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之谋定天下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280.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8章 汉传国玺
“很好,张瑞你懂得思考了,我希望你能独当一面,那么川红花芬才可以完全交给你,你到时候每年给我上交利润就行了,就相当于你成为川红花芬的CEO。”
“CEO?”
“呵呵,就是一个企业中负责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官员,比如川红花芬就是一个企业!CEO相当于让你管理整个川红花芬!”
“少爷,你太重男轻女,这川红花芬大部分是女人,为什么我们女人不能做主?”张羽不满道。
“哦?”张任很是奇怪,张羽居然有这种思维,毕竟这年代女人要主宰一个企业,何其难!
“我记得少爷说过,男女是一样有用的!”张羽将张任当年一句话抛出来。
张任一脸尴尬,这太有歧义了,“张羽你也想执掌一个企业?”
“不行么?”张羽头一抬,不服气的说。
“可以是可以,但你也要学习越亚,要动用脑子,要知道这个时代,女人抛头露面远比男人难!”
“我会证明给你们看的!”
“好!你证明了,我就优先考虑把川红花芬交给你!不过,你和张瑞不是一体了么?他的不就是你的?”
张羽脸上一红,嘴巴一撅:“不想让他嘚瑟,也不想让他在一群女人中!”
“呵呵,很快我要给川红花芬加一些男人,当做小二也好,当做护卫也罢!”张任顿了顿,看向张瑞道:“越亚,你有这想法也很正常,但是我要做的事情最好就是有皇家参与,才会有保障,不然风险很大,或许就相当于送给其它世家一条发财之路!”
张瑞点了点头,对于少爷,当然完全相信,此时张瑞明白,少爷要做的事情,如果没有皇家加入,这事其他世家也会加入,但有了皇家,这就是独家的生意,这就是少爷曾说的垄断,任何生意,垄断才是最赚钱的。
“少爷,我们准备草拟合同吧!明天给陛下送去!”张瑞赶紧打岔,再说下去,回家就要跪石板枕边就要受气了。
“好!”
在张任、张瑞和张羽协商下,一份合同签下来了,然后重抄了一份,最后张瑞在张任坚持下,签下了名字,同时盖上川红花芬的章。
第二天,张任算好时间,大概早朝完毕时间,带上张瑞从广阳门进,理由依然是找毕岚,一会儿毕岚将张任和张瑞接进德阳殿,刘宏还没有回来,张任和张瑞只能站在大殿里等。
等了一会,刘宏进来,张让跟在后面,手里托着一个盒子,张任看到这盒子就在想,里面难道是玉玺?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吧!到底是长得啥样子呢?
张瑞在身后拉了拉张任,张任马上醒过来,带着张瑞马上跪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公义,你这小子,还真敢跟朕签合……”
“合同!”
“对,签合同!起来吧,也就你这小子敢!”刘宏笑眯眯的说道。
“谢陛下,那是主要还是为了陛下考虑!”张任一边说,一边站起来,张瑞跟在身后起身。
“那行吧!想必你不会欺骗朕,递上来吧!”
张任示意张瑞,张瑞手托着合同,将合同送到张让的手中,然后往回退,退到张任身后。刘宏接过张让送过去的合同,看了看张任身后的张瑞,:“这就是你的大掌柜?为什么你自己不签这合同呢?”
“陛下,我要尽力为陛下效劳,所以未来会将川红花芬交给张瑞,以后川红花芬都是张瑞打理,我就不管了!更何况我的身份不适合。”
“好,这样也不错!”刘宏说完打开绢帛,细看合同,这是一份很简单的合同,脱胎于后世的合同,但重要点写的很细致!
良久之后,刘宏抬起头,“就这样吧!记得朕会组织好皇家商会人,会让人和你联系的,希望真的能合作愉快,这需要朕的签字吗?”
“签字,盖个章就行了!”张任看着张让放下的盒子,心里依然想看看这和氏璧做的玉玺。
刘宏听了并没有签下自己的名字,一边的张让也打开了盒子,果然是传国玉玺,光芒璀璨,上纽交五龙,栩栩如生,一龙盘龙之势、一龙龙跃之势,一龙腾龙之势、还有两头龙戏珠,其方圆四寸余。
“怎么不是白色的或者绿色的?”张任脱口问道。
刘宏正欲将其盖上,听闻,停了下来,将玉玺放回到盒子里,问道:“为何如此说!”
“我听说贵族以白色为尊,还听说传国玉玺是和氏璧所制,传说和氏璧是蓝绿色的啊!”
“这不是始皇帝的传国玉玺了,这是我大汉的汉传国玺!”
张任一愣,才想起来,书籍里说过,刘邦将这名字改了,但自己还是习惯了叫传国玉玺,“诺,陛下,这是汉传国玺。”
“汉传国玺是和氏璧所制,那你说说你听说的和氏璧怎么来的。”
这段故事张任早就知晓,于是娓娓道来:“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楚历王。楚历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楚历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等到楚历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