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祖国助我成女帝

作者:来碗红油抄手 | 分类:古言 | 字数:37.3万

第68章 同流合污

书名:穿越:祖国助我成女帝 作者:来碗红油抄手 字数:2177 更新时间:2025-01-24 02:03:32

家主说过,这事儿本来就是要宣扬出去的,倒也不必瞒着。

侍从瞟了那人一眼,说道:“北疆军士粮草紧缺,秦家特意筹备了一批,县主亲自押运去北疆!”

“县主要去北疆?!”

这一声惊呼将周围百姓都吸引过来,侍从瞬间被围了个结实。

“去哪里,去北疆?”

“谁?县主?福惠县主亲自去吗!?”

“县主千金之躯,怎能去那么危险的地方!”

侍从没想到自己一句话,涌上来这么多人,七嘴八舌的头都要炸了。

“停,停!”他扯开嗓子吼道,待众人安静下来,继续说:“怎么不能去?县主说了,军士艰苦抵御蛮夷数年,抛头颅洒热血,咱们才能过上安安稳稳的好日子。如今北疆粮草告急,秦家自然该尽力支援。”

“这……这也不必县主亲自去啊,而且朝廷不供粮草吗,怎的要秦家去?”

“县主说了,受皇上恩泽领弋江城的食邑,就该代城中诸位为国出力!且……”侍从叹了口气道:“连年战事,朝廷一时供不上粮草也是有的。”

“那多危险啊,听说北疆乱着呢,常有蛮夷突入劫掠,军队也无法全然守住。”

那侍从朝前面呶了呶嘴:“瞧瞧,家主派了百骑侍卫相护,各个勇武,县主也身手极好,怕什么?即使真碰见了小股蛮夷,没准儿是给我们少主送了军功呢!”

“我得去买些好纸墨,抄几卷经奉给佛祖菩萨,为县主祈福……”一个大婶嘴里小声念着往书画铺子去了。

秦仪君边走边絮叨:“祖父,防刺服一定要穿好,睡觉也别脱,不碍事的。子弹、应急的药都记得随身带一些,不要喝太多酒,都这么大年纪了,多注意身体……”

“好了好了,这些话你都说了三天了,祖父知道了!”秦峥嵘脑瓜子疼,头一次知晓孙女能说这么多话。

这几天逮着空就在他边上絮絮聒聒,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放心吧,仪君,我硬朗着呢。”秦峥嵘抬手拍了拍孙女儿的肩膀。

秦家多有寿数不长之人,他之前又因至亲离去心神震荡,以致身子有些虚。

可自从仪君来之后,他感觉那股子精气神儿,又渐渐回来了。这些年善加保养,身体好了不少。

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看着仪君坐上那个位置,看大秦重掌天下,得活得更久一些!

越近府门,越听见外面的喧闹声。出门一看,好些百姓站在道路两旁,远处还不停有人跑过来。

“恪叔,怎么回事,大清早的怎么这么多人?”秦仪君问。

站在台阶下的秦恪听见少主喊他,折起手里的单子,答道:“少主,是住在旁边的百姓被车马声吵醒了,知道是您要去北疆,就自发前来送行。”

秦仪君想了想,叫珠鸢去将套在马车前的两匹马中,她常骑的那匹马解出来。

“既然大家要为我送行,总不好坐在马车里让大家见不着面,还是骑马出城吧。”

秦仪君学了骑射,且马术不错,但她一直不太喜欢骑马出门。

骑马哪有坐定制马车舒服呢,她这个人倒是不怕吃苦,但从不吃没有必要的苦。

即使有马鞍,骑久了大腿内侧也会被磨破,难受得紧。

少时,粮草车马整队完毕,珠鸢和师傅张珈也各自骑上了马,她们会与秦仪君一同前往北疆,贴身随护。

“祖父,孙女拜别。”秦仪君向祖父行礼后,转身走下台阶。

刚抬脚踩上马镫,却听见身后祖父在叫她。

“仪君!”秦峥嵘似还想说什么,最后也只吐出两个字:“保重。”

“祖父,保重。”秦仪君说完,翻身上马,沉声喊道:“出发!”

以三人为首,马蹄声哒哒响起,绵延的车队缓缓动起来。

看着马上神采飞扬、英姿飒爽的少女,秦峥嵘露出自豪的笑容。

这就是他的孙女儿,承始皇帝遗志,即将,逐鹿天下之人!

“县主一路顺风!”

“县主福泽绵长,万事如意!”

“县主,一定要平安回来!”

秦仪君面带微笑,不断点头致意。

大道两旁百姓们的声声呼喊祝愿,一路跟着车队连绵到城门处方止。

等出了城门,走了一段路后,秦仪君又上了马车。

粮草车队一行自弋江城去北疆,要先到南阳码头上船走三日水路,再转陆路走上十余日。

水路倒好说,是秦家安排的商船,真正难走的,是后面的陆路。

这三日,可要好好歇息养精蓄锐,才好面对和解决之后的重重险阻。

————

京都,皇宫,隆庆后殿。

香炉上缕缕青烟升起,建隆帝正歪在软榻上打盹儿,身上搭着床薄棉被。

温小泉从殿外轻手轻脚进来,手中拿着一封密报,就这样静立在一边候着。

一刻钟后,建隆帝悠悠转醒,半睁开眼来:“什么时辰了?”

“回皇上,才至未时。”

见他手里拿着密报,建隆帝睁开眼问道:“哪儿来的?”

温小泉上前扶皇帝起身后递上信封,回道:“禀皇上,是南阳州来的密报。”

“哦?这倒难得,好些日子没有从南阳州来的密报了。”

弋江城甚至整个南阳州,可以说是整个吴朝现今除京都外最安稳的地方,不像其他州城,人祸灾殃不断。

建隆帝接过密报拆开看完,勃然大怒,这些混账东西,自己不清白,也要想方设法拉别人一起同流合污。

别以为他不知道,天下这么多豪商大户,九成九背后都有世族的影子。

就算本来没有,一旦发展起来也会被世族想尽办法收服驱使,乖乖为其敛财。

好不容易出了秦家这个清流,虽只是商户,却有助他稳固天下的功劳,得赐“仁商”匾额,秦仪君也是他亲封的福惠县主。

建隆帝知道,秦家与蒙鳌蒙大将军有所联系。

可经查,只是蒙将军对福惠县主的父亲、秦家之前的少主秦安康有几分欣赏,于是借个名头供秦家自保而已。

那的确是个文武双全的俊杰,只可惜英年早逝。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他如今看秦家哪哪儿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