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作者:法师小面包 | 分类:历史 | 字数:91.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95章 出兵援鲁
“不知道上将军认为,救援鲁国,楚国出多少兵合适”,楚王熊章对上将军孙念问道。
“启禀王上,若是鲁侯能依照王上之言撤兵到曲阜,臣以为楚国出兵五万就足以解鲁国之危了”,上将军孙念说道。
楚王熊章听到这个数字,神色也略显放松,五万大军也是熊章在心中预算之内。
“司马,你觉得该抽派哪里的军队北上救鲁?”,楚王熊章对司马景琰问道。
司马景琰听到楚王熊章的问话,脑海之中瞬间涌现出如今楚国各地的军队驻守位置和数量。
“王上,臣以为可以抽调淮阳军李木将军麾下两万驻军,郢都抽调五千陌刀军,剩下两万五千人可以从北地各家族征召”,司马景琰说道。
熊章闻言,对司马景琰的提议点头表示赞同,淮阳郡与宋国之间隔着一个陈国,陈国与楚国关系还不错,正好可以动用李木麾下的驻军。
如今楚宋关系已经降到了冰点,所以九江郡和东海郡的兵力是不能动的。
五千陌刀军在楚国几支部队之中战力最高,此番动用五千陌刀军,在关键时刻也可以为楚军兜底,免得发生意外,与齐国交战折损过多。
若是将楚国三万陌刀军全部带到鲁国去,虽然可以轻易击退十万齐军,但战后,鲁国和淮泗诸国不仅不会感激楚国,还会将楚国列入警惕的名单。
救援鲁国,只需要保证鲁国不被齐国吞下就可以了,不必暴露太多的实力。
“王上,司马的提议极好,如今从淮泗进入鲁国的道路被宋国隔断,楚军想要北上救援鲁国,那就只能从北地借道郑国和卫国,从而进入鲁国,在北地征召诸家族入鲁征战确实要便捷不少”,客卿弥生起身说道。
在弥生的心里,或许还能借助此战削弱北地那些家族实力。
“那就给北地诸多贵族传令,让他们尽快集结两万五千名武士,做好征战的准备”,熊章对司马景琰说道。
“此战,何人可为主将?”,熊章对几人问道。
“臣愿意领兵出战”,司马景琰起身请命道。
楚王熊章见司马景琰主动请缨,脸上露出一丝赞许,说道:“司马乃是楚国军中宿将,又是理政殿大臣,由你担任出征的主将,寡人是再放心不过。”
“鲁国之事,寡人授予你临机决断之权,能战就战,不能战就退,救鲁是次要的,你要尽量保全楚国五万儿郎才是主要的,明白吗?”
“臣定不会让王上失望”,司马景琰沉声道。
楚王熊章对司马景琰嘱托一番之后,就让司马景琰开始准备出征事宜。
因为这次楚国是救援鲁国,所以楚国倒是不必要上过多粮草,进入鲁国之后,一切消耗都要由鲁国承担。
十天之后,司马景琰就做好了出征的准备,楚王熊章在郢都屯田军大营亲自为司马景琰的援鲁大军送行,声势不小。
此次大战,司马景琰率领着他那支令人闻风丧胆的五千陌刀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郢都。
他们一路稳步行军,仿佛一阵汹涌的洪流,与楚国大地融为一体。
而在前方的城阳,李木早已率领着他那两万精锐之师严阵以待。
当司马景琰的军队抵达时,两股强大的力量如同两颗耀眼的星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交相辉映。
李木此次被楚王熊章任命为援鲁军的副将,他需要全力协助司马景琰指挥作战。
司马景琰与李木之前虽然没有组过队,但他对于李木还算了解,因为李木之前在演武堂的时候,也是被景氏的景老将军教导过,景老将军可是景琰的亲叔叔,所以景琰与李木也算是有不小的渊源。
如今,这几年景老将军已经老迈得走不动道了,就连记忆也出现了模糊。
在李木向景琰询问景老将军近况的时候,景琰大概的说了一下景老将军的状况。
进入北地之后,司马景琰麾下大军与来自叶地、申地等家族的两万五千名的武士成功会师。
这些北地武士几年前参与过灭蔡之战,这些武士们个个身经百战,勇猛无比。
几支大军汇合之后,司马景琰正式树立楚国的战旗,带着五万大军,对外号称八万,旌旗招展,声势浩大,震撼人心。
这支浩荡的大军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郑国的方向进发,他们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士气高昂,隆隆的脚步声,震的大地都发颤。
大军很快就到了楚郑交界的地方,在郑国的地界有一支数千人的军队,这些人就是郑伯派来迎接司马景琰麾下楚军的。
这支卫队名为陪同楚军入郑,但实为监视楚军,直到楚军离境之后才会返回新郑。
对于郑国的打算,司马景琰也心知肚明,他对此表示理解。
郑国国内不过才两军之力,如今居然敢放五万楚军入境,实在是楚郑多年的邦交关系所致。
要知道假途灭虢的教训,现在诸国都深以为戒。
楚国与郑国之间已经和平了近百年,双边关系一直都比较平稳。
当年公孙胜的父亲太子建因为被平王猜忌,所以逃到了郑国,后来郑国杀死太子建,并将太子建的尸首交还给了楚国。
就可见郑楚之间的关系了。
司马景琰带着援鲁军在郑国境内走了十五天之后,就转入卫国。
卫国如今的国君乃是蒯聩,几个月前他带着自己的门客赶跑了自己的儿子卫侯辄,自立为君。
鲁侯为了能够让卫国出兵救援鲁国,并允许楚军借道,于是就捏着鼻子认同了卫侯聩的正统地位。
而卫侯聩的儿子卫侯辄只能无奈逃往齐国,希望能借齐国的力量夺回君位。
值得一提的是卫侯辄于八年之前在卫宫之中询问孔子,如果让其当政,将会怎么治理卫国?
孔子向卫侯辄陈述了他的主张,他认为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主张呢。
原因是卫侯辄的父亲卫蒯聩,卫蒯聩是上任卫候卫灵公的儿子,而卫侯辄是卫灵公的孙子,也就是说卫侯辄越过了其父亲,直接继承了卫国的君位。
而他父亲蒯聩还活着,且在卫国担任要职。
孔子看出卫侯辄的父亲藏有野心,所以他认为卫侯辄应该要先正名,在法理上断绝其父亲当卫侯的可能,但卫侯辄不听。
果然,八年之后的今天,卫侯辄被其父亲卫侯聩赶出了卫国。
因为鲁国与卫侯聩已经约定好了,所以五万楚军顺利的借卫国进入了鲁国。
这时候,鲁国与齐国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四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