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下乡知青有物资
作者:姈月 | 分类:现言 | 字数:39.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9章 摘果趣事
果园的场地是开辟的荒地,山坡,还挺大的。
里面整整齐齐的全是种植的李子树,树可能是进行过人工干预过的,看树杆的大小每棵树树龄也有好几年了。
但是为了采摘方便,这些树都是人工修剪过,树不是很高,树的枝丫都是向下弯的。
要将熟透的李子和7到9分熟的都要摘下来,剩下的那些还要长一两天。
这种7到9分熟的李子最适合拿来做果脯干,熟透的适合制成果酱。
先将可以采摘的全部摘下,至于品相,那要等摘完了再统一挑拣。
人家食品厂对果子的品相是有要求的,质量好的一个价格,中等的一个价格。更差一些的?不好意思,人家看不上。
到时队里就会将这些淘汰下来的果子分给村里人,让大家也能吃上水果。
至于小孩子们在地上捡的,那就是谁家捡的就归谁了。
乔轻轻和俞三婶子她们到了被分到的那块地上,一人一棵树,扫荡式进行采摘。
一会功夫就摘了一背篓,背到门口去,那里有记分员带着称重,称重后记到一个小本本上又去下一趟。
边摘边唠起嗑来。
“三婶,您家芝芝快放暑假了吧。”乔轻轻也是跟三婶熟了才了解到她家的情况。
要说俞三婶家啊,那在俞家湾大队也是很有声望的一家了。
俞三婶的男人在俞家湾大队辈分高,队里很多人见了都要叫一声叔。
家里孩子还成器,俞三婶家两个儿子,一个小闺女,两儿子都已经成家。
大儿子参军,这就不得不说一声了,俞家湾大队因为以前抗战时也出过力,村里很多人都参过军。
年轻一辈中也有好几个去当了兵,也因此俞家湾大队很是民风淳朴。
二儿子当兵没选上,最后考上了队里的计分员。如今过得也不错。
小闺女也争气,今年13岁,考上了公社上的初中,住在集体宿舍,每周回一次家。现在也快放暑假了。
乔轻轻在这小姑娘周末回家的时候也是见过几面的,小姑娘跟她差不多高,清秀佳人一枚,就是见到外人有腼腆。
听到乔轻轻说起自己小闺女放假的事,俞三婶也很高兴。
是呢,自己闺女要放暑假了,哪能不高兴呢,虽然闺女每周都回家,但她这个做娘的,还是很高兴闺女能陪在她身边。
“对对,那丫头是快放假了,也不知道明年能不能考上高中,一晃这些年就过去了。”
“哎呀,芝芝那么聪明,肯定能考上高中的。我才担心呢,你们都知道,我家那小子不是读书人的命,当初要不是我和他爹鞭策,初中都考不上。”
接话的是另一个婶子,都叫她兰婶。
她家情况乔轻轻也听说过,家里五个儿子,前面四个儿子小学毕业就没在念书了。剩下的小儿子跟俞芝芝都在镇上读初中。
“嗨,你家五个儿子呢,每年队里结算工分你家都排前头,可羡慕了不少人呢。”这年头,儿子多就是劳力啊。年婶子就很羡慕,她家就两个儿子。
“你咋不说你大儿子在公社国营饭店上班呢。”兰婶子翻了个白眼,好笑道。要知道饭店里油水可多了。
俞三婶也笑了。
“还是咋们村好,当兵的,做工的,读书的人都不少。就是这个果园都能让咋们每年多上一笔收入。”人嘛,都是希望自己的后辈能过上好日子的。
“就是就是,咱们队里的小学每年报名的人都挺多的,就连附近的大队不也是把孩子送到咱们大队来。”又有婶子插话道。
乔轻轻都不插话了,这些婶子们说得正起劲,她也听得很起劲。
大家说得起劲,手里动作也没有停。
这时,年婶子又道:“嗨,你们别说,咱们俞家湾大队大队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别的大队可嫉妒我们了。”边说边翻了个大大的白眼,语气也嘲讽极了。
瞬间吸引了大家都注意力,乔轻轻也竖起耳朵,都被勾起了好奇心。
见到这种效果,年婶子很是满意,这才开口。
“前两天我不是去隔壁大队走亲戚去了嘛,她家娶媳妇,叫我去吃席。”说完还停下手里摘李子的动作,拿出水壶喝了一口水。
“然后呢?别卖关子了!”俞七婶急道。
“还不让人喝口水呢这是,急什么?”
手上继续摘着李子,边开口说道:“那天跟我同桌的有一个是刘家梁的人,你也知道,他们那里太偏了,要翻好几座山才能去到那边。所以那边很穷。”
“嗯,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吗?”附近都没什么人愿意将闺女嫁到那边。
“对呀,我都跟她不熟,就开席前桌子上聊天。她一听我是俞家湾大队的就开始酸了。”
年婶子咳嗽了两下,学着别人说话的语气开口:“哎呦喂,要我说拉,有那钱念啥书啊,白花那个冤枉钱,还不如让孩子在家帮忙干活呢。”
“这城里人不也念了书还要下乡来当知青吗?还要来跟我们农民抢饭吃,所以说念那么多书有啥用啊。”
这婶子将那话里的阴阳怪气学了个十成十,听得附近的几个婶子都想骂人了,还好想起,眼前的人是自己人。
“后来呢?”乔轻轻捧场到,她已经料想到后面会发生什么了。
“后来,那我肯定是怼回去了呀,她虽然没有指名道姓的说谁,可那眼神直瞅着我,那我可忍不了。”年婶子说得眉飞色舞。
“我就说,难怪你那边穷得都没人愿意将闺女嫁到那边了,穷还不自知,哪比得上我们大队啊,年年拿优秀生产大队呢。”
年婶子似乎又想起当日情景,笑得更开心了。
“你们是没看见,当时的情景,气得那女人差点破口大骂,我也懒得跟这种人讲道理,刚好开席了,搭理她我还不如多吃点呢。”
总有那么些人,羡慕嫉妒别人家的好日子,自己却是什么都不愿意付出,搁那搞笑呢。
“自己见识短浅还害了后辈,这种人,哎……”俞七婶也不知道说什么了,各人有个人的命吧。
“虽然说城里的知识青年要下乡,可你看城里招工,哪一个不需要文化,最低都得初中毕业。就连咋们大队的大队长,计分员啥的不都是有文化的人。”
虽然这时候很多有文化的教授什么的被说成臭老九下放了,但也没能影响到他们农村不是,都是三代贫农出身,他们怕啥。
这还是到手的才实惠,看看他们队有多少人参了军,又有多少人在公社能找到工作。再看看其他大队又有多少人?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乔轻轻就是因为了解过俞家湾大队的情况,对俞家湾大队的领导人很是佩服,也不由庆幸自己下乡的地方是俞家湾大队。
“不行,今晚我就要督促家里的几个孙子辈的好好读书,再怎么的也得把初中念完。”这些婶子聊完,想起家里的儿子,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就指望着孙子辈的出息了。
“是啊是啊,咋们都能出得起那个钱,就得让他们去试试。”兰婶子接话道。
她们的孙子孙女都是可以上小学的年纪了。
乔轻轻:“婶子们都是有大智慧的人。”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她觉得俞家湾大队这样的风气正好。
下午的上工时间,就在婶子们的唠嗑中愉快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