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逆子,你敢造反?
作者:流浪哥哥 | 分类:历史 | 字数:115.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75章 卑贱的遣唐使,刘仁轨说教
吉士长丹和吉士驹,看到刘仁轨之后,立马收拾好了自己的情绪,恭恭敬敬的行礼道:“拜见大人。”
“不用客气。”
刘仁轨抬了抬手,表情严肃。
“不知大人怎么称呼?若有失礼之处,还请大人海涵。”
吉士长丹客客气气的说道。
“我乃刘仁轨,担任给事中一职。”
刘仁轨面带淡淡的笑容。
“原来是刘大人,有失远迎,还请大人莫怪。”
吉士长丹越发的恭敬。
“无需如此客气。”
刘仁轨略显大度,伸手不打笑脸人了。
“是!”
吉士长丹和吉士驹急忙点头。
“大人此来,可有什么指教?”
吉士长丹小心翼翼的询问。
“我奉了陛下的命令,看看你们,对于宫廷礼仪学习的怎么样了?”
刘仁轨笑道:“若是礼仪不够周全的话,本官负责指导你们学习礼仪。”
“大唐皇帝还记着我们,这是我们的荣幸。”
吉士长丹喜出望外,“我听说,大唐皇帝日理万机,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国家大事,还把我们这两个小使者没有忘掉,这是我们的莫大福气,我在这里隆重的谢过了。”
“嗯!”
刘仁轨鼻音很重点了点头。
“想必刘大人也清楚,能够担任遣唐使,说明我们对大唐的礼仪,也是有所了解。”
“可为了不至于出错,还请刘大人指点。”
“有劳刘大人了。”
吉士驹受宠若惊的笑着。
“好!”
刘仁轨颔首。
接下来,吉士长丹和吉士驹,现场演示起来了朝拜的礼仪,刘仁轨认真的瞧着,目露满意之色。
“你们做的很好,不过这个眼神,一定不能乱瞟,要满怀敬意,知道吗?”
刘仁轨似有所指。
“多谢刘大人指点,在下知道了。”
吉士长丹松了一口气。
“我等都是粗鄙之人,能够走上大唐庄严的朝堂,这是天大的造化。”
“我们会一丝不苟的遵从礼仪,朝拜大唐皇帝,可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出错。”
“刘大人不辞辛苦,能够指出我们的不当之处,就是我们的恩人,谢谢你了。”
吉士驹的脸上,起伏着满是真诚的感激情绪。
“嗯,孺子可教也!”
刘仁轨非常的满意。
检查完朝拜的礼仪后,没见两人有什么大的错处,这才心满意足的笑道:“两位使者远道而来,为何不去长安城逛一逛呢?体验一下我大唐的风土人情也是好的,整日把自己关在房间内,可是有什么不适?”
“没有,并没有。”
“我们被照顾的很好,连水土不服的征兆也没有。”
吉士长丹惭愧无比,只能如实说道:“驿馆内的大唐官吏,都是儒雅的翩翩君子,我只是担心看多了繁华的场景,会扰乱心神和意志,要是回到了家乡,可就看不上母国的简陋了,到了那个时候,我怕魂牵梦绕的都是大唐,所以就不敢去接触,生怕自己睡不着觉,就想着大唐的好。”
“哈哈哈,这倒是说了一句大实话。”
“长安城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确实是仙阙一般的宝地。”
“不要说你们这些外邦人了。”
“就算是我大唐的俊杰,也对长安无比的向往。”
“能够在长安为官,即便是做一个小吏,那也是很多人的梦想。”
“对于读书人来说,毕生所愿,就是能够置身于繁华之下为官,那些被贬的官员,一辈子的执念,就是能重新回到长安。”
刘仁轨并没有小觑这个土包子,能有这样的顾虑,这也是人之常情,并且还能坚守自心,不敢去见识大唐的繁荣,倒是有些能耐。
“刘大人说的是,像我这样卑贱的外乡人,没见过美好的景色,就怕迷了眼睛,所以就不敢涉足了。”
吉士长丹苦涩一笑,“刘大人能够理解在下的难处,我十分感激。”
“刘大人,我倒是逛了几圈,即便是街边的商贩,随便拎一个出来,那都会诗词歌赋,也善于舞文弄墨,倒是让人汗颜惭愧,在下浅薄的学文,与之相比的话,直接大大不如。”
吉士驹笑了笑,目露自卑之色。
“这也正常,长安城内的刁斗小民,也会一些诗才文章,即便一个字不认识,也会吟诵诗歌。”
刘仁轨笑道:“一些外乡人,住的时间久了,就跟大唐的子民一模一样了,旁人看不出任何的端倪。”
“这就是大唐的魅力,让人羡慕啊。”
吉士驹满眼渴望。
刘仁轨在这里,并没有滞留太长的时间。
离开的时候,吉士长丹和吉士驹,恭恭敬敬的送别。
这一日的朝堂上,李承乾召见了两人。
“下邦使者,叩见尊贵的大唐皇帝陛下。”
吉士长丹和吉士驹,跪在地上,无比恭敬的行礼。
此刻两人,由于激动和紧张,身躯都在隐隐颤抖。
他们的心中,起伏着浓浓的忐忑情绪。
李承乾坐在龙椅上,看上去那么的高不可攀。
尽管看不清容貌,只捕捉到了大概的轮廓。
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压迫感。
身边的文武大臣,都带着让他们自惭形秽的高贵气质。
同样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
因此,显得特别的局促不安。
“平身吧,无需多礼。”
李承乾朗声说道。
就是两个蝼蚁一般的小人物,他压根没有放在眼中。
“多谢尊贵的大唐皇帝陛下。”
吉士长丹和吉士驹慢吞吞的站了起来。
然后杵在原地,看上去十分的老实规矩。
“陛下,倭国遣唐使很久没来朝贡了,陛下继位后,这也是第一次来朝贡,请陛下下旨,斥责倭国的天皇。”
御史大夫崔义玄找准了机会,语气不满的奏禀。
陛下对于接见倭国的遣唐使,没有任何的热情,反而十分冷漠。
从这一点他猜出来了,陛下对倭国有所不满。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这个时候,就要顺着陛下的心意,严词斥责倭国,来换取陛下的另眼相看。
他新入朝堂,又兼任着要职。
自己在陛下的眼中,跟个透明人差不多。
所以为了讨好和奉承,也就说了这样的一番话。
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这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