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盛世之天降太白

作者:酒道一杯 | 分类:历史 | 字数:84.6万

第110章 李世民的迷茫

书名:大唐盛世之天降太白 作者:酒道一杯 字数:3913 更新时间:2024-11-16 13:09:55

自从新闻部变成了万金油后,李世民觉得自己对治国的理解有了变化,但又说不上来。

报社和建筑工程队的成立,以及新闻部的高收入回报,加上以后建筑工程队也是个很肥的部门,能收到的钱非常多,这令李二觉得自己在治国上的某些方面似乎存在缺陷,似乎是在商业方面的,但真的说不上来是什么。

古代并不注重非日常用品的生产交易,注重的商品交易基本只有柴米油盐,衣鞋农具。

大唐的社会情况没发展到后世高度工业化的程度,李世民能看到的东西自然不多。

帝王都本能地认为钱很重要,但粮食更重要,因为粮食基本可以换所有东西。

主要还是很多时候粮食都不够吃。

历朝历代的君王最注重的始终是粮食和军队。

有充足的粮食,社会就相对安定。

有强悍的军队,就能震慑四方宵小,甚至还能攻打他国。

但有了土豆、玉米和番薯后,外加大唐原先的粮食,包括小麦和粟米,稻米等,大唐今后是不缺粮食的。

而且有了炼铁工艺后,兵器铠甲基本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兵器和粮食都有了,百姓们还觉得他是个不错的皇帝,民心也有了,大唐还缺什么,他李世民还能做什么?

估计明年到后年就可以灭了突厥,至于其他打算,似乎除了攻打辽东高句丽,还没有什么别的头绪。

似乎玉太白已经帮他解决了历代君王最头疼的两个问题:粮食和军队。

接下来,他李世民治国的方向该往哪里走?

百姓吃饱喝足,军队强盛,武器造都造不完,大唐的未来又该如何发展?

玉太白提到的修桥修路修河坝虽然是好主意,但似乎不够,远远不够,他李世民的野心不止这点。

想了想,李世民还是觉得得找几个重臣来商议一下。

长孙无忌到的最快,见到皇帝陛下一脸愁容,长孙无忌以为发生了什么事。

“陛下,可是发生了什么重要事情?”

李二摇了摇头,道:“不是,只是朕有些困惑。”

长孙无忌刚想问,房玄龄他们就到了。

李世民道:“都到了,朕有些话想说。”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靖,秦琼,程咬金和尉迟恭几个重臣都摆出一副聆听的姿态。

“明年秋收,大唐的百姓应该都饿不着了,人口数量应该会慢慢增多。

有了炼铁厂,兵器也足够,灭了西突厥后,朕突然不知道后边该做些什么。”

李世民露出一副困惑的模样。

长孙无忌道:“可以在全国上下修建水泥路,修桥,修堤坝和水库。”

李世民点头,问道:“可还有?”

房玄龄道:“可以让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读书,让后世子弟人认识字。”

“这个可以!”李二点头,又问道:“还有吗?”

“灭了西突厥!”程咬金战意腾升。

李二又示意他们继续说下去。

尉迟恭道:“灭了辽东高句丽?”

“不可!”不等李二反应,杜如晦就打断道,“杨广的教训大唐不能犯。”

李二看了一眼杜如晦,心道房玄龄果然会反对,这也能理解,李二倒也没说什么,而是继续道:“还有吗?”

众人突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了,长孙无忌道:“消除世家对朝廷的影响!”

“嗯!”李二点头,这事他们一直都在做。

李二又一脸希冀地看着他们。

这下这几个心腹重臣真的找不到方向了。

程咬金摸了摸头,道:“百姓吃饱饭足,又兵强马壮,民心所向,还追求个啥?”

众人都看了程咬金一眼,总觉得这话不太对劲,但话糙理不糙,皇帝的追求不就是这些吗?

突然,房玄龄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一变,道:“陛下,臣以为粮食多了似乎有一个弊端。”

“什么弊端?”李二郑重地道。

房玄龄道:“陛下想想,一亩地保守可以产三千斤以上的土豆,寻常百姓一顿一般能吃不到一斤生米煮出的饭,一天不超过三斤。

意味着一家五口人一天最多也才吃十五斤米,意味着两亩土豆就能轻松养活一家五口的百姓,三亩土豆就搓搓有余了。”

程咬金道:“俺一顿能吃两斤!”

尉迟恭道:“俺一顿两斤二两!”

李二瞪了这俩饭桶二货一眼,这俩货就是故意的。

李二又看着房玄龄,示意他继续说。

房玄龄也没有理会那俩二货的意思,道:“意思就是粮食过多会造成浪费,或者土地会被荒废。”

长孙无忌道:“一个成年男丁会分有一百亩田地,即便一百亩有一半土地种粮食,一家五口怎么吃都吃不完,这确实是个问题。”

程咬金和尉迟恭这时候也听出来了问题。

如果一百亩地全部都种土豆,能收获至少三十万斤粮食。

尉迟恭道:“这还不简单,打仗呗,十万大军一顿就会耗掉十万斤粮食,一天一百亩的粮食就没了。”

李靖吐槽道:“不起战事你的兵就不用吃饭吗?”

尉迟恭突然哑巴了,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打不打他的兵都会吃饭。

只不多打仗多消耗一些。

程咬金道:“要不分一些给突厥,换他们的马匹和牛羊?”

李二点头,道:“这是个主意,但不是长久之计!”

长孙无忌也道:“而且还不能分太多,不可养肥了突厥。”

杜如晦道:“解铃还须系铃人,不如问问玉国公,看看他如何说。”

众人也纷纷点头。

李二也早有打算,只不过不想太过依赖玉太白,就是有些时候玉太白捣鼓出的那些东西,会令李世民生出深深的挫败感。

但李二度量还是很大的,也早有问玉太白的打算,因此还是把玉太白叫了过来。

现在还是上午,玉太白还在宫里,一会儿工夫,玉太白就骑着唐行车到了甘露殿。

玉太白听他们说解释了一会儿后,得知他们先前在讨论怎么解决粮食过剩的问题。

玉太白道:“哦,原来是这事啊,这是个问题。”

李二听玉太白这么一说,也紧张起来,其他大臣也有些紧张。

如果朝廷治理到粮食留着发臭那就搞笑了,估计会被后人笑谈。

“不过还好,问题应该不大!”玉太白不急不慢地喝完那一杯茶。

听玉太白这么一说,众人才松了一口气。

房玄龄听玉太白有主意,也非常好奇,道:“玉国公可有什么好主意?”

玉太白道:“可以养猪狗鸡鸭鹅啊!”

李二他们一怔,似懂非懂,想到了一些关键的地方。

“百姓吃不起肉,现在圈养家猪的一斤肉要三十文,太贵了,万香楼和醉香楼的扣肉一碗都要两百文了。

寻常百姓一个月工资也才一百多到三百文不等,长安城里讨活计的能有四百文以上,寻常百姓谁吃的起肉?”

街边也只有勋贵才吃得起烤串。

李世民他们点头,至今他们都不敢想大唐百姓家家户户天天都能吃上肉的盛况,那得是怎样的盛世才能达到的盛况!

要知道一些官员都舍不得天天吃肉啊!

就比如一些末流言官。

地方州县能顿顿吃肉的也不多。

百姓就更不用提了,不到特殊日子,根本吃不到肉。

能吃到鸡蛋都是不错的了,一些山村里百姓还把家里的老母鸡当成宝贝供养着。

所以古代真的算是另一个世界。

玉太白看到桌上有不少橘子,拿了几个直接一边剥橘子一边说。

李二都一阵肉疼,那橘子是贡品,能吃到的人可不多,这个时间橘子已经开始少了。

玉太白每次来甘露殿看到好吃的都不会客气,不得不说古代水果比较少见,估计跟运输能力有很大关系。

“猪肉是最适合咱们黄炎子孙吃的肉了,家猪肥肉虽多,但瘦肉也很充足。

而且猪非常能吃,把土豆玉米磨成粉末,混合一些野菜煮发,能把猪养的膘肥。”

玉太白两三口就干掉一个橘子,继续道:

“一头猪大概能养到两百斤以上,能吃掉的粮食比人还多,每家养个两三头猪,人多的就多养几头,再养一些鸡鸭鹅,再养几条有看门狗,也会吃掉不少粮食。

虽然粮食应该依旧会有富余,但也剩不了太多了,不可能一百亩都种土豆吧?

天天吃土豆谁都会腻,傻子才那么干,还是吃米、面舒服。”

还别说,不少人都有把大量土地都用来种土豆的打算。

玉太白这么一说,房玄龄,长孙无忌,程咬金和尉迟恭脸色都闪过一瞬间的尴尬之色。

“人人都能吃肉?”李二喃喃道,心中开始想象玉太白勾勒的画面。

“对,人人都能吃肉。”玉太白又拿了两个橘子,道,“百姓可以把生猪卖了换钱给家里添新东西,也可以自己杀了吃。

我觉得他们应该还是会卖掉一些的,有了钱每天买一点肉来吃,毕竟直接杀了不好保存,不是冬天还真不好保存。

而且以后大唐人口会越来越多,毕竟粮食充足,只要不是天天都打仗,或者没有全国范围的严重灾害,百姓肯定很能生,二十年后估计会有万万人之数。

到时候才是真正的考验!”

李二也拿了两个橘子剥了起来,盘子里的句子都快被玉太白吃了一半了,一遍吃橘子,一边认真听。

见几个重臣都看着他俩吃,李二无奈,只好把橘子都分了。

重臣们纷纷谢恩,剥开橘子后,一瓣一瓣,就如同后世某些弹丸之国缺乏水果的吃法,有细细听玉太白说话。

玉太白继续道:“而且以后粮食多了,百姓可以用多出来的地种水果,或者开养猪场,开养鸡场也可以,养牛也行啊。

不过大唐要是有万万人之多,一个男丁一百亩田地,估计还是不够分的。

这是个大隐患,那才是真正的考验,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众人也听出玉太白说的考验是什么,之前虽有一些预料,但还没玉太白想得这么深,对玉太白都佩服不已。

就连李二都觉得而自己看得不够远。

杜如晦道:“启禀陛下,臣觉得这分田制度该改一改,一个男丁一百亩确实太多了,若都用来种粮食蔬菜,肯定是吃不完的。”

长孙无忌道:“臣附议,臣觉得应该修改分田制了,一个男丁一百亩确实太多了。”

房玄龄道:“臣以为匆忙修改不妥,那些已经分得土地的百姓肯定不愿意让出来。”

此话一出,众人又沉默了,若是修改分田制度,对百姓肯定不公平。

众人又看向玉太白。

玉太白道:“你们看着我干嘛,我也没办法啊。

怎么修改分田制度都不公平,而且要改最好越早该越好,因为等过了几年,人多了就不好办了。

这是得罪人的是,我可不想得罪百姓!”

众人还是盯着玉太白,他们也想不到好的办法。

玉太白直接无视他们,还打了个饱嗝。

李二脸色一阵抽搐,看来以后有什么好东西不能随意放在甘露殿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