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华夏:上下五千年

作者:几碗烈酒 | 分类: | 字数:87.4万

第134章 仁德远扬!

书名:华夏:上下五千年 作者:几碗烈酒 字数:2225 更新时间:2025-01-28 01:44:23

整个城里秩序井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虞国使者长叹一声:

“我本以为我们两国之事各有道理,可如今到了这岐周,看到这般景象。

我才明白,我们所争之事,在西伯侯的治下,是多么的不应该。

我们为了这些利益,让两国百姓受苦,实在是惭愧啊。”

芮国使者也满脸羞愧地说:

“是啊,我们还未见到西伯侯,就已经深感自己的渺小与自私。这一趟,真是让我如梦初醒。”

就在这时,一位老者路过,使者们急忙上前询问:

“老人家,我们是虞国和芮国的使者,特来求见西伯侯裁决讼事。您觉得我们这事,西伯侯会如何决断呢?”

老者看了他们一眼,微笑着说:

“在我们岐周,凡事都讲究一个‘德’字和一个‘让’字。

你们所争之事,若是为了私利而不顾百姓死活,不顾仁义道德,西伯侯是不会支持的。

而且,你们看我们岐周的百姓,都以礼让为荣,你们这样争来争去,只会让大家笑话。”

使者们听了老者的话,心中彻底明白过来。他们互相示意,眼中满是悔意和羞愧。

虞国使者率先开口:

“我们两国为了这些琐事争得不可开交,实在是糊涂至极。

如今看到岐周的景象,我实在无颜去见西伯侯,只求回去后,能劝我王放下争端,与芮国修好。”

芮国使者也连忙点头:“我也一样。我们这就回去,向我王如实禀报所见所闻,相信他也会明白过来的。”

于是,虞、芮两国的使者一同返回。

一路上,他们商量着如何化解两国的矛盾,决定回去后各自劝说国君,以和平友好的方式解决问题。

回到各自的国家后,使者们向国君详细讲述了在岐周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悟。

虞国国君听后,沉默良久,然后感慨地说:

“我们一直以来都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忽略了德行和仁义的重要性。

如今看来,我们与芮国的争端实在是不应该,是我这个国君失职啊。”

芮国国君也有同样的感触:

“是啊,西伯侯以仁德治国,使得岐周如此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而我们却因为一点小事就闹得不可开交,实在是惭愧。

我们应该向岐周学习,以和为贵,共同为百姓谋福祉。”

在两国国君的共同努力下,虞、芮两国开始互相谦让。

重新划分了有争议的土地和水源,恢复了贸易往来,两国的关系也逐渐变得亲密无间。

百姓们得知这个消息后,欢呼雀跃,纷纷称赞国君的英明决策,也对姬昌的仁德之名更加敬仰。

各路诸侯听闻此事后,无不为之震动。

他们纷纷感叹:

“姬昌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智慧,未发一言,未动一兵,就化解了虞、芮两国的争端,让两国重归于好。

这等感召力和影响力,绝非凡人所能拥有。看来,姬昌定是上天任命的君主,是来拯救这乱世的啊!”

从那以后,更多的诸侯开始向岐周靠拢,寻求姬昌的指导和帮助。

姬昌的威望如日中天,岐周也在他的带领下,愈发繁荣昌盛。

姬昌的仁德之名如春风拂过大地,迅速传遍了四方诸侯。

各国百姓皆对他敬仰有加,岐周之地更是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

在这样的形势下,许多贤能之士纷纷慕名而来,归附于姬昌帐下!

他们皆被姬昌的胸怀与品德所折服,坚信在他的引领下,必能开创一个全新的太平盛世。

一日,阳光明媚,洒在岐周的大殿之上,熠熠生辉。

姬昌如往常一样,与姜子牙、散宜生、南宫适等一众亲信大臣在议事厅中商讨国事。

厅内气氛热烈,众人各抒己见,为岐周的发展建言献策。

姜子牙轻抚胡须,目光深邃地看向姬昌,缓缓说道:

“伯侯,如今您的仁德之名远扬,四方诸侯皆对您心悦诚服。自裁决虞、芮两国讼事之后,这天下人心所向已不言而喻。

依我之见,伯侯当顺应天命,称王建制,以正名分,如此方能更好地统领诸侯,推翻殷商暴政,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姬昌听后,微微皱眉,面露犹豫之色:

“姜先生,此事重大,我姬昌虽一心为天下苍生,但称王之举,恐会招来非议,被人指责为僭越啊。”

散宜生连忙起身,拱手说道:

“侯爷,姜先生所言极是。如今天下大乱,百姓渴望有一位贤明之主能够拯救他们。

您的德行与威望早已超越了诸侯之位,称王并非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天下大义。

只有您称王,才能凝聚更多的力量,让天下诸侯有一个明确的归属,共同为推翻殷商而努力。”

南宫适也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主公,机不可失啊!我们这些年南征北战,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推翻殷商,建立一个新的秩序吗?

如今正是关键时刻,您若不称王,如何能让将士们更加坚定地追随您?如何能让天下百姓看到希望?”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劝说姬昌称王。

姬昌心中虽然有所触动,但仍然有些顾虑:

“可是,我们毕竟还是殷商的臣子,这突然称王,是否会给殷商留下把柄,让他们有理由来讨伐我们?”

姜子牙微微一笑,神色自信地回答:

“伯侯不必担忧。如今殷商帝辛荒淫无道,早已失去了民心,天下诸侯对他也多有不满。

我们称王,乃是顺应天命、顺应民意之举。

再者,我们已拥有一定的实力和众多诸侯的支持,即便殷商有所动作,我们也有足够的能力应对。

况且,若不称王,如何能名正言顺地整合各方力量,与殷商一决高下呢?”

这时,闳夭也站了出来,说道:

“主公,您看这岐周之地,在您的治理下,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军队也日益强大。

这一切都表明,上天是眷顾您的,是希望您能承担起拯救天下的重任。

称王,只是一个名分的问题,但这个名分却能让我们在这乱世之中,更加理直气壮地行事,让更多的人愿意追随我们。”

姬昌听着众人的劝说,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