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之天降太白
作者:酒道一杯 | 分类:历史 | 字数:84.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13章 大唐也搞汇报(下)
新闻部的汇报算是结束了,李世民又看着玉太白。
“说说建筑工程部的!”
玉太白扭头看了一眼刘仁轨和褚遂良。
刘仁轨和褚遂良身体瞬间紧绷!
来了,能否一飞冲天就看这次汇报了。
刘仁轨和褚遂良并排走到汇报的位置坐下。
褚遂良道:“启禀陛下,建筑工程部目前的工作方向有3个方面。
第一个方向是负责全国重要城池的修建和改造工作。
第二个方向是负责全国道路的铺设,还有桥梁的建设。
第三个方向是豪宅方面的经营建设。
目前长安城的新城墙已经修建好,新的皇宫宫殿预估明年二月能建设完毕……”
说到这里,不少人都抬头看向李世民身后某个方向。
宫墙之外的原西内苑地址处,矗立好几座12层高的大楼,楼体的框架和下六层已经建设好,目前正给高层砌墙。
这是长安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建筑,因为每一层至少都有4米高,50多米高的建筑当然显眼。
西内苑那块地还有好几栋6到8层高建筑。
按照计划,西内苑那边的建筑完工后,太极殿这边会进行改造,改造成类似大会议室的地方,参考大会堂。
建筑的外部风格不会改变,但内部的样貌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皇宫的其他的地方也会陆续改造。
这是李世民强制要求的,玉太白已经在极力争取这些古建筑的完整性了。
谁让李世民就喜欢高大上的建筑呢!
那栋新的12层高楼都保留了很多宫殿的外貌特征,李世民这家伙还要把很多昂贵的东西搬进去。
褚遂良继续汇报天下十道的首府建设情况,公路建设情况,桥梁建设情况。
天下十道通往长安的主干道路基都修好了,离长安近的甚至都铺好了水泥路,没完成的也只差铺设水泥了。
接下来轮到刘仁轨负责汇报具体的开支情况,还有为富豪修建豪宅的营收情况。
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修建豪宅的营收竟然也有三千多万贯,实在是太离谱了。
据刘仁轨的的描述,还有很多订单还没开始,目前大部分业务都是在长安周围和洛阳周围的,意味着明年估计只会更多。
建筑工程部的大部分投入主要在制造蒸汽机设备方面,主要还是要不停地开采煤矿和铁矿,还要运输,而且又处于大量生产蒸汽机的阶段,所以光是这一块投入的成本就占了收入的四成。
城池的建设占了三成,用人成本和其他开支占了剩下的三成。
用人这方面主要还是请了民间数万人来打路基。
王冲海口干舌燥,这么多钱啊,这么多钱,两个部门的营收就有七千万贯,他们几个非李家的世家所有底蕴,各种财帛,贵重物品以及其他的固定资产折算成金钱,加起来都没这么多钱吧?
那新闻部就不说了,背后站的是整个朝廷机构,皇家作为最大后盾,强行推下有这般营收,仔细算一下,还是能核算出来的。
但是这个建筑工程部就离谱了,收入来源似乎只有卖豪宅这个源头。
一年就收入这么多,这不是在抢钱吗?
褚遂良和刘仁轨汇报了十多分钟才结束。
李世民又看了看玉太白。
玉太白会意道:“建筑工程部目前需要投入的地方依旧很多,明年的继续是继续生产制造蒸汽机,继续向全国各地铺设水泥路,修建桥梁、水库、河坝等。
建筑工程部的进五年的目标是将所有州县都铺设好水泥路,有条件的可以上瓷砖。
水泥路要修到所有村落,实现村村通路,出行便捷……”
玉太白说了几分钟,还汇报了教育部的情况。
目前教育体系还处于萌芽阶段,教材是有了,但是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这需要慢慢摸索,不过大方向可以定。
主要还是学校最关键的两个任务就是教书和育人。
怎么样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才是最难的,而且这也关乎大唐能否千秋万代。
得知了这是三个部门的大致情况,李世民也知道新闻部和建筑工程部虽然赚钱很快,但是需要花费的地方也很多。
这算是打消了李世民最大的顾虑,那些钱还是有地方能花的。
接下来就是六部的汇报情况。
户部尚书汇报了大致情况。
大唐的粮食比往年多了三成,这还是不算新粮食产出的。
税收比去年多了三成,其中民间杂税少了三成,商业那边的税收反倒是多了很多,多了近四成。
剩下的就是劳务方面的个税,也多了两成多,主要是朝廷今年用人比较多,比如修路。
李世民一听到商业方面的税收多了三成,又想起了玉太白说最好是扶持商业,这样可以推动社稷发展。
主要还是大唐明年就可以摆脱温饱的问题,百姓的最大疾苦不会再是吃的方面。
民间潜意识抵制商贾的思想需要改一改了。
李世民道:“商贾是哪方面增收了?”
刘政会道:“餐饮方面增收了一成,主要还是酒楼和街边小吃。
新兴的工坊,比如新的牛车,各种手推车,马车,鼓风箱,无动力抽水机,二轮唐行车,三轮唐行车等产业占了很大一部分,占了近三成。”
李世民问道:“这都是减免他们的各种杂税之后的增收情况?”
“是的!”户部尚书刘政会点头称是。
李世民想了想,对众人道:“今后诸位爱卿不要为难商贾,经商之人虽不适合入朝为官,但他们对大唐建设做的贡献不容忽视。”
百官你看我我看你,有点不太明白李世民的意思。
不过李世民还是说了商人不适合做官的话,意味着商人还是不能做官。
这也是大唐多数人的共识。
做官的人还经商,那同行业的人都不用混了,由做官的垄断,然后各种涨价那还得了。
古人看不起商人有很多原因,更多的还是受到主流思想影响。
到了后世当官的也是不得经商的,这也是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