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远古:悠哉种田

作者:薄言归沐 | 分类:古言 | 字数:28.9万

第43章 即将远行

书名:穿越远古:悠哉种田 作者:薄言归沐 字数:2427 更新时间:2025-02-12 02:05:38

接下来几天,慕荷白天专心致志的守在自动捣米机边上,把所有谷子脱壳。

等待的时间她也没有闲着,见竹筐不够了,就去编织了几个竹筐。

然后给菜地浇浇水,打扫下洞内里里外外的卫生,把需要晾晒的食物全部搬出来再次晾晒了一番。

等实在是没有闲活了,慕荷把洞内的纺车给拿了出来,放在棚子下的大叶片上,坐在旁边纺线。

这段时间,慕荷纺线的动作已经有点模样了,也比刚开始时娴熟了不少,至少没有再出现扯断线的情况。

现在纺织好的线足够织出一条棉裤了,再用不了多少天,就可以织出棉衣、棉裤了。

眼下虽然还没有入冬,但是早晚间还是有些凉意,尤其是秋天的风,有时候刮在身上使人不寒而栗。

慕荷现在身上穿的这身“吉利服”是一点不抗风。朔风一吹来,立马吹透衣服,就觉得浑身冷飕飕的。

好在慕荷一直在活动,就并未感觉到有多冷。而且干活的时候穿这身正合适,不冷不热的。

等第二天,慕荷上午去谷外灌木丛中收取了一次陷阱。

新布置的陷阱处比原来位置好很多,收获了两只野鸡和野兔,一切都在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终于在历经了四天之后,慕荷把所有的谷子全部脱壳成功,脱壳后的小米整整装了满满六竹筐。

她用大叶子将其妥帖的遮盖好,以防受潮发生霉变。

毕竟在这陌生的充满未知的远古时代,想要生存下去,渡过漫长的冬天,最重要的莫过于粮食和衣服。

有了米后她就可以果腹,保住性命。有了衣服后,可以驱除寒冷,不至于冻死。

这两样是她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这两样得到保障她才能有充足的时间,毫无后顾之忧的去做别的事情。

小米储存好后,慕荷去坛子中查看浸泡好的兔子皮。

兔子皮经过一个星期的搅拌与浸泡,已经充分吸收了坛子里面的鞣液,现在摸上去已经相对很柔软了。

慕荷把兔子皮从坛子中拿出来,然后又另外取了少许的单宁鞣液倒在毛皮内侧,把它迭折包裹起来。

这期间她非常的小心翼翼,没有让鞣液从毛皮里面流出来。

当毛皮包裹好了以后,慕荷把它放置到外洞边角阴凉的地方。

等再经过几天之后,把兔子皮取出来进行拍打、揉搓一下,就可以用来制作皮衣了。

她又去取了大量的栎树皮,然后把剩下的兔子皮按照同样的方法再次浸泡到坛子里面。

看着生活一步步、步入正轨,一下子闲下来的慕荷又开始空虚了。

她趁着没事做又去把柴房扩建了一番,然后去谷外收集了两天的柴火。

等柴火收集完后,慕荷终于纺织出来足够的棉线了。

但是想要将其做成棉衣,还需要把纺好的线织成布。

但是织布的话就算是专门纺线的熟练工人,大概十几天才能纺出来一匹布。

慕荷考虑了一晚上,觉得眼下还是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棉衣、棉裤上面。

毕竟有了兔子皮后,就算冬天来临了,她可以先靠着兔子皮抵御一段时间的寒冷。

思虑再三,慕荷终于下定决心,决定了明日出发远行,去那片更神秘的森林中探索一番。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开始准备远行所需要的工具。

毕竟对于不曾熟悉的地方,她的内心还是充满恐惧的,而且那块区域的危险她也一无所知。

只能多带着一些防身武器,真遇上危险了,可以保住性命。

慕荷准备先制作两根火把,她去松树处把收集的松油收取回来,然后放锅中熬制。

接着又去柴房中找了两根差不多大约50厘米左右的木棍。

这样的高度制作的火把,既能够保证手持的安全,也能顺利的通过一些低矮的树木。

慕荷用石斧将其砍成十字口,然后用两个小树枝呈十字架的形状固定在当中。

接着开始制作把心,她用揉搓的灯草芯在木棍上缠绕了一圈,又加了一些干枯的树叶,把它捆绑起来。

然后将把芯卡在十字口里面,把熬制融化成胶状的松脂抹到把芯里面。

做好火把后,慕荷点燃了火把试了一下。

火把燃烧起来很明亮,而且这样做出来的火把燃烧的时间也会更久一些。

等两个火把做好以后,慕荷开始制作弓箭。

她找了一颗直立的直径差不多5cm左右的小树干,然后把它劈成两半,用小刀将两端削成逐渐细下去的形状。

削的时候慕荷只削了树干的腹面和两侧,背面没有削。

因为她怕削了背面,到时候承受张力时会断裂。

中间她单独削出来一小部分,便于后面握持,两端给刻画出了挂弦的凹口。

等削好后,慕荷用石头在弓上来回摩擦,把厚度给削减的少一些。

接着她把晒干的芭蕉纤维,两股分别顺时针拧了一下,然后逆时针再次缠绕在一起,做成弓弦。

然后把弓弦捆绑在预留好的凹口内。

接着,慕荷右脚顶住弓,左手把弓弯曲到需要的程度,然后把弓弦固定结实。

做好弓后,她用手持着弓调试了一下。

弓有些不对称,右边比左边弯的多了一些,慕荷又用小刀把弓臂的腹面再次刮了一下,让两臂均匀对称。

如果弓不够均匀,张力就会分布不均,到时候可能会导致弓臂断裂。

做好弓后,慕荷回洞内吃了个午饭,又回去接着做箭矢。

她把竹子切成60cm左右长短,然后用石斧将其劈开,劈成细长的扁竹条,去石块上磨成了三角的形状。

接着慕荷把收集的野鸡羽毛撕成两半,在树上取了一些树脂,涂抹在箭杆上。

再把箭羽黏粘上去,固定在箭头的顶部,使用线死死的锁住。

箭杆头部她用火使其碳化,再次在石头上磨尖。

慕荷一共做了六只弓箭。

弓箭做好后,她用石斧又去砍了一块树皮,把树皮的中间刻出一道痕迹,在轻轻的对折一下,两端用树皮捆绑结实。

一个简单的箭囊就做好了,慕荷又在两端捆绑了一下绳子,这样路途中可以把弓箭背在后背上。

全部完工后,慕荷带着弓箭走去谷外,准备先试试弓箭的威力如何。

她从后背掏出箭羽,弯弓、瞄准、发射,动作是一气呵成。

但是可能手臂力度不够,箭矢没有到达树木时,就落下了。

再次射击时,距离够了,却没有射到树上。

慕荷还不信邪了,她捋了捋袖子,再次拉起弓发射……

就这样她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练了一下午箭。

等夕阳西斜时,再次发射出来的箭头已经势如破竹,稳稳当当的插在木桩子上。

她似乎也找到了感觉,再次射击了几次都直接命中目标。

慕荷这才满意的收起弓弦回到庇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