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的心尖宠
作者:思凌慕 | 分类:古言 | 字数:35.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5章 处置佞臣
凌诗诗到了乾坤宫门口,站在宫门外的萧银赶紧迎了上来:“皇后娘娘您来了,皇上在里面等着您了。”
他会等着自己?萧银真不愧是皇上跟前的近侍内监,宫里的大总管,说话做事左右逢源。
凌诗诗进了内殿,这里还是和上次来情景一样,偌大的殿堂,慕君泽静静的坐在龙案前着处理政事,他喜欢清静,将所有的宫女太监都撵在了外面。
“参见皇上”凌诗诗屈膝行礼。
“免礼”慕君泽伏在案前,并未抬头看她,语气淡淡。
凌诗诗走到他身边,将带过来的两个精致的笔筒放到案上,笔筒装的满满的,一个是装圆珠笔的,一个是装笔芯的。
慕君泽定睛看了一下笔筒,清新别致,想必是她用过的,自从有了圆珠笔,他一直在用,确实好用方便,身边也不用再留人研磨了。
“皇上您在查看六部这几年的账目?”
她看到案上厚厚的案宗就知道是六部的账簿,这些都是自己经手过的,在他回京前特意整理了一下,每一份账簿前面另外用表格做了总结附了上去。
只是陈年的账目太多他又不熟悉,理起来要耗费不小的精力。
“你前段时间查了账目,批注的很详细精准。”她做事很仔细,他之所以看六部的账也不是不信她要亲自调查一番,而是想通过这些账目来更多的了解他不在京的这几年六部的一些事情。
“这些账目虽然清晰,不过累计数年太繁琐。皇上具体关心哪些,我可以给您找来一样一样拿给您看,然后再说给您听,这样能让为皇上节省很多功夫。”
慕君泽应了一声,凌诗诗便拿过卷宗向他如数家珍似的一样一样的详细说来。
她站在他身侧,因为靠的太近,一种清幽的香气沁入鼻间,她不喜欢用胭脂水粉,想来身上的香气是体香。他不喜欢浓妆艳抹的女人,而她向来喜欢装扮的简单素净,这点很符合他的心意。
她的声音低柔,即便滔滔不绝的讲起来也不显得聒噪,虽然她交代的很认真,仔细听起来声音有些慵懒。
她在诗学院站了一天,来到他这还站着,一定是累了,低声打断她,“坐下吧!”
凌诗诗怔了怔,和皇上一块坐到案前吗,那岂不是平起平坐了,只是站了一天腿又酸又沉。既然他让自己坐,也就不客气了,见案前有一个软凳,搬过来坐在他身侧。
软凳本就比他的龙椅矮些,和他坐在一起,更显的娇小,就像一只小猫偎依在他身旁,橘黄的烛光照在她的身上有了丝丝暖意,为他的孤寂增添了暖色。
不仅账簿上每一处每一项都标注的清晰明了,她还了然于胸,将要点说的很细致又没有半句废话,他一直认真的听着。
她忽然抬头能看到他的脸靠着自己的头顶,觉得有些难为情,又发现他似乎一直沉浸在公事上,便摒除了杂念,心无旁骛的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过了一会儿,萧银来禀,“傲国公主在殿外求见。”
凌诗诗有些尴尬,“皇上,我要不回避一下?”
慕君泽脸色骤然一沉,覆上一层冰霜,眸子深处涌动着几分薄薄的怒意,
“让她回去,朕不召见,别来烦朕。”
凌诗诗忽的想起来,她和慕君泽刚见面时,她就一直想见他,他就是这个态度。不过自己和傲国公主接近慕君泽的目的不同,那时一心想取消婚事,而公主这个时候来肯定是想承宠的。
萧银刚退出去没多久,又进来了,“皇上,您召见的几位大臣已在殿外等候。”
慕君泽起身,此刻已是面如冰霜,“你在这等着,朕去打发了他们。”
凌诗诗见慕君泽的脸色和语气,觉得他这个打发暗藏杀气。
乾坤宫的正殿分为外殿内殿寝殿。寝殿自不必说,外殿专门召见大臣,内殿批折子处理公务。外殿和内殿相连,凌诗诗一个人呆在内殿,听到慕君泽怒声训斥朝臣的声音,忍不住偷偷跑到门口去听。
站了一会儿,很快就知道了外殿发生的事。
慕君泽在外酣战的时候,先皇驾崩太后一人掌控朝堂,太后毕竟不是皇帝,有些大臣表面奉承,内心却藐视太后乃一女子。侥幸认为皇上出征顾不上他们,便阳奉阴违漠视皇权和王法。当时朝中内外危机四伏,还不能轻易动了他们。
太后如鲠在喉,让凌诗诗将他们所犯的事全部在书信里对慕君泽禀明。慕君泽的回复她清晰在目,朱笔批在她长篇的书信落尾处,赫然一个大字‘等’
如今他结束乱世回朝,对待那些奸佞或者触犯了他逆鳞的大臣,他无需再等再忍,立即着手将他们一个个从重处置。
他声色俱厉雷厉风行,伴随着朝臣的求饶声,以及侍卫们的拖拽声,虽然没有亲眼目睹,只是听着便能让人心惊肉跳。
凌诗诗不禁想到,他对她的容忍或许比那些人有过之而不及,她或许和外面那些人一样,触犯了他的逆鳞,只是他还不到时候处置她。他或许早暗暗在心中给她写了一个等,等到了一定时机,说不定自己也会像那几位大臣一样落个惨死的下场。
听到外面没了动静,她急忙回到案前乖乖坐下。
他回来后,似有意若无意的看了她一眼,见她脸上有惊骇的神色,猜到她定然听到他处置佞臣的事了,问道:“今天早朝有人进谏,不让朕去诗学院,你怎么看?”
他若不去诗学院倒是好事一桩,没有了他,诗学院就彻底成了自己的天下,不像现在下了课说话都不敢大声,说什么也要避着他。最主要的是上课的时候他就一直坐在自己跟前,比上学的时候坐在老师眼皮底下的最前排还难受。
心知肚明他也就是问问,她的意见,他能听吗?自己若是傻乎乎的劝他不要去了,显得嫌弃他似的,“皇上,大臣劝皇上不要去诗学院主要是担心皇上的龙体,您一边忙于国事一边去诗学院长此以往,怕身体吃不消。而且不光是大臣,太后也对皇上的身体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