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越,极品竟然在古代搞内卷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30.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4章 埋没人才
张尚书想到了什么,停下脚步,对张知县说道:
“你去把沈如海和沈明书叫来,对了,还去把明珠乡君请来。”
张尚书想到了沈家的情况,又让张知县回来。
“算了,他们家现在正忙着,等明天再说吧。”
张知县明白了他爹的意思,带领着几位大人往盐泉走去。
而沈家,这时候围满了人,村里人都惊呆了,拉住沈明珠问:
“明珠,乡君是什么呀?听知县大人的意思,皇帝给你封官了?”
村长见沈明珠被拉着,连忙上前解围:
“大家都让一让,先让明珠把圣旨供奉起来再说。”
接着,他老怀欣慰地赞叹道:“明珠不愧是上了我们沈家族谱的人啊!”
“明珠现在是官了,是比知县大人还要大的官。”
“你们没有听说整个县,包括我们沈家村,都是我们明珠乡君的封地吗?大家先让一让,乡君家里现在忙着呢!”
沈老头被一群人围着,心里老怀欣慰了,被人赞扬他家教有方,子孙能干,这让他胡子都恨不得翘到鼻子上去了。
他高兴啊!
沈老头像是在做梦,晕晕乎乎地被人恭维着,耳旁听到那些熟悉的声音,不停地赞扬:
“沈老爷,您家大喜啊!真没有想到,您和您儿子还没有当官,现在孙女居然当了这么大的官。”
“三品官啊!那得多大的官?听说,我们知县大人官位都只有七品,您孙女能干啊!”
“我们老沈家出人才啊!世旺,你在做什么?赶紧让明珠丫头把圣旨供奉到祠堂去啊!还有村长,你在干嘛?赶紧让人准备香烛案板啊!”
三堂叔和几个族老急得跳脚,他们沈家出了一个乡君,还是有封地有实权的乡君。
整个万县州都没有一个的乡君,一定要敬告祖宗啊!
这次在祠堂上香,沈明珠没有跪拜老祖宗。
她怕老祖宗承受不起她的跪拜,到时候牌位燃烧起来就很麻烦了。
沈明珠只是向老祖宗上了一炷香,作了三个揖,再把圣旨供奉在祠堂,就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离开了祠堂。
这次,沈家出现了这么大的喜事,老爷子说什么都要大摆宴席。
沈明珠没有说什么,老爷子高兴,他想要摆就摆吧!
沈明珠回到自己的房间,兴奋地抚摸着乡君服,金印紫绶,佩山玄玉,以彩组为绲带,各如其绶色,金辟邪首为带玦,绣工精致,颜色艳丽,真是好看。
沈明珠拿起乡君服在身上比划了一下,嗯,这套乡君服有些大。
不过嘛,她才九岁,很快就会长高了。
想到皇帝赏赐的那一千两银子,沈明珠眼睛都笑弯了。
她最喜欢银子了,皇帝还蛮懂人心的嘛!
还有整个县的封地的三成税收,那是不是说明,她以后可以躺着拿钱了?
嗯,既然自己收了这么多税,那就要协助张知县把整个县发展起来。
沈明珠如是想到,她现在也可以在县衙有话语权了,可以决定县里的事务了,这可真是太好了!
盐泉这边,三位大人捧着盐泉尝了一口,咸得只吐舌头。
幸好张知县早有准备,让人将茶水端上来。
三位大人喝了一碗茶水,这才觉得嘴里没有那么咸了。
张知县说道:“三位大人,这个泉水,含盐量很高。据探测的人员来报,即使干旱,这个盐泉都不会干枯,会源源不断地流出盐水。”
胡侍郎笑着说道:“张世侄,这里没有外人,你不必那么客气,跟平时一样叫我们世叔就好。”
工部赵侍郎也赶忙说道:“这里没有外人,世侄不用这么客气。”
张知县没有见外,直接说道:
“这道盐泉就是沈明珠那个小姑娘发现的,据说,她是追着一头白鹿到了这里……”
张知县说完,胡侍郎和赵侍郎两位大人都惊呆了。
“白鹿乃是祥瑞之兆,明珠乡君居然真的遇到了白鹿?
“是的,确实如此,明珠乡君不仅发现了这个盐泉,还让人开山建造梯田,就是先前我给几位大人指的那几座山。”
“明珠乡君不仅自己开山,还带动了两个村子的发展,她还开厂办学,能干得很。”
“不仅明珠乡君能干,就连她哥哥沈明书,也相当聪明,沈明书不仅考上了秀才案首,还……他们一家心地善良,聪明能干,最主要的是,会为老百姓着想。”
张知县给了沈明珠一家很高的评价,让包括张尚书在内的三位大人,都深吸了一口气。
他们为官几十年,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家。
现实生活中,当官为民那是一个为百姓做实事的好官。
可一个普通的农家,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同时,还想着为老百姓做事,那就是大爱。
“沈家一家人不一般呐!”
张尚书感叹完,让张知县拿出规划图纸。
张知县把沈明书画的规划图纸拿出来,根据这几座山的地理位置,向三位大人讲解了这里以后的规划,最后说道:
“这个图纸是沈明书所画,是沈如海,沈明书和沈明珠一同设计的。”
三位大人惊讶得张大了嘴巴。
张知县见自家老爹都这么惊讶笑着问:
“爹,你怎么了?是不是惊讶你儿子运气太好,在任上遇到了这么一家子人才?”
张尚书瞥了他儿子一眼,无语地道:“你小子就喜欢得了便宜还卖乖。”
工部赵侍郎则是笑着问:“沈明书好像才十二岁?”
“嗯,十二岁的秀才,他可是我们大乾王朝的头一份。”
张知县很高兴,自己这是遇到宝了。
户部胡侍郎则是笑着打趣赵侍郎:
“你们工部遇到好苗子了,可惜沈明书太小,即使三年后考上举人,也才十五岁。”
赵侍郎没有理会胡侍郎的打趣,眼睛里放着光,心里想着,
沈明书这么好的人才不招到工部去,简直埋没了这么好的人才。
张尚书想到先前在沈家村看到的身影,问张知县:
“沈家村距离沈如海家,不远的那处大宅子,是谁家的?”
张知县想了想:“不知道,那家人平时深居简出,很少看到他们。不过,据说,是从京城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