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封王传
作者:子卓v青芒 | 分类:历史 | 字数:31.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章 一代大儒诞生了
“人之初,性本善……”杜康一到学堂,就传来一阵朗朗书声,出于好奇他选择驻足聆听。一个孩子真能教书吗?这是困惑他的最大问题,自己也是读书人,一个人有没有教书资格他还是看得出来的。
不过这不听不要紧,这一听就给震惊住了。三字经朗朗上口,很押韵也通俗易懂,作为古代孩子启蒙教学再合适不过了,即认识了字,也让孩子学会了做人。孩子可能不知道这三字经的意义,但杜康是读书人,一听之下便知道这三字经有多么令人震惊了。
“玉介兄,你可听闻此学问?朗朗上口又浅显易懂,可称之启蒙之上乘。”一旁的县丞忍不住询问杜康,被这三字经折服了,这样的文学做启蒙,还需要别人观察有没有资格吗?
“我未曾见闻,能作此学问的人一定是大学问之人,堪比圣学。此子背后定有不世之高人,定要问出他们学问乃何人所授,若能拜访求教此生无憾也!”杜康还想再聆听一会,但却被县丞打断了,但却没有生气。因为好文学谁都会赞叹,他也一样,能点评堪比圣学的文学,只会让他激动罢了。
“走,此时贸然打扰不好,你我二人先做个旁听生。”杜康走近了些,和县丞两人做起了‘隔墙有耳’的勾当,把袁捕头给晾在了一边。
叶枫实行的是现代上课方式,是有下课休息时间的,杜康一行人由于昨晚醉酒,所以临近最后一节课才到刘村。因此,两人趴墙角这件事估计不会有人知道了。
“好了,放学,大家回家吃饭,下午我们继续上课。”古代没有时间,他的手机也早就没电了,等什么时候把电搞出来才能充电,所以判断时间只能以滴漏或者漏斗日晷这些东西为准。
好在滴漏类的东西对于他俩来说不算难事,用两个木桶就能完成。为此两人专门在晴天用树影作对比,把木桶转了好几个不同大小的洞,选出了最合适的一个洞作为观测时间的器具,一桶水流光大概一小时,底部还有少许的时候就下课,等水流完再上课。
虽然不是很准确,但是目前足够应付了。等以后有了产业,召集一批匠人把钟表弄出来,只是可惜没有设计图和比例,零件什么的要一样一样的去试。
伸一个懒腰,叶枫慢悠悠的出了教室,迎面就撞见两个陌生的男子。
“在下汤城县令,这位县丞,久闻小先生大名,今日特来造访。冒昧之处,还请海涵。”到底是县令,说话的方式和袁捕头就是两个样,客气的多了。
“原来是县令,小子未能远迎,应当请县令恕罪才对,县令这边请。”叶枫心头一喜,他还打算明年再去拜访的,没想到这县令自己送上门来了。这样一来估计明年就能开创自己的产业了,世家的人先不说,最起码有了县令没有强盗之类的敢抢自己的啤酒杯了。就算势力再弱小,代表的也是朝廷,这年头敢跟朝廷作对的人还真没有几个。
叶枫把县令领到堂屋(农家的叫堂屋,只有富贵人才有客堂和厢房),拿出茶煮放在炉子上煮上。客人来了怎么也得招待招待,虽然他不喜欢喝古人煮的茶,但目前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这玩意儿。堂堂县令来了,总不能让人家喝白开水吧,他倒是有好酒,但这酒得在饭桌上招待。
“县令日理万机,还来体察小子,当真是荣幸之至。不知县令前来有何见教,小子洗耳恭听。”茶水煮上,叶枫才落座,人的名树的影,他知道县令来是干嘛的,但却不能挑明了说话。一旦你挑明了说话,那你反倒是显得没有文化了,古人说话就是这么操蛋。
“唉,小先生大才,又为我县一方授学,造福了一方百姓。于情于理我都早该拜访才是,只是公务缠身实难脱身,本人平日颇爱结交读书之人,此番前来是想和小先生结交一番。”我呸,明明是来试探的,非说的那么雅趣。叶枫心里一阵鄙夷,看来今天又要扯一大堆没有营养的东西了。
“方才听小先生教授学生,三字一句,颇为押韵,亦是浅显易懂,不知是否是令师所作?”杜康依然还沉浸三字经中无法自拔,在他看来,这八成是眼前孩子的师父所授,应该是哪一代大儒门下所作,作为孤支传下来的。
“非也,乃我与师弟闲来斗趣,日久整理而得,让县令见笑了。”叶枫就要雷死他,小样,不让你跪服怎么开展以后的事业?只是这样一来某个朝代就少了一个大儒了,不过唐朝多了一个大儒,因果循环,天道是公平的,嗯对,就是公平的。
“什么!你方才说是你所作?”县丞激动的站起来,声音都变了,满脸不可置信。杜康虽然没有站起来,但一样不可思议的看着叶枫。
“这?有何不妥吗?临下山师父交代过,告诫我等天外有天,在外一定要多听别人教诲。三字经若有不妥之处,还望两位指教。”叶枫气定神闲,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不过这在杜康两人眼中,已经无法形容了,太震撼了,他大半辈子学问,一事无成。你一出山就自己创作大学问了,还请教,请教个毛线。
“小先生,你是说此书叫三字经?”
“小先生,读书人以德为重,这书确定是你所作?”杜康和县丞一起发问,看得出来县丞性子有些直,这都直接开问了。
“玉介,不可无理。小先生勿怪,玉介兄性直。不过在下也有些许疑惑,如此惊天之作真的是小先生所作?”杜康怕气氛尴尬,赶紧打圆场,就算这不是叶枫所作,得罪了叶枫也不知道出处了。
“县令当前,怎敢妄言,我常与师弟比对,限制以各种条件,或诗词,或佳句。这三字经便是我二人比对而来,开始寥寥几句,后来多了便收集成经,发觉可作启蒙读物,由此而来。称不上大雅之作,两位不必如此。”此话一出,两人心里可谓翻江倒海了,仿佛发现新大陆一样。这如果是真的,那他们捡到宝贝了,不,是捡到金山了!现在能作书,将来呢?不可想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