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底色:许亦斌文艺活动笔记
作者:许亦斌 | 分类:其他 | 字数:191.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章 言归正传(四)
上传续写,言归正传。
由于自己的写作需要回乡采风,顺便了解一下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当年“装疯卖傻”的事情。
我的这位邻居乐安爷爷给我讲起来这件事:唉……他自己这是何苦呢?能活过来当然是好事儿,大伙儿自己高兴还来不及!至于“起尸不起尸”的谁心里还没有个数?
在当时是在闹“运动”,可也不该他的事了!富农成分还不是哪几辈子的事儿了,就像他家这种情况,哦!就是咱家的这种情况咱这里也有!在那当时只要自己不去声张,谁也不会去得罪哪人!早就有些人看出来了闹哄哄不大正常,再说咱这村地处“三不管”地带的地方,只要留心咱这里还算是比较宽松的!这人也太老实了,自己一个人爱较真儿,凭借自己的主观想法想什么就是什么,再加上又有人爱过去逗引他,他自己也吃了不少亏儿,包括咱自己在内。后来一寻思到了他们这一辈儿还不是和咱这里的贫下中农一样?又何必跟自己的身体革命本钱过意不去呢?
这个时候我的爷爷奶奶已经先后离世多年了,如果他们自己在天有灵听到这些心里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咱这村子里的自发组织响应运动积极分子有的头脑一时发热凑凑热闹看光景儿的也有……还有的要不是迫于形势甚至有的借机报复那些曾经跟自己过意不去的主儿。其实他们自己也不想真的得罪人,毕竟总是自己的老少父子爷们儿!不过这话儿也只能是现在说说,嘿嘿……上面来人咋咋呼呼闹闹走走形式唱唱苦肉计再把得罪人的责任事往上一推……”
我为爷爷奶奶的过去感到了可怜,就在他们为了自己的“适者生存”侥幸心满意足的同时,在这里却隐藏着并不属于他们自己的额外担负……这一切本来就是不该他们承担,却又在不得不承担不得已而为之!也许这一段这一页又一页的历史还有弥补,可是对于像我的爷爷奶奶他们祖辈一代人还有多少可以弥补机会呢?特别是有的人自己已经失去了生命的存在意义!
家影族谱·青春的最后祭奠(三)
我也听说过“屋漏偏逢连夜雨”,有那么一阵儿也正是祸不单行的时候。岁月还徘徊在那上个世纪的一九六一的初冬,有一天我那在山东老家的土坯茅草屋着了一场大火!那几天的西北风见了火就像是疯了似的,火势蔓延烧掉了村子里几乎是连在一起的三分之一。那可是我家祖辈父辈的栖身之处,少说也有数十年!这一封信从胶东半岛地区送寄过来距离出事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月,父母看见了信还是感到了痛惜不已。他们自己曾经上过一段时间的识字班,对于信上的内容理解并不困难。
后来,我又听村子里的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讲到想起自己的印象中仍还有记忆:就在那里的茅草屋先后酿造过醋坊酒坊油坊,屋后面的那棵老槐树至今还在!那年的大火人们认为这棵树到了寿限,没想到等过了第二年的晚些时候竟逐渐发了芽儿!
另据传说,就在这祖上也曾经出过秀才。印象中还曾得过一块儿匾,匾面镌刻凹凸阴阳题字内容已经记不清了!等到了我记事儿的时候,自己还看见过。再后来就使用这匾给改制做成了房门子。
祖上那阵儿的日子过得还算是知足,就像是我的家乡大多数人家那样多是有过昙花一现的辉煌,夜空中划过最亮的流星瞬间即逝……先祖历经数百年数十年经营起来了的家业,却在自己的极个别不出息的子孙后代嗜毒贪抽大烟(鸦片)没几年就把这日子过得一年不如一年。甚至到了拖家带口出去乞讨为生的时候,对于出去闯东北我的父母始终耿耿于怀“在这山东过不下去了,闯东北逃活命”。
年轻人的不服输的性格硬是让他们闯出一片天,土地是农民的根基。闯的精神支柱很重要,就是在这里的广袤无垠的黑土地沃土给予了支撑。先祖们的创业基因就这样传承了下来,就像是自己的先祖一样在用功求学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拓荒参加劳动。心想就是不图什么功名考学当大官,最起码也要呵护子孙家人福祉后人饿不着!
后来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儿,祖上放弃了高考进阶步入仕途。留在了自己的家乡……
据传说我的先祖还是四川人,明洪武年间四川迁“小民”就这样来到了比较富庶之地山东。就这样我们是“四川‘小云南’”人的后裔,这样的身份仍还一直传承着……
我们整个家族这里的先祖许大龙兄弟五人先是在山东平度城西关柳行头,(现属平度市人民政府李园街道办事处)也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有些子孙分别搬迁到了现在的周边乡镇不同的村落。
这从一直保留到现在的某些旧俗中就可以看出来丝丝缕缕地缠绵逝痕心迹……
正在南方的林则徐林大人倡导虎门销烟的时候,家族中有人仍还沉溺于抽大烟的自我感觉良好中……就在这样的日子里,一天一天又一天的日子过得后知后觉开始过不下去了!从此以后,这家族水中煮鱼似的逐渐衰败下来重新沦落于平庸低谷中迟迟不能自拔!
贫贱夫妻百事哀,贫寒兄弟万事难。仅存的有限资源自然喂不饱繁衍越来越多的子孙后人,从饥饱不确定饥一顿侥幸饱一顿的奢望!“僧多粥少”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后来的兄弟阋墙妯娌隔离彼此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种,吵嚷着分家……
至于有的后人分居于不同的村落,有一种说法就是为了就近管理佃户收租方便;还有一种就是所在的村落已经人满为患,捆绑在一起不会有前途就让他们自己在成家立业了以后出去闯荡自立门户……这样还能新辟自己家族的疆域,与儿女的婚姻拓展整个家族的疆域相辅相成!
就这样有的到了距离我的家乡远近不同的邻村村落,我家所在的村子据说到了我这一世是二十二世。在我们这一支排据有家族宗谱记载也就排到我这一世代,回溯往上数先从我这里的排辈儿。
故事的延续到这里,家事国事天下事,传说纪实;故事往事一切事,虚构事实。在这里有必要适当说说写作的背景,总是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也就是每一个作者的追求,否则后果自负就是追求低级趣味迎合媚俗。美学的重要功能就是在传播正能量抵制负能量的侵蚀,给予美学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信仰的力量。追求先进文化,传播正能量传统文化弘扬美德与时俱进。这也是一个作者应该努力的目标。
我自己一个人也是他们这其中之一,回溯还是需要回溯的。在这里的毕竟也是我的家乡,自从先祖许大龙初始落户在这个自然村落历经行政区划。先从我这里往上回溯,我在我的家族这一世排“义”,再往上数“永”、“兆(召)”、“庆”、“文”、“继”、“中”、“晋和天”、“有”、“国”、“东”。先祖(在这里因为记忆不得不提及名讳)许大龙是这里自然村村落的第一世;第二世许勤;第三世许东潮、许东江;第四世许国安、许国胜;第五世许有功、许有成、许有明、许有见;第六世许天穆;第七世有过断代缺憾记载缺失不全,这个时候的先祖他们有自己的经历生存方式。只不过在这里的传承中记载断层一时还无法衔接起来!这是我所在的一支,另外除了庞姓。在这里的自然村里的许氏家族还另有其他分支就不一一详述了,他们这些分支毕竟也有自己的记忆和传承责任。由于自己一个人一时还不方便了解,有序详情还需要他们自己利用自己的便利去搜集整理……
还有一种情况,由于记忆传承的逐渐模糊和一时还没有有意培养自己的传承也就形成了记载的不确定、关系暧昧不明确的现象。比如谁是谁家里的儿子孙子,谁是谁家里的弟兄。这种情况多是记载名讳的方格紧凑,谁的子孙却被挤出推搡着进了叔叔或者是大爷的名讳属下。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明白人指点自己一个人做为后来人自然也是不会掌握这里面的真实情况。
再说还有断代偶尔的人为不得已而为之据为己有的意思。也许这就是一时贪图快捷,却忽略了一个很是重要的传承。于是也就出现了模糊不清的记忆,在这里所给予后人的也是缺憾损失。如果还能有弥补,那么就不要再追究责任。事情已经客观事实,再去深究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有彼此放下隔阂越来越大的困难迷茫,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共赢让属于自己的记忆更加完整。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传承创新也就是活着的人存在的意义。
“断代”宗谱排行流失也许还可以从以前有些老年人的传说中的印象中,在这里寻觅到些许蛛丝马迹地原因:
听绳儿妈妈讲的,根据自己一个人的印象在这里也就形成了这样的传说模板:如果说绳儿妈妈是自己一个人为了写作虚构的艺术形象,那么经历和记忆毕竟还是真实的。
就在这里的胶东半岛地区的西部胶莱古运河的东岸,那个时候就在这夜黑不眠之夜。此时此刻人们是舍不得就跟以前一样早早入睡,守岁祭奠先祖的日子总是谨慎崇敬,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人们的执着坚持。几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生活不易,总是需要仪式感的!有的人有机会,有的人一直还没有机遇,有的人比较看重,有的人注重形式,有的人认真,有的人敷衍了事走走过程……
不管这里的人们各怀心腹事,各有各的想法不一样,早就已经约定俗成了一种固定生活方式!那就是在每一年的正月初一的祭祖,由于距离祭拜祖先的地方比较远,就得在头天晚上晚些叩拜就近自己的近便人父辈祖辈过后。就要准备去往数十里以外平度城西关的柳行头去叩拜更早一些的先祖。按照家乡的风俗习惯,除夕夜迎接回财神就要按照在头天下午在一起说说笑笑去村外上坟接已故“老的老妈儿来家过年”的同时提前约定好了的就得动身,那个时候不像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出门在外多是依靠两条腿步行,一步一步丈量着这其中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