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封王传

作者:子卓v青芒 | 分类:历史 | 字数:31.5万

第110章 痛并快乐

书名:大唐封王传 作者:子卓v青芒 字数:2459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0:43

几天后,从刺史府出来的杜康,彻底陷入了凌乱之中,三天前他为叶枫所描绘的大同世界而感到震撼,同时也明白了叶枫广收门徒的道理。

可当叶枫给张立学拿出一张锦书时,张立学居然立刻就答应了叶枫,所有俘虏登记造册后都交给了叶枫。更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张立学居然向河南道总兵借兵了,至于借了多少,用在哪里,那就不是他一个县令能知道的了。但他却感觉莫名其妙,甚至一度怀疑,张立学是不是和叶枫串联起来想干点不好的事情。

这却不是重点,张立学居然点了一百辅兵,书写了一道手令交给叶枫,客客气气的将叶枫送出了城。甚至,张立学还交代他,一旦叶枫有所需求,尽量满足。这让他怀疑,叶枫两兄弟是不是哪个王公贵族家里溜出来的,可想破脑袋也不想不起朝廷有这么两个姓的大佬来。

不过,他虽然很想知道来龙去脉,却不会去问,虽然进取不足,但他也墨守陈规,有些人和事,知道的越多越不是好事。就目前看来,种种事迹对刘村,对汤县,甚至对汴州都百利无一害,既然张立学这坐镇一方的大佬都交代了,他还怕什么?

“白队正,这几天有劳了,各部所需粮食,工具以及匠人,稍后会陆续到位。此乃我与刺史商议的战俘看管条令,各位务必谨记,所有处罚功过,皆以此为准,如遇事不决,可差人与我。这点银子和酒白队正收好,去买些肉食,改善一下伙食。不过美酒虽好,可不能贪杯误事,否则人头难保!我可不是吓你,这事可是与秦王殿下息息相关的,务必谨慎呀。”叶枫在汴州城外选了一个还算宽敞的地方,留下了一队人,让他们搭建工棚,特意从酒楼取了几坛七步倒。这想让人好好办事,好处还是不能少的。

“请仙童放心,某拿脑袋担保,绝不会出事,谁胆敢误事,某第一个砍了他脑袋!”白云飞抱拳,给叶枫行了个大礼,本来还有些小懒散的心思,被叶枫一句秦王殿下给驱散了。也暗自决定,好好表现,说不定被秦王看中,也升个两级,以后做个校尉,也领个营来多威风。

安排好这三百来人,叶枫又带着剩下的三百前往汤城,把剩下的人安排在了汤城。余下的几天里,水泥不断的从刘村运出,一车车收购而来的铁矿,也不断前往刘村。

当然以前的管道肯定要扩宽的,难免会占一些林地,不过在官府的威压之下,没有几个地主敢出来搞事情。倒不是他们通情达理,而是看着捆着绳子干活的俘虏便猜到这是朝廷大佬的意思了,不然俘虏要么杀,要么发配,要么入奴籍。现在天天三顿饭,还顿顿吃粮,让这些地主都怀疑这些俘虏是不是某个大佬的家乡人。

但这也不是最重要的,刘村的路被那些商贾传的沸沸扬扬,也有很多人见识过水泥路的神奇。只要想到以后雨天也能安然去汴州,没了尘土和泥泞,往后生意还难做吗?损失一点地算不得什么。

更有先见之明者,已经跑到刘村购买水泥想把自家到管道的路铺上一遍。但却很失望,除非提供铁矿,煤矿,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矿石,不然水泥不卖。这条件让许多商户都望而却步了,能提供矿石的,整个汴州闻讯而来的,也不过两家而已。其中一家就有郑家,也是铁矿供应最大的家族。

见识了水泥的神奇,地主老财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家地窖,墙壁,水井一类的。而郑家却盯上了城墙,以及通往别处的官路。天下管道肯定要换代,若让家里当官的在朝廷上运作一番,天下有多少路要修?需要多少水泥?朝廷又会下拨多少银子?这事能成,郑家单凭这个都能赚翻天。

但能想到这一点的,也不止郑家,还有汴州的地头蛇蔚氏。蔚氏因为刘博的关系,更早知道了叶枫的意图,甚至将请来当援兵的家丁,自家的佃户都拉了几百加入了修路的大业。而且蔚氏是第一个跑去让张立学给李渊上奏,下拨银两修路的,为了打动李渊,将水泥也带上了长安。

后知后觉的郑氏也没闲着,同样的奏折也递了上去,并且打算和叶枫一样,问李渊要俘虏,打算空手套白狼。

但这之前,有一封更早的折子已经在离长安不远了……

由于这次规模庞大,目前虽然粮食够吃,不过后续还会有更多俘虏。为了养活更多人,叶枫和范帅也将酒坊,纺织进一步扩大了。整个刘村的人都在忙着挣钱,加入到打工的热潮中去。整整一个月,刘村都在请木匠泥瓦匠造提花机,水力纺车,烧制酒缸。至于粮食,现在不用派人收购了,很多商人就拉着粮食过来换酒。一大车粮换小半车酒,大概也就三分之一不到,但就这些回去就赚翻天!要是家底厚实的,得把车补满,就得拿银子换了。

这次采用两头推进的方法,加上原本就有官道,而且刘村加俘虏还有刘博带来的几百劳力,在叶枫管饱的要求下,进度出人意料的快。几乎不到一周,八十多公里的路就在近一千号人手里扩宽了一倍,铺路的进度几乎是水泥到位就完成。

唯独两座桥进展缓慢,倒不是古人不会造桥,只是技术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非王公贵族不能轻易请动,而且请他们也很贵。为此范帅只能做些模型,给一帮人讲解各种桥梁结构,拱形的,吊索的,工字的等等。最后将这两座桥怎么修,用什么形状,交给他们自己商量。只留下五百两作为奖励,设计出最牢固,省料的一伙人,这就是报酬。

好在古人虽然古板,喜欢讲规矩,但学习能力是一点也不差。对造桥有兴趣的,或是想挣钱的,对自己脑袋感到还灵光的,都聚了过来,接近两百多号人,留下泥瓦木匠,其余的抽签决定去留。毕竟主要目的是修路,而不是搞设计发明,两座桥而已,五十人足够了,甚至都有些超标,毕竟桥又不算啥大桥,也不算高桥。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几乎半天时间,分成五个小组的人都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但是桥却不是想造就造的,甚至路也不是想铺就能立马铺的。光石灰石和铁矿的粉碎,研磨,就只能靠人力,李水他们几乎人人都拎着锤子整天卖力的砸石头,甚至刘村的人都参与了进来,水泥烧制的进度仍然很缓慢。只有砖窑出的红砖能供应所需,但也只能一堆又一堆的堆在路面,等待水泥的就位。

不过这都给刘村的人带来了不错的收益,每个人砸石头砸的不亦乐乎,不少商贾也盯着水泥,出价购买水泥的配方。但这么重要的东西,却是不能卖的,保不齐就有其他人觊觎,尤其是小日子。到时候他们修些工事,不是给登岛取银子的部队找麻烦嘛,虽然这个时间没有枪炮,但弓弩也可以上工事的。

所以,就这样痛并快乐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