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之天降太白
作者:酒道一杯 | 分类:历史 | 字数:84.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章 深山避世两年
孙思邈在山里搭了个茅屋,玉太白住的很不习惯,澡都没得洗,蚊子还多。
要不是孙神医将迷迭香放在屋子四角,晚上他估计会被蛰死。
而且吃的也只是果蔬,好在玉太白对保持身材很看重,只吃果蔬也还能接受。
其实他的背包里有几个老家的玉米,都是村里人自己种的,出来打工之时村里沾一点边亲戚送了他一些,还附带了几个土豆、地瓜。
这些粮食无疑成为了他的压箱底。
只不过这些糯玉米和甜玉米有些老。
到了这里,没了软床他睡不着啊,难受,到了古代感觉活着都难。
他已经九分相信这是唐朝了,但他还抱有一丝侥幸,希望一觉醒来就恢复原样,毕竟这里生活太苦了。
第二天发现他还在这里,心中五谷杂粮。
孙神医说过一阵子才去有人的地方,他还差几味药,他还给玉太白指路,若是玉太白想自行离去也可以。
玉太白野外求生能力可不强,虽说看过看过一点,但走起来就发现实际情况要恐怖得多。
“你千万不要乱跑,山里有猛虎,这个茅屋很安全,在这里等老夫回来!”孙神医采药前千叮咛万嘱咐。
这里有老虎?
这个茅屋是在悬崖上,过来的时候还得经历一段攀岩的过程。
慑于猛虎,玉太白只得听命,于是这两天玉太白就开始拼命回想他会什么。
第三天,玉太白的脚好了之后觉得一个人闷得慌,手机没了电他才知道孤独有多么可怕,尤其是在这深山老林里。
跟着孙神医还能说说话。
孙神医给他扎了几次针后,发现玉太白基本不再说胡话,还以为玉太白正常了。
玉太白无聊之时会问了一些药材的名字以及功效,孙神医发现他挺好学的,记得也很快。于是道:“你识字吗?”
孙神医年纪已经70岁了,得知他年龄的时候玉太白仿佛见了鬼一般,感到不可思议。
也因年纪大了,孙神医也希望能收一些徒弟。
“我不是文盲,我识字的!”玉太白可不想被人鄙视。
孙神医一怔,然后从怀里拿出了一本书《名医别录》,里边记载各种药草。
玉太白也不懂这本书的价值,就当解闷看,一一和看到的药草对号入座,偶尔会请教一些繁体字。
晚上回去之后还请教孙神医怎么把脉。
孙神医见到玉太白年少,和他一个曾孙差不多大,也起了长辈特有的慈爱之心,便教授了一二。
至于玉太白说的什么细菌啊,病毒啊,炎症这些孙神医一开始还以为他在说胡话,一想似乎又有些道理,但无凭无据,也没有深究。
玉太白不知不觉在这山间就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玉太白本就是农村人,小时候也在山里奔走过。
一个多月后,一老一少都背着竹篓走出了翠华山。
刚出翠华山就听到兵变的消息,都在传杨文干造反。
路上不少人向孙思邈行礼,看来很多人都认识孙神医,这些人都衣着朴素,很多人还穿着草鞋,蓬头污垢的,看到玉太白之时都用奇特的眼光看着他。
一路上孙思邈帮了不少人看病,孙思邈也打了下手,这些都是寻常贫苦人家。
这些贫苦人家见玉太白一身宽松衣袍,又跟孙神医一路,虽然头发和背包很怪异,但还是很客气,甚至是卑微,对玉太白也连连称“是”。
这些贫苦人家住的基本都是茅屋,屋里也没什么东西,就连吃的也仅有大豆和粟米,吃的菜也是寻常白菜或者野菜。
饶是如此,被孙思邈救助过的贫苦人家都想招待孙思邈一番,孙思邈和玉太白又怎么忍心吃他们的呢。
炎炎夏日,苍蝇到处飞,玉太白很不适应,这种环境下想不生病都难,因此孙思邈给他们看病后,留下药材嘱咐如何使用后,玉太白还特意叮嘱他们注意打扫卫生。
玉太白皱了皱眉头,古人的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真的太差了,他们基本都住在河边活着山泉旁,也有一些人家以井水为生。
打水回来后直接放入水缸里,口渴了就直接喝,这也是潜在的致病因素。
但凡玉太白遇到的都会叮嘱他们,尽量不要喝生水,但这些人家似乎并不买账。
“喝个水还需要烧一遍吗?那也太费事了!”一个鼻涕娃正在用水瓢喝水,他看玉太白的眼神仿佛在看一个奇行种。
毕竟喝白开水这言论在民间还是比较逆天的。
孙思邈倒是没说什么,他是认同玉太白的观点的。
但是从古至今他们都是这么过来的,虽说水确实会被一些小动物污染,比如鱼、虾、蟹、青蛙等等,但也不至于直接染病。
若水源里有动物尸体,那就另当别论了。
但仅凭孙思邈一句话就让整个大唐的人都喝烧开后的水,这不切实际。
到长安这一路,玉太白内心是沉重的,这个时代的人民苦多了,对比起来这一个多月在山林里奔波倒不算什么了。
第2章 深山避世两年
背包里的那些玉米、土豆和红薯还好没成为粮食。
当时他还想吃来着,后来听说这是作物之时,孙思邈就制止了他,跟他说了一通粮食的重要性。
于是他们就共同决定要培育这些作物,孙思邈把那些种子当成了宝贝,还专门找了一处好地方进行种植,也是在山里。
也幸好孙思邈制止了他,否则那些粮食估计就没了。
到了长安城里,长安是另一番景象,并没有像电视剧中那般繁华,地上泥泞,店铺里苍蝇也很多。
但长安人的生活条件要比路上百姓的要好得太多。
此时,玉太白和孙思邈正在一间铺子里吃面,玉太白吃了一口后,发现这面味道并不好,他已经意识到这个时代和他之前所处的世界岂止是天壤之别。
他不是什么大圣人,自己吃好喝好睡好就行,但在这个世界要达到这样的水平都是奢侈。
“太白,你为何闷闷不乐?”
玉太白一怔,道:“没什么,就是觉得长安内外,天壤之别,百姓生活不易!”
从这一个多月的相处,孙思邈发现玉太白有“癔症”的误会已经完全解除,玉太白不仅没有“癔症”,反而天资聪慧。
孙思邈最开始学医的时候,对药材都是死记硬背,等学的足够多之时,对从医一道有了一定见解,这才开始凭借自己的经验将药材分类。
但玉太白则不一样,他只是看了数味药材,就开始了分类,还自己用书将草药记载下来,附上图片。
短短一个多月,玉太白就记录了上百种药材,这一次他们到长安,就有补充空白书籍的念头。
就是玉太白的字太丑了,但画又栩栩如生,这很怪异,一个画作的很好的人字却很丑,这本身就很离谱。
此时听到玉太白说“百姓生活不易”后,孙思邈摇了摇头道:“这帮权贵就不是东西,没一个为老百姓着想的,你以为老夫是因为什么才不帮那些权贵看病?”
玉太白自然听得出孙思邈的话是什么意思。
“孙老大义!”玉太白对这个师傅还是很佩服的,可没几个人敢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么说。
店里就有不少人看向他们,刚那番话显然被他们听去了,但见孙思邈白发苍苍的模样,也没人敢说什么。
古代是很尊重高龄老人的,年到花甲,基本就没人来招惹了,老人都开始享清福,就连县令也不想去招惹这样的群体。
尊敬老人主要还是汉代遗留下来的习性。
孙思邈面容虽然没有很多皱纹,但那花白的头发可不是骗人的,至少得六十岁才有这种程度。
而且孙思邈无意间透露出的老者气质也很重,只有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头才敢这么肆无忌惮地说话。
玉太白和孙思邈也没有理会众人,吃完面之后,找了几家店铺买了几套道袍和一些空白的书籍,两人又继续往深山老林里钻。
现在兵荒马乱的,玉太白宁愿跟孙思邈进山都不愿出来。
孙思邈层问过玉太白要不要回太白山一趟,但玉太白拒绝了,主要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家人,穿越之前他也没有家人了,回太白山干啥。
况且现在兵荒马乱,还有人造反,说不定就变成了壮丁。
等李世民上位了再说。
玉太白小时候得过肺痨,确切地说他家人都得了肺痨,父母拼命挣钱买中药给他吃,或许父母的真诚打动了上苍,他竟然通过中药治好了肺痨。
可惜他父母因为西药的副作用太强,早早地就抛下了他。
也因为当时西药副作用太强,所以他父母趁他还没病重之时,就让他尽力尝试中药,也用了很多配方。
也因为这病,年少时没少受人白眼。
所以玉太白对一些中药是知道的,但不多,往山林里这一钻就是一个多月,玉太白的画册已经画有数百种草药,他的画功也大大提升。
经过孙思邈的指点,他的毛笔字也有了不小的提升,已经在朝正楷字靠拢了。
当他们再次出来后,孙思邈打算回家一趟,毕竟要到中秋了。
孙思邈家在长安城北边的五台山附近,这次回来看病的人又是络绎不绝。
孙思邈基本每年中秋都会回到这里,他可不会去长子任命的地方。
三个儿子都拗不过他,只好每年中秋都回来一次。
整个中秋节孙思邈不是在看病就是在看病的路上,玉太白也在帮忙看病。
孙思邈的家人特意腾出了个院子给孙思邈接待病人。
中秋的月亮很圆,玉太白却没有丝毫赏月的兴致,虽然没见过父母,但不妨碍他怀念小时候被爷爷奶奶围着转的日子,时过境迁,没想到他稀里糊涂地就到了唐朝。
车上发生了什么他不敢再往下想象,因此只好彻彻底底当自己是个穿越人。
造反的杨文干已经没了,北方似乎也很不安定。
玉太白觉得这个世界太可怕了,还是陪着孙思邈躲到深山老林里安全些。
在深山老林里玉太白和孙思邈偶尔也会谈论朝廷局势。
玉太白说李世民会上位,他说李建成和李元吉不行,还得是李世民。具体的他不敢大嘴巴,毕竟未卜先知这种太可怕,他若是敢说‘玄武门之变’,敢说李建成在后宫乱来,估计李世民会先把他给弄了。
孙思邈很欣赏秦王,可惜他不是太子,对于玉太白的说法他不是很信,毕竟李建成旗下的杨文干造反了,李建成都还没被李渊撸掉,只是贬成隐太子,鬼知道李渊在想什么。
可见朝中的局势对秦王是相当不利的,也由此可见当今皇上对秦王有多忌惮。
其实很多人都往深山老林里钻,但又害怕山里的猛虎,进山的有不少人命丧虎口。
山里真有猛虎,玉太白和孙思邈遇到过不少次。
记得第一次遇到猛虎的时候,孙思邈三两下就爬上了最大最高的一颗树,玉太白则是险之又险地在虎爪的追赶下爬上了树,然后用镰刀示威。
那老虎上树后腾不出抓子,只剩个脑袋能对玉太白造成伤害,玉太白拼了命地用镰刀嚯嚯虎头几下,老虎吃痛之下才下树,还守了老半天才离开。
自那以后玉太白对孙思邈更加佩服,70岁的老头爬树比他还快,你管这叫老人?
孙思邈后来又教了玉太白一些强身健体的本事,还有爬树的本事。
可见想往山里钻也得掂量掂量山里的猛虎和毒蛇。
看来“苛政猛于虎”不是说说。
终于在差不多两年之后,玄武门之变来了。
这两年的时间玉太白跟孙思邈学了个七七八八,但能消化的也就三成,虽没有孙神医那种药到病除的神迹,但给人看病已经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