业革命初期,不是就发生过,着名的圈地运动吗?
把人撵进城市,用以补充工业生产劳动力之不足。
李代在豳州谋划的关键点,也落在了此处。
而想要百姓,心甘情愿的不去为豪门打工。
就需要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赐予百姓足够的谋生手段方可。
资源整合,集中生产量化。
这些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李代知道,这对马周来说,任务有些重,有些难。
可不重不难,又如何体现马周是马周呢?
废物抱怨天道。
斯人移山填海。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不正是从折磨人开始?
是愈战愈勇,还是颓废败逃。
不正是人间衡量才犬的标尺吗?
李代知道马周是才。
而马周,也一定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是栋梁。
所以李代安心的离开了豳州,走向下一个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