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作者:传统历史小宋 | 分类: | 字数:60.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新权力划分
同时还要定期举行大比武。
由各省份抽出精兵强将,在首都举行大比武。
胜利者有一定奖励。
天子出面以资鼓励,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练兵热情。
也可以看出各地方军队的练兵水平如何。
以免有人练兵偷懒等。”
朱元璋闻后,沉默不语。
过了一会,他才缓缓道来:“如此一来,确实是个好办法。”
“只是谁来当这第一任军校校长?”
朱标微笑道:“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人。”
“莫非是咱?”
“没错。”
“父皇,皇点军校只能是皇帝来担任一把手。”
“往后不管朱家谁来当皇帝,都是皇权指挥军队,要不然各地方军队做大,难免会出现军阀。
会出现安禄山这样的贼人。
只有皇权指挥军队,文官体系才不会放肆,而武官也有了大靠山。
将来如果是皇帝昏庸,江山不稳。
最起码武将在手里。
没有谁可以放肆,既然文臣科举是天子门生。
那么武将为什么不能是天子门生,这次军改如果成功,未来江山大稳。
同时儿臣建议把五军都督府合为一体,改名为《军务院》,而即将改名的内阁改名为《政务院》。
如此一来,军政会更加简单明了,朝廷将来更好把控。
朱元璋连忙拒绝:“五军可以改,内阁不能改。
咱忍了八年才把宰相去掉。
这政务院明显是不行的。
咱不同意。”
朱标:“父皇,这个政务院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内阁虽然没有了权利
天子之事都直达皇宫,父皇你能吃的住,也做得好,说明你英明神武。
就算有一天儿臣能吃得住。
那么三代,四代,五代之后呢?
他们万一有偷懒的,有昏庸者,对朝政不闻不问,这个时候该如何是好呢?”
朱元璋勃然大怒:“他们敢。”
“当了皇上自然要为天下兆民分忧,谁敢偷懒,咱抽死他们这群人兔崽子。”
但是骂完以后,他便沉默了。
是啊!
或许标儿能撑得住,雄英能撑得住。
万一以后的人撑不住该怎么办才好呢。
说是抽死他们。
但其实自己比谁都明白,那个时候早就化为白骨了。
“标儿,你把这个政务院再仔细说说。”
“他都包涵哪些。”
朱标咳嗽了声:“政务院是我这两天想了很久才敢提出来的,目前还只是个雏形。”
“自古以来大臣与皇帝之间争斗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遇到父皇这样的人,大臣则弱。
可遇到软弱皇帝,大臣则强。
一旦大臣做强,就会更改内阁的权利,皇帝的权利将会大幅度缩小。
难免会出现天子圣旨发不出,而内阁驳回的场面。
又或者天子任命某个大臣。
结果这个大臣却赴任不了,因为没有经过内阁同意的情况。”
朱元璋早就考虑过这一点了。
他沉思片刻:“或许以后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皇帝依旧是皇帝,臣子轮流转,权利依旧会回归皇帝的吧。”
朱标摇摇头:“一旦开了口子,皇权将覆水难收。”
“等到后代再去与大臣抢夺权利时,难免会出现落水,中毒甚至是行刺的危险。”
“而国家一旦进入太平盛世,武将的地位将会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出现文官指挥武官的场面。”
“到那时文武都不归皇帝。
那么皇帝想要权力时,会让谁当家?”
朱元璋眼神一瞪:“太监?”
此时站在不远处的老福,浑身一哆嗦。。
“没错,就是太监。”
“也只有太监能压住文臣一头,因为太监的背后就是皇上,可重用太监的危险更大。”
“太监天生没有什么忠国忧民可言,如果把太监放到民间,无数百姓将会被荼毒。”
“这也就是父皇说的宦官不得干政。”
“可不让太监出马,又有谁能针对文臣体系?
有宰相的时候,或许和宰相斗一斗,不管是奸相还是明相,都会是一个靶子。
不管是皇帝还是太监当弓箭手,射的好与不好,靶子在那里。
可没有宰相,那就是和文官体系作对,这群人没有明确目标,每一个人都像是好人,每一个人又都像对手,没有了靶子,射都不知道射在哪里。
这是最为头疼的地方。”
朱元璋反问:“那么这个政务院是不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父皇,解决不了。”
……
解决不了,你扯这么多干什么。
朱标紧接着又把政务院的工作体系和结构,简单讲了一遍。
意思就是宰相取消了。
天底下的事情转向了皇帝这边。
内阁就是个接受消息和传达消息的,没有任何权利了。
空军司令都没有他空。
但是政务院不同,政务院依旧可以处理政务。
但是这个处理政务与中书省不同,中书省接收事情一般自己处理了,不会通知下属。
而政务院则是所以的事情都要有明确分工,六部监督,以及从各部们抽出人员。
这些人员官职不高,但是五花八门,六部的人员,天底下各种奇门怪招都能进政务院。
甚至包括宗教人士。
从各地方选出代表进入政务院工作。
由这些代表监管,每五年换一期,防止有人赖着不走以权谋私,这样几乎过个几年,就会流入新鲜的血液。
更不会有人独占朝纲。
因为想要把握权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就必须有人拥护他。
拥护他的人可以得到利益。
比如胡党,淮西党这个党那个党的,他们推出一个人维护他们的利益。
就算犯了错也无所谓。
可如果把所有人都拉进来,就不会形成统一的局面。
政务院总相是一把手,副务长是二把手,但是副务长设九名。
这九个人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职业,压根不会铿锵一气,以此类推,九个副务长下面,再分出十八名总厅,六十四副厅,一百二十八总局,几百副局以及……
这些人是来自人民的代表。
他们所做的事情也必将回馈人民。
而淮西党是为了淮西,其他地方,他管你死活?
其他地方的官员能站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