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上下五千年
作者:几碗烈酒 | 分类: | 字数:87.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3章 比干挖心!
微子启和箕子看着比干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担忧。他们知道,比干这一去,凶多吉少。
微子启继续说道:
“叔父,我觉得殷商的政治如今已不再清明,根本无法统领百姓。商代祖先创立了辉煌的功业,可如今子受却沉迷酒色,败坏祖先积累下的声誉和基业。
同时,王室的人也都不思进取,喜欢做抢劫偷盗、违法作乱的事,官吏们也不顾法度,互相攻夺,导致民众也群起仿效,互相仇视。这样下去,殷商会灭亡啊。”
箕子无奈地说道:“是啊,我也看到了这些问题。可是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子受不听劝,我们的力量太过渺小。”
微子启沉思片刻后,说道:
“叔父,我还是想听听您的意见,我到底是应该以死殉国,还是离开殷商呢?我担心离开殷商会被人指责为不义之举。”
箕子缓缓说道:“子启,你要明白,我们做臣子的,自然是要为国家着想。但如今的情况,你留下来也无法改变什么。
如果死能让国家变得更好,那死也无妨;但如果死了也不能使国家得到治理,那不如离开,保存自己的实力,或许日后还有机会为殷商做点什么。”
微子启听了,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叔父,我明白了。我觉得父子有骨肉之亲,而君臣以道义相结合。父亲犯了错,儿子多次劝谏不听会导致儿子嚎啕大哭。
而君王犯了错,臣子多次劝谏不听会导致臣子离开。所以,我想我还是选择离开殷商吧。虽然心中有万般不舍,但我也不想白白送死。”
箕子点了点头:“子启,你的决定我尊重。你离开后,要好好保重自己,等待时机,或许有一天你还能回来拯救殷商。”
微子启起身,向箕子行了一礼:“叔父,您也要保重自己。我这就回去准备离开之事。”
就这样,微子启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箕子的府邸。
他回到家中,简单收拾了行囊,带着满心的无奈和悲伤,离开了殷商。
他知道,自己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也不知殷商的未来将会如何。
但他心中依然默默祈祷着,希望有一天,这个曾经辉煌的王朝能够重新焕发生机。
而比干,这位以忠肝义胆闻名的殷商臣子,怀着必死的决心来到了帝辛的王殿。
他身着朝服,步伐坚定而沉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这飘摇王朝的命脉之上。
进入大殿,比干环顾四周,看着那奢靡的装饰和谄媚的佞臣,心中满是悲愤。
墙壁上挂着华丽的锦缎,金银器皿随意摆放,珍馐美馔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可这一切在比干眼中,不过是王朝腐朽的见证。
他直视着帝辛,目光中没有丝毫畏惧,大声说道:
“子受,你看看如今这天下,百姓在你的暴政下苦不堪言,饿殍遍野;朝堂之上,奸佞当道,忠良被弃。你忘了祖宗的遗训吗?
忘了开创殷商时的艰辛吗?你如此昏庸无道、残暴不仁,怎能配得上这帝王之位?”
比干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字字句句如利刃般刺向帝辛。
帝辛坐在高高的王座上,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猛地一拍桌子,吼道:
“比干,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对孤说话,你是不是觉得你是孤的叔父,孤就不敢杀你?”
比干毫不退缩,继续痛斥:
“子受若再不悔改,我殷商必亡!我今日就算拼了这条性命,也要让你清醒过来!”
帝辛气得浑身发抖,眼中满是杀意,他恶狠狠地说道:
“好,既然你想死,那孤就成全你!来人,将比干拉下去,挖出他的心,孤倒要看看这个圣人之心是何模样!”
卫士们一拥而上,不顾比干的挣扎,将他拖向殿外。
比干没有反抗,只是眼中满是对这个王朝的绝望和不舍。
在殿外的刑场上,比干被绑在一根柱子上,行刑者拿着锋利的刀具,缓缓走向他。
“比干大人,您这又是何苦呢?大王如今谁的话都听不进去,您这样白白送死,不值得啊!”
一位年老的卫士轻声说道,眼中透着一丝不忍。
比干惨然一笑:“我身为殷商子民,食国之禄,担国之忧。若不能让子受回心转意,我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这天下苍生又该怎么办?”
行刑者举起了刀,比干闭上了眼睛,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随着一声惨叫,比干的心被挖了出来,鲜血染红了地面。他的身体缓缓倒下,一代忠臣就此陨落。
比干的死,让殷商的大臣们更加寒心,他们私下里议论纷纷。
“比干大人如此忠良,却落得如此下场,这殷商还有什么希望?”一位大臣摇头叹息道。
“是啊,帝辛如此残暴,我们也得为自己的后路着想了。”另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
百姓们听闻比干的死讯,对帝辛的怨恨达到了顶点。
在街头巷尾,人们愤怒地诅咒着这个暴君。
“这帝辛简直不是人!比干大人一心为了国家和百姓,他却下此毒手,老天爷一定会惩罚他的!”
一位老者泪流满面地说道。
“我们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了,得想办法活下去啊。”一位年轻人握紧了拳头。
而另一边,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下,西伯侯姬昌在岐山继续实行德政,广纳贤才,势力越来越强大。
他的领地内,百姓安居乐业,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学堂里书声琅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姬昌坐在府邸的书房中,与姜子牙等谋士商讨着天下大势。
“如今殷商衰败,帝辛昏庸,正是我们崛起的时机。但我们仍需谨慎行事,不可操之过急。”姬昌神色凝重地说。
姜子牙微微点头:“伯侯,所言极是。我们当继续推行德政,收拢民心,同时加强军事力量,以待天时。”
天下诸侯们也都看到了殷商的衰败和姬昌的崛起,开始纷纷向姬昌靠拢。
他们派遣使者前来,表达愿意结盟的意愿,共同商讨对抗殷商的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