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作者:传统历史小宋 | 分类: | 字数:60.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章 谈话
第100章 谈话
很多人没有经过徭役,不知道其恐怖。
不知道的可以问那些上年纪的。
最着名的就是河南的红旗渠的故事。
历史上最大的人工渠。
死了多少就不说了,为了后代造福了。
朱标好奇的问道:“如今苏州刚下过雨,吴淞江又堵了?”
“去年不是刚疏通过么。”
此时李罡呵呵笑道:“大爷,这吴淞江作为太湖的谷道泄水口,从宋朝开始,他就没有不堵过。”
“今年还算好的呢,放在以前,有些船能堵个把月呢。”
“太湖泛滥成灾,这也没有办法的事情。”
朱标看着他:“你倒是懂的挺多。”
“把那几个徭夫叫过来。”
“是。”
顷刻间,几名徭夫被叫了过来。
朱标指向隔壁的茶铺:“我没有别的意思。”
“只是对你们刚才说的事情很好奇,所以请几位喝杯凉茶,介意么?”
那几个人看着这乌泱泱的人群,早就被吓得不轻。
哪里还能不愿意,况且在这大夏天能喝杯凉茶也是个美事。
众人横穿了人群,便来到对面用草棚搭建的凉茶铺子。
此时没有什么人,老板娘在洗着破碗,老板则在收拾东西。
看到来了这么多人。
他慌乱的站起来:“呦,各位喝什么茶,小店主要有绿茶、红茶、花茶、黑茶、白茶、青茶、黄茶、大碗茶,盖碗茶。”
“除此之外,还有兰花豆,炒青豆,梨膏糖,等等。”
“物美价廉啊,最便宜的大碗茶也不过一文钱,可以免费续茶啊。”
“最贵的盖碗花茶也不过六文钱。”
“另外我们还有铁观音,大红袍…”
你们还有大红袍?
朱标听到后差点没笑出来,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可是贡品。
别说这破茶铺了。
就连宫里喝大红袍都要小心翼翼。
因为每年就产出那么一点。
东宫倒是还有半包,只不过自己还未品尝,便匆匆下苏州了。
“大红袍那种茶我们喝不起就尝尝你们的大碗茶把。”
“另外有什么吃的,尽管上来。”
“好咧,几位里面请。”
过了一会四碗凉茶被端了上来,同时摆上来的还有炒蚕豆,炒青豆,糖,糕点等等。
朱标咬了一口,嘎嘣脆,蚕豆入口微甜,紧接着是咸味。
然后越嚼越香,味道不输后世的添加剂。
对面三名徭夫也不好意思的抓起蚕豆和青豆就往嘴里塞。
有个人吃完还往怀里倒了一把。
被发现后嘿嘿一笑:“妻子怀孕了,需要补补身子,见谅,见谅。”
朱标没有生气:“来人,每人五贯钱。”
五贯钱?
三人直接愣住了,五贯钱够他们五六年的生活费了。
其中一人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太好了,我妻子终于能吃到米了。”
“你真是我的大恩人啊,我这条命就是你的了。”
“公子不知道啊,上个月我妻子拖着大肚子背着仅剩的半斗面,走了十几里路想去城里换点米。”
“她说她就想吃白米饭,想的天天哭,夜夜哭。”
“我也没办法啊,如今米饭比面贵。”
“我妻子还没有走到城里,便被我娘给拉了回去,白花花的大米也没有吃嘴里。”
“如果换成米,那我家就得有一个人饿肚子。”
朱标听完:“那你挺没用的。”
“女人在怀孕期间,如果吃不到自己想吃的,对胎儿也没有好处。”
“而你为了蝇头小利,却让一个女人记恨你一辈子,你不没用谁有用?”
那汉子听后更是羞愧的低下头。
“唉,我也没办法啊。”
“朝廷的税太重了,一年产的粮食一大半都要上交,我们自己家吃的都不够。”
“又不能流浪他乡,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出现杀婴的现象啦。”
“朱元璋那个丘八不是个人啊。”
“收别的地区一成,收我们将近五成啊,老百姓还有什么活路。”
大胆…
众人听后就要把这个口出妄言的汉子拿下。
却被朱标举手制止了。
“不用担心,苏州的重税就快下来了。”
“朝廷已经在拟订,预计在年初免除苏州额外的重税。”
那汉子摇摇头:“朝廷有什么用。”
“有那胡相的侄子在这里,朝廷就算免了也没人信。”
“之前又不是没有免过,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该收不还是收?”
“就比如这次吴淞江堵塞,抽中者每家要出一名壮丁。”
“如果不想去,就交一石粮食,可到了胡之栋这里就要交一石五斗。”
“别小看五斗粮食,能救活一条人命呢。”
“老百姓都是有苦不能言,这你能怎么办,胡之栋这个王八蛋,不得好死。”
“他间接害死了多少人命啊。”
“更何况现在是耕种季节,朝廷拨了钱财,他不出,偏偏要徭役。”
“多少粮食活活死在地里,朝廷却只看到河道堵不堵。”
“这吴淞江上千年了,就没有修好过。”
“他娘的腿,朝廷也是睁眼瞎,每年花钱修河,就不知道用在老百姓身上。”
“大狗,慎言啊。”
两个好友,见他越说越激动,连忙出来阻止。
生怕被别有用心听到了。
比较在明朝如果不是读书人,骂人可是违法的。
他们身为同伴,也逃脱不了干系的。
“怕个什么,反正这次去挖河,不管吃不管住,指不定哪天就死了。”
“死之前也得骂骂朝廷。”
“好大喜功,只能听好话,看不见百姓受苦受累。”
“就算看见了,也假装看不见,继续让我们感恩戴德,我他妈的啥也没有,凭啥要感恩。”
朱标笑了笑:“这么说来,这个胡之栋在位期间没少贪啊。”
“何止是贪啊,简直是丧尽天良。”
“朝廷下来的钦差,人家两句话就打发走了。”
“是啊,苏州连续两任知府,多好的官啊,体桖老百姓。”
“如今也被那个畜牲架空了。”
“我看这次太子爷来啊,也整不了这个胡同知。”
“唉,可怜我的老娘还卧病在床,没人照顾啊。”
他们三个人此时想到朱标答应给五贯钱。
别不给了吧。
刚才光顾着骂了,钱还没有到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