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1980挖呀挖
作者:草野风狂 | 分类:都市 | 字数:33.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0章 重生也有憋屈
采药?
摸鱼?
抓蟹捉龙虾?
古玩捡漏?
倒卖国库券?
炒股票?
邮票?
……
朱淮川看着自己写下的这些,苦笑不已。
他所在的地区,属于平原地区,山倒是有,都是小山包,其实就是小丘陵,珍稀草药无从谈起。
沟渠水塘里,鱼确实比后世多了不少,可自己并没有捉鱼的特长,而且,这两天他也打听过了,鱼,并不值钱,县城、公社街道和大队,鱼的价格,并没有多大差价。
至于抓蟹捉龙虾,就更别想。螃蟹倒是有,但并不多。而龙虾,这种生物,暂时这地方根本就没有,要几年后才传过来。
古玩捡漏呢,就是古玩摆在他面前,他也鉴别不出来。
后世他研究的是当代史。
倒卖国库券?笑话,今年还没人知道国库券为何物,明年才是发行国库券的第一年。
想倒卖,还要再等八年。
股票?那就更是扯淡,再过十年股市才建立,现在全国都没有一家股份制公司。
朱淮川拿着笔,把列出来的这些,又一一划去。
邮票?他停住笔,在后面加了个括号,写上“备忘”两字。
因为他忽然想起来,后世最珍贵的五大邮票之一的猴票,80版是首版,后世升值太惊人。
有幸重生到这一年,当然不能错过。
但,这种投资,要长线持有。显然是无法解燃眉之急的。
他现在月工资是46.5元,整版的邮票是80张,一张是八分钱,一版就是6.4元。
一个月的工资,全部用来买邮票,每月也只能买7版。
现在已经是五月份了,最多能买八个月,也就是56版。
收藏个30年,身家过千万没问题。
可如果这样,就要做30年屌丝。
这肯定不行,不过资本充裕,倒也不是不可以。
这也是利用信息差,除了他,没有人知道,后世猴票会那么狂飙。
怎样才能迅速挖到第一桶金?
朱淮川想得头疼,也没想出路子。
他很有些懊恼,人家重生都有金手指,都有系统,可自己除了后世的历史走势,别的什么都没有。
历史不可能事无巨细,只记录了一些大事件,都是偏宏观的东西,把握方向规避风险没什么问题,可很难给出一夜暴富的决策。
重生还会这么无奈!
朱淮川有点憋屈。
太阳快要落山了,生产队也要到放工的时候了,先把饭做好吧。
来到外面,却看到朱淮凝正在厨房里忙活,她的作业早就做完了。
这顿饭,又没自己什么事,只能等父亲和大姐回来,一起吃饭了。
本来生产队没父亲什么事,他是退休老师,不是公社社员。
可自己家里,每年的牛草定额都完成不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背着背篓,去田地里割牛草,晚上交到生产队里去。
后世,不少人认为,1980年,农村都已经分田到户了。
其实不然,朱淮川读硕士时,就是研究当代经济史的,对这段历史再清楚不过。
这一年,是两股势力拔河最厉害的年头。
这一年,人们日报有一篇文章,《阳关道和独木桥》,引起方方面面的极大关注。
早在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在分田到户的契约上,按下了血手印。
从那以后,不少地方或公开或私下,开始分田到户。
当然,这主要在于干部。
小岗村是安徽省的一个村,他们的行动,得到省里一把手万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省委工作会议上,万领导公开说自己就是要走独木桥。
但也有不少省份的一把手,公开宣示,坚持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不动摇。
这些省份的领导,被称为阳关道派。
以万领导为代表的独木桥派,跟阳关道派,争论得相当激烈。从当时的报纸上,都能闻到火药味。
朱淮川现在并不知道自己家乡省份的一把手领导是谁,但他可以断定,肯定是属于阳关道派的。
这都80年5月份了,生产队还按部就班,一点松动的迹象都没有。
但朱淮川知道,分田到户绝对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大约还有三个月吧,万领导将被提拔进京,主管全国农业,各地将会掀起分田到户热潮,公社也就随之土崩瓦解了。
其实,早在一年多以前,上面就已经放开了农村经济,允许搞家庭副业了,只是自己家乡这里,还是死气沉沉。
不过,大时代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
既然重生到这个大时代,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决不能辜负这个大时代。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朱淮川把1980年的历史,在头脑里过了一遍。写论文时,查阅的大量资料,对于这一年的重大事件和时间节点,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天色已晚,父亲回来了,但姐姐还没回来。
又等了一会,朱淮秀还是没回来。
朱海波念叨了好多遍了,从来没有这么晚才收工的。
今天这是怎么了?
生产队,社场。
按照队长的安排,社员们在这里集中。
生产队一共有三间房,西边一间是仓库,那可是个重地,收获季节,收储粮食。现在这个季节,里面只有籽种,那可是未来一年全队人的希望。
所以,仓库一般人是进不去的。这间房,上面挂着三把锁。一把锁的钥匙在队长手里,一把在会计手里,还有一把,在保管员手里。
想要进仓库,必须三人全部到场,才能打开这扇门。
生产队时期,这个工作做得很到位,很少有生产队仓库被偷的。
中间这间房,大家都可以进,主要是放农具,上工时,社员来取农具,收工时,过来放农具。
东边的一间比较,相当于会议室,社员在里面开会。
不过,如果不是冬天,只有雨天才会在屋里开会。
平时,就在社场上。
所谓社场,就是屋子前面一块很大的、平整的、压实的场地,每个生产队都必须有。
收上来的小麦水稻高粱各种粮食,都要在这上面脱粒。
社场就是生产队的打谷场。
三间房的后面,是牛棚,养着十来头牛。负责养牛的人,就住在牛棚里。
牛棚,冬天是最有人气的地方。
因为牛粪多多,晒干的牛粪是烤火的最佳燃料。
一到冬天,牛棚最西端那间,整天都不会熄火,里面暖烘烘的。
有很多社员没事,就到牛棚里来,跟后世的蹭空调是一个意思。
这个年代,不仅是缺吃少穿,做饭用的柴火,也一样缺乏。
没有人家能奢侈到一个冬天整天整夜烤火的。
现在是五月,正是人体舒适指数最佳的季节,会就在社场上开。
一天的劳作,社员们都很疲劳,好多人都是席地而坐。
只有一些爱干净的姑娘们,才会选择站着。
朱淮秀就倚靠在屋前的一棵柳树的树干上。
会议还没开始,已经等了一段时间了,可队长他们还没有出来。
好像是有什么大事,竟然是躲在仓库里开小会。
这种情况,很少见。
平时,集中个几分钟,布置一下第二天的劳动安排,就各回各家了。
终于,仓库的门打开了。
队长副队长会计队委等一共五个人,从里面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