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厄之源
作者: | 分类:都市 | 字数:55.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章 只是接机,
节目还没开始,车里也没摄像,导演表现的就很随意:“看来你平时不太关注国际新闻啊。这帮家伙从去年开始出现的,这都第三起还是第四起来着。
说也抓着枪毙了不少人,但好像效果不好……老整些末日啥的,外国人也不知道咋想的你说。”
“啊……导演本地人?”
他们拍这节目就在北方,这导演口音挺正宗。
“不是,不过不远,六百来里地吧,咱们这节目吧,主打乡村生活,选址的时候呢,正好这边的林场,要做一个城市宣传,我有个同学负责这个。
咱们尼……拍一个月,休一个月,从五月份儿到十月份儿,五七九三个月的行程,然后十月份拍一个丰收特辑,计划是这个啊,具体的还得和两位老师商量。”
“咱们这个拍摄地点嗫,是靠近林场的一个山村,山脚下,有一亩三分地的自留地,还有四亩大田,屋子啥的都已经安排好了。”
确实都已经安排好了,因为也不用咋安排,那就是个典型的北方农家自建小院,倒是挺干净。
下了车和两位老师寒暄了几句,就坐到一起开会,还有一个嘉宾没到,是徐磊的学生,也是小年轻的演员,最近几年作品很多,热度也很好。
也不用等他到,其实打他下车就进了摄像头的范围了,就已经在直播了,看的人不少,都是瞧新鲜的——这节目怎么玩,这俩老的,又出品人又制作人的,还没定呢。
他们其实也是早上刚到,落了脚什么都没弄,就忙活看院子了。
但这正直播着也不好商量,导演组那头,说有章程了,但是要等最后的那个人来再说,因为不想说两遍——感觉是在做节目效果,还挺自然的,效果也不错。
乡村么,自然就不能有单间了,倒还挺好,这是个标准的一担挑儿砖瓦房,面南背北窗明几净小二百平的大三间,红砖墁地的小院,还有个挺高大宽敞的茅草亭。
再往前就是菜园子,郁郁葱葱长了不少植物,茄子辣椒黄瓜豆角什么的,就是还没到季节,没啥果子——有半陇西红柿,零星的有几个红的,约么能炒一顿。
那屋子一进门是敞厅,设施不错,还铺了实木地板,嗯呣……应该说是原木地板,看这板材八成是直接从木材厂拉出来。
装饰的还挺复杂,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少,五斗橱,矮几,地毯,边桌,还放了一把吉他和一个电子琴在一边。
他们住在左边的那一间,竟然是炕,足够睡六七个人的,炕对面顶箱大柜柜门上贴着每个人的名字,也是原木地板,空间不小,环境很不错。
他们这个门对面就是客房,有客人来就住那边,肯定是有飞行嘉宾的,就四个老爷们儿有啥看头。
那个厅子后面,还有个小屋,只有炕,能睡三四个人,也是客房,就是那房间窗户很高,光线不是特别好。
他注意到,所有的炕都没有炕洞子,感觉这就是个样子货。
卫生间和洗漱间都在外头,东西有厢房,东厢房是工具间和仓房,党亮进去看了一眼,好家伙,锛凿斧锯这个全,连渔网鱼竿都有。
西厢房就是洗漱间了,两个浴房带两个换衣间,还有一个洗脸刷牙的化妆室,化妆室墙角上头还真有个摄像头在。
卫生间在菜地旁边挨着西厢房,单独的出入口,封闭的,不是那种旱厕,至少在院子里那个草亭子里喝茶不会闻到味道。
从外表看着很复古,实际上还是做了现代化改装的,无线网络洗衣机什么的都有,就是……看着有点不太对劲。
“徐老师,这院子里头……没厨房啊,那原本是厨房的地方给改了厅子啦,咱吃饭咋整啊?这眼瞅着天黑了,你俩中午饭咋吃的啊?”
党亮转了一圈,瞧着徐磊和老友何其伟坐在草亭子里悠哉悠哉的喝茶水儿逗狗崽子,不由得好奇。
徐磊一下就把眼睛瞪得溜圆:“什么?没……”
何其伟也懵了:“我们也才到一会啊,放下行李导演组就给送上来个小狗儿,这也没注意……不是,真没有厨房啊?那锅呢?”
党亮舔了舔嘴唇,不知道该怎么说:“完了,你俩这是让个狗给算计了……那个啥,锅有,我在工具间里看见了,挺多呢,成套的,炒勺焖罐,汤锅,大大小小的二三十个呐。
菜刀菜板子勺子铲子,都有,也都成套,新的,那你没有灶,点不了火啊,劈柴我也看见了,在房后儿呢,那篝火晚会啊?吃滴也没有啊。”
他背包里其实有点熟食,不过这么大坑,肯定是导演组耍花活儿,所以就没提。
三个人眼瞪眼面面相觑,转头看堆在一边那一堆摄像机里的导演,正要说话的时候,大门咣咣的响,被人敲的板子直颤巍。
徐磊瞪着眼刚提起一口气要说点啥,被这敲门声又给憋回去,扭头一看,自家学生李由兴奋在门外挥舞着手臂,热情地打着招呼。
把人让进来一顿寒暄,党亮和李由第一次见面,对方有点拘谨,主要是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身高增至192,比官方身高178的李由高整整一个头,他又壮,虽然离远了看不太出来,但是站在面前压迫感还是有的。
没说几句话,徐磊就瞪着眼找导演组要说法去了,时间虽然还早,离天黑还有个三四个小时,但吃饭问题是没法马虎的。
几次带有节目效果的语言交锋,导演组给出了一张任务卡:“太阳落山前制作好合格的灶台,根据标准的高低档,可以获得食材。”
看了看那些标准,最低的就是个石头圈子,能架住锅,配给的物资是四人份的挂面。
最高级的……是一种叫做七孔穿山灶的民族工艺灶台,一个灶口七个锅眼,斜坡向上的烟道,黄泥封的,看着及其朴实。
配给的物资有五十公斤指定肉类,三十公斤腊货,十公斤包括五公斤冻货三公斤鲜货二公斤干货海产,还有指定五种常用调料各两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