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做义军,截胡和亲公主
作者:孤松 | 分类:历史 | 字数:6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07章 赵元
义军从北门入城,南门临大河,城中的富户、官吏都是自东西门逃跑。
虽然义军入城之后迅速抢占两处城门,但还是让相当一部分早有准备的人溜出城外。
县主簿依然顽抗到底。
他带着好不容易收拢的二三十人扑向义军最先占据的北门,把守城门的仅有一个什,十个人。
主簿心中稍慰,立刻下令进攻,并且身先士卒,提起一把宝剑便冲在最前面,大声喊杀,面目狰狞。
然而区区百米的距离,他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头子硬是冲在了最前面!后面的士兵一个个陆续减速、逃窜,不见了人影。
待最后十米冲刺的时候,竟然只剩下主簿一人的喊杀声回响在北城门。
守城的什长眼神示意,一个小队迅速迎面冲上,主簿一剑都没来得及劈下来,就被按住手腕,用力一个翻转按在地上捆上双手双脚。
义军毕竟人数太少,虽然第一时间占据四处城门,抢占县衙,但城中混乱却难以扑灭,一些宵小趁机作乱,再兼刚进城不久的士绅恐慌乱走,溃败的魏军士兵和许多乡兵、家丁慌张乱走,义军这点人数根本无法迅速控制局势。
反而因为不熟悉城中道路,往往跟丢了人,遭到莫名的袭击。
萧哲大怒,命令三个伙立刻扑向乱情最严重的东城区,同时将俘虏的两百多个士兵、乡兵,以及县衙的官吏聚集起来,高声问道:“谁能平定城中乱局?”
“谁能平定城中乱局?”
连问三声无人搭话,萧哲只好再将一些乡兵和县兵抽调出来四五十个,同时将两个什的士兵插进这些人中,带着他们一起去平定乱局。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人踏进县衙的大门,大声道:“我可平定城中乱局!”
萧哲连忙踮脚看去,也是个穿官服的县官,便急忙迎上去前来。
“敢问先生姓名?”
来人年纪不大,三十岁模样,个子一米八多,相貌俊朗,当即行礼道:“在下赵元,愿助将军平定城内乱局。还请给我兵马!”
萧哲立刻将那整理出来的六七十人交给他。
谁知赵元又说道:“这些人不堪用,我只要义军!”
萧哲稍一犹豫,便将手底下一半的人交给了他。
赵元领了兵,抱了抱拳,随即在那群官吏中叫上几个人的名字,带着他们一起离去。
来到南城区,赵元立刻给跟来的几个官吏划分了职责范围,并且将跟来的士兵几个一组分给他们,让他们管理好秩序。
而他自己则带着最后剩下的一个什直接到南城区一处宅院中,破门而入。
院中点起两盏灯笼,隔着高墙并不能看清,围在院子里的有二三十人,突然被破门而入,具都惊讶不已,纷纷去拿武器。
赵元直接下令道:“全部杀光!”
带队的什长也不废话,让一个人留在原地保护赵元,其余人立刻排开阵型杀向那混乱的人群。
如屠鸡宰狗一般将他们宰杀殆尽。
不消两刻钟的时间,南城区便彻底安静了下来,秩序井然。
萧哲颇为欣慰,随后又将赵元找了回来,给他一个什去北城区帮忙,另外两个什在南北的大道上巡逻。
混乱持续了半个时辰,终于被平定,大部分溃兵投降,还有一些地痞流氓试图出城,被义军斩杀,城内恢复了秩序。
在站稳脚跟后,萧哲立刻派人通知王怀加快脚步赶来楚丘,或者楚丘外面的镇上。
王怀得到消息后通告全军,加快脚步,随即又上报姜总兵。
上午,王怀等人终于赶到楚丘,稍微休整后,便分兵去城外的村镇,并准备好酒水饭食迎接大部队。
当日傍晚,义军大部队艰难的长途跋涉赶到楚丘,立刻按照已经规划好的方案在城内城外住下,大量的热水、热饭、热汤被送去军营。
吃了饱饭,集体陆续洗漱一番,早已经疲乏了的全军将士当夜早早的睡下,鼾声此起彼伏。
夜深渐深,城中的喧嚷褪去,重新安静下来,往来巡逻的士卒恪尽职守。
最早进城的王怀一营仍然负责城中防备任务,分散驻扎在城中各处维持秩序,一天白天的时间没有休息多少,依然非常困顿。
把守城墙的傅恩打了声哈欠,昏昏欲睡的模样,忽然被从后面拍了一巴掌,吓得他一个激灵,还以为是哪个上官巡逻到这里,赶紧立正站好,同时转身看。
见到来人,傅恩松一口气,骂道:“你小子!吓我一跳!走路没声音的吗?”
董兴笑了笑,“虽然这么整天到处跑还要打仗很累是不错,但我感觉……其实体验也还不错啊!”
傅恩诧异的望着他,目光像看傻子一样:“这还不错?累得要死!”
董兴道:“你看,你一个佃户的孩子,若是没有总兵,现在是不是还在家耕田,一天到晚累不累?还吃不饱饭,更要看人脸色,被打被骂也不敢还口……”
傅恩忽然急了:“胡说!谁敢骂老子,老子给他门牙打掉!”
董兴斜着眼睛看他:“吹,继续吹!”
“谁跟你吹。”
傅恩没好气的回怼一句,等了一会,见他不说话了,又拿肩膀碰了碰:“你怎么不说了?”
董兴暗暗磨牙,闻言,骂道:“懒得跟你说,滚蛋。”
“嘿,你这人……”
……
县衙。
义军先遣军的主要几个文武全都集结在堂中,打起精神开一场小会。
最早来到楚丘的萧哲将城中情况做了大致介绍,随后将协助安定全城的赵元举荐了上来。
除了赵元以外,还有几个跟随赵元一起安定局势的大魏官员,不过他们没有在场,但依然已经帮着义军做事,想来也不得不继续跟随义军做事了。
姜羽斌笑道:“赵大人能在临危之际主动站出来平定乱局,避免百姓遭到更大损失,此诚可贵!不过我军不可能在楚丘久待下去,不日就将转移,不知赵大人可愿随军同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