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魏
作者:老周不庄 | 分类:历史 | 字数:110.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26章 求战心切
乐綝捕捉到了其中的机会。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如果孙权以五倍的兵力优势,全力进攻他们的大营,仅凭营垒的保护,他们是坚守不了太久的。
营垒毕竟不是城池,没那么坚固。
可若是孙权分兵去夺皖城,他们的压力就小多了。
诸葛诞有一万人,哪怕皖城破旧,经过一个月的抢修,对付两三万人的强攻也绰绰在余。孙权要想拿下皖城,或者围困皖城,就需要更多的兵力。
如此,能用来进攻他们的就有限了。
除非孙权真有十万大军。
考虑到合肥之战他已经损失了一万人,诸葛恪部又被困在东兴堤脱不了身,孙权眼下能拿出的兵力,撑破天也就七八万人。
吴国的总兵力大致还是有数的。就算孙权真凑足了十万人,那几万也是不中用的老弱,不可能是真正的精锐。
两处一分,也就三五万人。
就算运气差到极点,孙权不顾皖城的得失,一心一意先攻他们,解濡须之围,他们也能坚持几天,等到天子增援、接应。
至少脱围是不成问题的。
只要不大意,魏军陆战有明显优势。打不过,也能跑得掉。
毕竟吴军将领不是陆逊,毋丘俭也不是以宗室名将自居,盛气凌人的曹休。
“将军,我以为可以一战。”乐綝接过了毋丘俭抛过来的善意。“我愿为前营,会一会孙权。”
他年近五十,战功有限。如果不是继承了父辈的爵位,他连偏将军都做不成。
一战成名的机会摆在面前,他岂能轻易放过。
毋丘俭正中下怀。
前面一直提张辽,后面又捧乐綝,等的就是这一刻。
身为名将子,爵封亭侯,久经战阵,却没有足够的功劳立身,乐綝有强烈的立功动机,又有足够的带兵经验,遭遇强敌时能打硬打,不会轻易放弃,正是他需要的将领。
果然,见乐綝请战,其他人也积极起来,纷纷请战。
趁着这股劲头,毋丘俭发布了命令。
他下令调整阵型,暂时放弃进攻濡须坞的计划,专心防守,以控制住濡须水,阻止孙权溯水而上,增援东兴堤为作战目标。
为了增强诸将的信心,他又问了诸将一个问题。
两个月前,你们能相信北军能和诸葛恪率领的水师打得有来有回吗?
众人不约而同的摇头。
说实话,一开始,没人相信北军有这样的能力。
北军荒废已久,就算补充入的将士原本是大将军营的精锐,也不熟悉水战。在芍陂训练了一个月,勉强能操舟布阵,已经算不错了,哪里有和吴军精锐水师一战的可能。
但事实就摆在眼前,曹羲与诸葛恪多次交手,不仅没有被诸葛恪击败,反而越打越顺手了。
按照这个趋势,再打个把月,说曹羲击败了诸葛恪,他们都相信。
毋丘俭顺势说道,天子不是不能击败诸葛恪,拿下东兴堤,是要以诸葛恪为磨刀石,耐心打磨北军的水战能力。等他达到了目标,就会拿诸葛恪祭刀,然后强攻东兴堤,再顺水而下,来夺濡须坞。
算算时间,如今已经差不多了。
我们坚持一个月,等天子率领中军来援,还怕什么孙权的十万大军,还担心没有功劳?
这是多好的机会啊。
以少胜多,击败孙权亲率的十万精锐,将来写入家史,甚至可以留名国史。
这句话,彻底激起了诸将的勇气。
他们咆哮着,怒吼着,争先恐后的表示要坚守阵地,痛打孙十万,将吴军的尊严摁在地上摩擦。
部署完毕,毋丘俭写了一封军报,派人火速送往合肥。
孙权率十万大军至,臣当为陛下拒守,不使孙权越濡须坞一步。
——
正如毋丘俭分析的那样,孙权到达濡须坞后,并没有全力进攻毋丘俭,而是兵分两路,只留下一万人协助孙峻守濡须坞,自己则率领主力直奔皖城。
他并不担心濡须坞,也不担心东兴堤。
到目前为止,诸葛恪虽然还没取胜,却也不会有被战败的可能。
东兴堤固若金汤,曹芳率领的中军主力无法打通水路,直抵濡须坞。
相比之下,皖城的得失却不容迟疑。一旦魏军修好了城墙,他再想夺回来就难了。
皖城失守,也就意味着曹芳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长江从此不再是大吴水师的通途,大吴的疆域将发割成东西两部分。
孙权将这一万人留给了孙霸,让他驻扎在江心洲上,听候孙峻的调遣,在必要的时候增援濡须坞。
为防万一,他禁止孙霸主动登岸,与魏军接战。
除此之外,他又吩咐孙峻,你要保护好孙霸,不能让他有什么闪失。如果孙霸不听话,你要立刻向我报告,不能纵容他。
出了事,唯你是问。
孙峻满口答应。
他已经收到孙鲁班传来的消息,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
不管将来孙权会不会改变主意,他都是代替孙权,保护孙霸的人。
孙权率部西行,直扑庐江。
毋丘俭松了一口气,麾下的将士却大呼遗憾。
尤其是文钦,他已经做好了率领骑兵突袭孙权的准备,没想到孙权连岸都没登就走了,一点机会也不给他。
这次不战,下次哪有这样的机会?
他随即向毋丘俭请命,要求带着骑兵在营外警戒、游击,打探消息,并截杀吴军斥候。
毋丘俭答应了。
他万万没想到,文钦游击的范围越来越大。两天后,文钦突然没了消息,等他反应过来,找来人一问,才知道文钦求战心切,私自决定,去增援皖城了。
毋丘俭气得在中军帐内破口大骂。
但他骂完之后,命人严守消息,出了帐,一切如常,什么也没说。同时将所有的骑兵都派了出去,以武茂为将,驰援皖城。
武茂是张辽护军武周之子,在征东将军幕府任职多年,熟悉地形,也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更重要的是,他也是谯沛人,与文钦是乡党,平时关系非常好。
武茂领命之后,昼夜兼程,终于在到达皖城之前赶上了文钦。
得知毋丘俭不仅没有怪自己,反而给自己派来了援兵,文钦仰天长叹。
“我从军三十余年,蒙受三人厚爱,武皇帝,明皇帝,此外就是征东将军了。此战若不能立一奇功,我文钦还有何面目活在世上。”
他转身对儿子文鸯、文虎说道:“小子,我父子扬名的机会来了,努力!”
“喏!”正当少壮的文鸯、文虎抱拳领命。
文钦又看向远处的皖城,叹了一口气。“可惜这一战却是要救诸葛诞那鲰生,一块好肉,偏偏喂了不中用的宠物。”
武茂哈哈一笑。“仲若,此战过后,你觉得他还能做扬州刺史吗?”
文钦眼神微闪,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