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神骨鬼牌

作者:阁楼里的念经猫 | 分类:玄幻 | 字数:255.7万

第六百零二章 水有多深?【六百六十六】

书名:神骨鬼牌 作者:阁楼里的念经猫 字数:2690 更新时间:2025-01-22 01:42:56

三国,本就是纷争的年代。

其实,真正的本质是什么?

不是诸侯的崛起,不是一方诸侯,拥兵自重,也不是挟持汉献帝的问题,说到底,最更笨的原因,实际是汉朝已经开始走向衰竭和没落了。

也就是汉朝衰败的迹象已经相当明显了。

说曹操挟天子【汉献帝】以令诸侯,那就是一种污蔑。就好像曹操整天忙着发展壮大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地盘,S力,却有人【当然不可能是三国,三国鼎立时代,有人捏造了曹操成立了一支特殊的军队:摸金校尉。到处去开棺摸金】。

有关这个问题,有几点可以证明,说明。

第一点,不管曹操当时的实力,S力有多大,至少他不是皇帝,也没有在活着的时候称帝。

第二点,没有一个帝王,或者谁去开别人的,前朝的,当朝的帝陵。就是要开,不是为了里面的财宝,得师出有名,得列举被开棺的帝王的极大罪状。要不然,这个开棺,名不正言不顺,或遭到千古骂名,唾弃。就好像伍子胥为了报仇,到了吴国的军队攻陷了楚国,开棺鞭尸。那种做法,肯定是不顾一切,破坏式的。

第三点,以前讲过,真正的帝陵里有一定数量的金银珠宝。但是并不是像某些小说里夸张的描述,好像里面多的铺出来的到处都是。那点金银,根本就不够军饷。你要说军饷,当时曹操带领的可是诸侯国的人马,军队,那活人那里,国库里,家里,肯定比帝陵里的金银要多得多吧?

所以摸金校尉,还是官职?

那绝对是造谣诽谤。

盗墓,在古人来说,就是下三滥,下九流,缺德带冒烟,要断子绝孙,遭雷劈的行为。别说现在,古代要是抓到盗墓贼 ,都是处罚相当严厉,残酷,酷刑的。

没有特殊情况,是没有人会这么做的。

所以,绝对不可能有官职的专属盗墓部队的说法。

回到正题吧,为什么真实的历史,三国之前,有狼子野心的人那么多,董卓,袁绍,袁术,李傕等等,为什么没有人对这些人痛恨,痛骂?

你道孙坚,孙Q,很好吗?他们也是一方诸侯,不思护主,稳固汉朝的统治,却也拥兵自重,也是要称帝的,却没有多少人把孙坚,孙Q说成是坏人?相反,还有好事之人,把曹操说成是奸雄,孙Q说成是枭雄,刘备说成是英雄呢?

那刘备的身份,到底是不是汉朝的子孙?谁也说不清楚。毕竟他没有任何信物可以证明他的身份的。

但是这不是重点。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H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依附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这应该可以是史学界共识,

但是,同样,刘备先是占领荆州,入赘孙家【或者叫联姻,或者叫娶了孙尚香等等吧】,然后带领军队去了四川,建立了蜀汉ZQ。

这同样是不思护主【汉献帝】,拥兵自重的行为。

相反,曹操被野史,《三国演义》等说成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坏人,小人,却聚集了众多诸侯,名正言顺,打着汉献帝的旗号,剿灭了袁术,袁绍,平定了孙Q,刘备。

为什么?

为什么东吴和蜀汉最后会失败?

并不是两家不合 ,为了一点地盘【荆州】,互相厮杀,而是他们两家都是拥兵自重的诸侯,也是叛L的诸侯。

所以最后,肯定要被汉献帝剿灭,哪怕是打着他的旗号。

正因为什么呢?

正因为很多人都想学董卓,袁绍,袁术,李傕,曹操,孙Q,刘备,更想当晋武帝司马炎,结果都失败了,或者被迫收手了。所以痛恨。

那么该痛恨谁呢?

想来想去,就痛恨曹操吧。

所以才有《三国演义》,才有人编排,捏造了摸金校尉等等事情。

其实,三国,汉献帝,是历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

而且,你可以去翻看历史,所有的朝代,最后的没落,基本都是一个路数。

最最最基本的特点是帝王的昏聩,对各方S力,王侯,诸侯,官员等压制不住了,对朝Z,无能为力了,也就是最后的朝廷实际失控了【而杀忠臣,众叛亲离?那仅仅是一个催化剂,或者并不是主要特征】。

毕竟,你去看历史,真正的历史,哪一个皇帝,帝王不杀臣子的?

几乎没有。

哪怕是开国皇帝,因为臣子犯错了,以儆效尤,处罚,处死,那是有很多很多的。

那怕是像夫差杀了伍子胥,放走越王勾践,最后越王带军队杀一个回马枪,灭了吴国。真正的原因,并不是杀忠臣。

所以,坐江山,管理江山,如何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那李世民可是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玄武门之变】,逼着老子李渊退位。然后李世民真正开创了李唐盛世【贞观之治】。历史又对这一段,争议颇多。是非曲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正如赵匡胤【陈桥兵变,H袍加身】,

百度词条;

赵匡胤为涿郡人,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他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在唐朝官至幽都(今北京)县令;曾祖赵珽,于唐朝任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赵匡胤为赵弘殷(宋宣祖)次子,长兄赵匡济早夭,母亲为杜氏(昭宪太后)。

后汉初年,赵匡胤游历四方,寓居襄阳的一座寺庙,得到一个善于看相的老和尚的劝导,往北出发,于乾祐元年(948年)投身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随郭威征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叛L,屡立战功。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补任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使。广顺三年(953年),郭威养子柴荣(后周世宗)为开封府尹,赵匡胤转为开封府马直军使。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北伐,赵匡胤担任水陆都部署。到达莫州,先到瓦桥关,守将姚内斌投降;又打退几千名契丹骑兵,关南平定。柴荣在行军路上,审阅各地所上文书,得到一只皮口袋,袋中有一块三尺多长的木板,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柴荣感到这件事十分奇怪。当时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柴荣卧病回京,命赵匡胤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接替张永德。同年,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Z,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

次日,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赵炅)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拜于庭下,拥立他为帝。众人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赵匡胤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不得惊犯太后和主上,不得侵凌公卿,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赵匡胤于是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